陳偉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國家不斷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扶持。本文就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能力培養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培養;對策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含義
創業是由“創”和“業”兩個漢子構成的。所謂“創”指的就是創造、建立或創辦,是之前沒有的意思;而“業”則指的是企業、事業等。在筆者看來,創業指的是在發展的時間和環境中,發現并利用即將出現的商機,通過對所有資源的整合,打造一個經濟組織,供應新產品或新服務,并從中獲取利益,最終為創造社會財富的過程。創業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實踐活動,它能全面的考察創業人員的知識、能力、膽識以及預見性。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指大學生中的創業者在當時的經濟社會環境當中,捕捉機會,進行創業,投入勞動和其他創業要素,并最終實現自身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的過程。
二、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能力的意義
1.為自己及他人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
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最大的壓力則是來自于畢業之后的就業難題。從上世紀末,我國大部分的高校擴招以后,學生的數量日益增多,再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嚴峻。由此也引發和催生了了例如“啃老族”“宅男、宅女”等類似的社會非正常群體。高職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有助于解決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創業能力是創業者在創業實踐過程中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個具有極強創業能力的學生不但會減少和降低國家的就業壓力,而且還能利用自主創業活動來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降低就業壓力。所以,政府各個部門大力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解決當前社會就業難的問題。
2.有利于高職畢業生適應激烈的競爭
隨著我國社會的日益發展和進步,我國高校的教育制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由原來的應試教育逐步向當前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和改變。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鍛煉,而且還增強了膽識,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品質,勇敢面對,敢于挑戰的精神。自主創業還能讓增加高職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和接觸,對社會有更全面的認知和深入的了解,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黑暗和問題有全新的認識,最終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在創業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冷靜對待各種困難。另一方面創業者所具有的膽識形成的前提是積極、樂觀、健康的人生態度。作為成年人的高職學生,在面臨問題時,只有用頑強不屈、樂觀的心態來對待,才能解決各種困難。
3.有利于高職畢業生生學以致用
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不但能促使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把理論知識向實際工作成果轉化,推動經濟的發展,財富的累積。而且,學校和國家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從長遠來分析有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就業壓力,增加私營企業員工人數,改善和提升企業職工的素質和受教育水平。從其它國家的經驗來分析,同等數額資金投入小企業,其創造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價值是大中型企業的四倍。我國目前的小企業數量大約是 900 多萬個,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促進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國家支持和鼓勵高職畢業生生創業有助于小企業的發展和提升,增加工作崗位,促進消費,促使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
三、當前高職畢業學生自主創業中遇到的問題
1. 自身能力相對不足
創業指的就是高質量的就業。對于就業來說,創業更加困難,高職畢業生年輕活力、充滿激情、敢于拼搏、勇于冒險,具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理論認知,這是他們創業的優勢。但也有很多壁壘:首先,知識構架較為單一,認知面非常狹小;其次,急劇缺少社會經驗,熱別是缺少創業經驗及社會經驗,考慮的問題常常簡單化、思想化,常常促使在項目選取、規劃設計、市場經營、財務認識管理及其工商稅務部門的交流協調等方面產生困難;最后,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經受不住挫折及失敗,特別是欠缺對也許會發生的風險及挫折的必要預備,致使功虧一簣的較為多。
2.政策體系亟待完善
近些年,即便政府不斷出臺很多小額信貸、就業扶持、社會保障等加快就業創業的政策。但從總體上看,這些政策還不太完整,可實施性不高,特別是部分政策總的建議出來了,欠缺具體的可供運行的操作方法及細則,常常產生部門之間彼此推諉,責任不明,職責不詳,對高職高專生就業創業現象的關注程度常常只是嘴上說的比較多,實施的比較少;被動停滯的較為多,主動靠前的較為少。讓有志創業的高職高專生在某種層面上很難發現相應的幫助政策。
3.創業資金比較短缺
