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高考關于說明文考點是這樣的:A.準確把握說明對象(概念)的內涵、外延、關系;B.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和句子的含義;C.能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寫作思路;D.能依據文本信息做恰當的判別和推斷。考查的形式是3個客觀題,分值9分。為了讓學生做好這道題,拿到高分,很有必要給學生講解一下說明文閱讀選擇題干擾項的設置法。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8種: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加因果、以偏概全、張冠李戴、未然與已然混淆、必要與充要混淆、答非所問。
下面就以高考真題為例,具體說明這8種說明文閱讀選擇題干擾項的設置法:
一、偷換概念
把原材料中某個名詞的內容,故意變換成其他內容,達到迷惑人的目的。
在辨析此項時,學生應當注意所表述的名詞同原文的內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無漏掉或變換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詞。
例1.閱讀下文,分析E項從中得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學會生存》中指出:“人們越來越要求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潛能都解放出來”,然而,“人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響的能力”。
E.創(chuàng)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響。
簡析:不正確。E項中用“文化水平”偷換了文中“文化”一詞。
二、無中生有
閱讀材料中本無此意,而命題者卻在設計的選項中憑空臆造出這種說法,也叫“于文無據”。
例2.判斷A項是否符合文意。
根據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2003年6月13日發(fā)表的全球日報發(fā)行量排行榜,中國有3份報紙進入前20名:《參考消息》以日發(fā)行量270萬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報》以日發(fā)行量186萬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報》以日發(fā)行量150萬份排在第20名。
A.不久前,《參考消息》等3份中國報紙以其發(fā)行量巨大、國際影響深遠,而在全球日報發(fā)行量統(tǒng)計中名列前茅。
簡析:A項表述不當?!鞍l(fā)行量巨大”不代表“國際影響深遠”。
三、強加因果(強加因果與因果倒置)
將事物之間不能構成因果的邏輯關系強拉在一起,或者將原因和結果顛倒了。
例3.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準確。
一個劍橋科學家小組在建造歐洲參賽太陽帆船的挑戰(zhàn)中,因為設計獨特而處于領先地位,它設計的太陽帆船將在競賽中同其他太陽帆船一道,在一個載荷艙中由一個衛(wèi)星發(fā)射器(如歐洲阿麗亞娜火箭)送入大約1萬公里高的軌道上。進入軌道后,它將展開成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并環(huán)繞地球許多圈,速度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擺脫地球引力并進入月球軌道的速度。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軌道上比在地球軌道上更大,所以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
簡析:不準確?!氨仨氃诘厍蜍壍郎霞铀佟钡脑蚴菫榱恕皵[脫地球引力”。
四、以偏概全
以部分帶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的情況。
例4.判斷A項對“植物睡眠”的理解是否正確。
自然界有許多植物的葉子會運動,比如,含羞草、合歡等豆科植物白天張開葉子,晚上會合上葉子“睡眠”;捕蠅草的葉子能閉合起來,捕食蒼蠅等昆蟲。像含羞草、合歡等植物的這種“睡眠運動”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關注,可是植物為什么會睡眠,卻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A.指植物的葉子為適應外界環(huán)境而自動閉合起來的現象。
簡析:A項不正確。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五、張冠李戴
將本屬于甲事物的特征、用途等“移植”到乙事物上,讓人形成一種錯覺,從而出錯。
例5.判斷C項關于本文的推理是否正確。
關于錳結核的生長機理,存在著較大的分歧?!J為火山爆發(fā)噴發(fā)出大量氣體,伴隨著錳、鐵、銅及其他微量金屬,這些金屬進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鐵的含水氧化物,使錳和其他金屬經過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錳結核。
C.海底火山爆發(fā)噴出的熾熱氣體,能將海中的錳、鐵、銅及其他微量金屬析出,形成錳結核。
簡析:C項表述錯誤。犯了張冠李戴的毛病。
六、未然與已然混淆(未然與已然和或然與必然)
把現實中未發(fā)生的事實(又稱“未然”)和已發(fā)生的事實(又稱“已然”)相混淆,或是把可能產生的情況(又稱“或然”)與必然產生的情況(又稱“必然”)相混淆。
例6.判斷A項的說法是否正確
科學研究發(fā)現,復眼見于昆蟲和節(jié)肢動物,它由許多獨立的晶體組成……新的顯微機械加工技術使研究者可以制造出模擬昆蟲眼睛的極小的人造復眼。研究者甚至想辦法將多個晶體環(huán)繞一個半球形物體排列,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制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應用于化妝培訓行業(yè)。
A.研究者可用多個復眼晶體環(huán)繞成的半球形物制造視野達到360度的裝置。
簡析:A項說法不正確。把假設的情況判定為“已經”的事實。
七、必要與充要混淆
把閱讀材料中的邏輯關系混淆在一起讓考生判斷推理,常見的是混淆“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關系。
例7.判斷A項的說法是否正確。
超聲波清洗技術是功率超聲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層剝離,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它不僅能把附著在物體表面和死角內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動加劇溶液的脈動和攪拌,更增強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聲清洗已成為國內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A.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是離不開超聲波清洗技術的。
簡析:A項說法錯誤。將必要條件表述為充要條件。
八、答非所問
也就是題干的問和題支的答沒有任何關系。
例8.判斷D項關于宋朝統(tǒng)治者重視“茶馬互市”的目的的說法是否正確。
宋朝統(tǒng)治者為什么如此重視“茶馬互市”呢?……“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歡飲茶,以馬易茶可以滿足他們對茶葉的需求。
簡析:D項錯誤。答非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