創業最困難的就是資金不足。資金是高職畢業生創業要面臨的一大難題,資金欠缺急劇影響著高職畢業生們的自主創業。現在即便已出臺了激勵幫助高職生創業的小額貸款政策,但真正體驗到小額貸款政策優惠的高職高專生少之又少。一是高職畢業生對貸款優惠政策不夠清楚,政策太過宏觀,借貸門檻比較高;二是辦理貸款手續比較復雜,例如大學畢業生創業辦理小額貸款一定要先進行事業登記,這遭遇到幾乎去全部準備創業及正在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的強烈排斥,欠缺客觀性及有效性,讓大學畢業生感覺剛畢業或剛創業就登記失業,心理上很難接受,更關鍵的是創業本身就是生存性創業及機遇性創業,大學畢業生創業基本都是屬于機遇性和發展性的創業,將其定位成失業群體,既不合理也不科學。
四、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1.國家與政府應加大對高職畢業生創業的支持
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為社會不斷輸送優質人才,還能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但是,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資金較少,許多具有潛質的創業項目都被扼殺在搖籃里,所以,國家與政府應優先給予高職畢業生創業者資金方面的支持,增加畢業生創業基金的投入。面對畢業生創業風險高、成功率低,金融機構或個人投資風險高、高職畢業生創業者融資困難的問題,國家與政府應加大對高職畢業生創業者的支持,為其提供創業保障,以調動激發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積極性。此外,國家政府應積極完善與健全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并督促各級政府部門將已有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高校要幵展創業教育,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師資隊伍建設。創業教育的幵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業指導老師的素質。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相當薄弱,不單單表現在數量上的明顯不足,并且具有較高理論造詣又有相關創業經歷的老師相當稀缺,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實際需求。勿庸置疑,創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目前迫切需要鍛造一支符合本校創業教育實際、勇于探索創業教育,并且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來培養一批實干型、動手型的學生,這也是高校創業教育成功實施的重要保障。學校應通過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兩種方式加大對創業教育專業師資的培養力度和引進力度,走師資多元化道路,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一方面加強對創業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選派教師參加SYB和KAB創業培訓和學術研討會,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帶動和促進學科建設。另一方面長期從企業或政府聘請一批管理經驗、創業經驗和投資經驗豐富的實業家或熟悉政策的政府官員參與學校創業教育教學活動和科研工作,幵展豐富多彩的案例教學,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在課堂教學中注入鮮活的思維,提供最新的資訊,讓學生獲得有實用價值的創業指導。
3.全面提升高職畢業生綜合素質
良好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創業成功率。由于我國大部分高職畢業生社會經驗不足,創業能力不足,創業知識有限,缺乏足夠的創業心理準備,使得我國高職畢業生創業成功率普遍偏低。一是我國創業者的主體大多是高校高職畢業生,因此,在高校教學中加強創業教育教學工作非常有必要。高等院校可設置專門的創業課程,定期開展創業知識講座,就創業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詳細講解,以培養學生相關的知識技能以及良好的創業心理準備,努力培養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創業型人才。二是,高職畢業生創業者應積極主動地接受創業教育,科學制定創業標準與創業目標,端正創業心態,避免盲目樂觀,并正確看待創業中所遇到的挫折,客觀分析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三是高職畢業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不僅要結合個人需求,還要充分考慮社會的需求,正確進行創業定位,不僅要估計眼前的需求,更要考慮長遠發展的需求,做出清晰的創業規劃,以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與發展。四是高職畢業生創業者還應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水平,廣泛涉獵法律、財會、管理、風險等方面的知識,及時了解市場經濟的相關資訊,掌握市場經濟規則,熟悉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提高自身的敏銳的市場觀察力、風險規避能力以及適應力。
4.重視實踐能力鍛煉
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兼職工作、大學生暑期實踐、展翅計劃、單位實習等多種方式,走進農村,踏足企業,融人社會,豐富自身的創業實踐體驗。學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搭建見習基地和創業基地,通過選派大學生到企業實地學習,一方面讓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另一方面學生也能為企業帶去人力資源。讓學生體會創業,感受創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春福.地方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現狀與對策——以G市為例[J]. 新西部 2015.
[2] 焦艷娜.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問題探析[J]. 商業文化.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