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
摘 要: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食用菌生產國,產品的種類和產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產業模式發展和科研技術的進步也將實現我國食用菌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文章首先從產業模式和菌種生產經營、產業科研技術發展等方面分析我國食用菌產業現狀,進而結合當前的發展情況,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趨勢作預估和前瞻。
關鍵詞:食用菌產業;現狀;前瞻;發展
我國的食用菌栽培和生產產業由改革開放開始,生產技術由半人工栽培轉為人工接種栽培,生產模式也經歷了庭院式養殖、家庭合作區域化生產到現代化工廠化生產。如今,生產規模和生產總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產品種類之多、產業發展速度之迅速,均有顯著表現。為實現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應對其產業現狀進行深入剖析,進而分析其未來發展趨勢,以便采取積極措施實現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1 我國食用菌產業現狀
1.1 食用菌產業模式發展現狀
我國的食用菌產業模式發展,經過改革開放到如今的近四十年時間,已經形成了多種生產模式并存、優勢模式引領發展的綜合化產業模式。從規模較小的分散農戶生產模式、公司基地聯合模式到經銷商帶動模式、行業協會組織模式和現代化的工廠化生產模式,其各具特點和優勢,為整體食用菌產業發展發揮著相應的作用[1]。同時,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包括季節性栽培和周年栽培、反季節栽培等,也可依據其栽培方法分為瓶載、床載和墻式載等。生產的自動化發展不斷進步,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仿野生栽培和人工接種栽培均取得很大進步。
1.2 菌種生產和經營現狀
從我國食用菌的菌種生產和經營現狀來看,呈合并發展的態勢。菌種的生產者往往也是菌種的銷售者,自產自銷的模式成主導。這樣一來,分散式的生產經營模式,造成相關監管上的巨大困難。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專業菌種場、食用菌龍頭企業和大量菇農各自經營,生產和銷售上的審查和監督難度較大。為此,我國農業部頒布相關的管理條例,強化了對各省食用菌菌種管理的宣傳,將菌種生產和銷售的單位審查落實到位,使得整體菌種管理得到有效強化,菌種生產和經營的規范化大大增強,有效促進了我國食用菌菌種總體質量的提升,保證了我國食用菌產業的良性發展[2]。
1.3 產業科研技術發展現狀
從我國的食用菌產業科研技術發展現狀來看,其在栽培和生產的多個方面實現了科研和技術的進步,既提升了菌種的質量,還有效提高其安全性。首先,在食用菌良種的選育上有極大發展,除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外,較為新興的誘變育種、原生質體融合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在技術上和實踐上均有很大進步。其次,栽培原料實現了多樣性發展,在使用稻草、玉米芯、麥秸作為培育原料的同時,還可充分利用食品工業廢渣、農林廢棄物以及養殖業產生的畜禽糞便。不僅充分利用了資源,還有效節約了林木資源。此外,產品加工技術有很大提升,在初級加工的基礎上,實現食用菌的深加工,極大豐富了產品種類,市場潛力巨大。
2 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趨勢前瞻
2.1 生產方式規?;l展
我國的食用菌生產方式將向規?;l展,原來的家庭式分散生產經營將越來越少。家庭分散式生產經營,不僅生產效益不高,對于產品質量控制難度較大,食品的安全問題難以有效保證。當前,我國多個大城市周邊已經興起并發展了工業化的食用菌公司,其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規?;纳a經營模式,既確保了管理上的科學性,生產效率和安全性也有很高保證,符合消費者越來越高的消費需求[3]。就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大城市的生產規?;l展將會進一步提升,其他中小城市也將在規?;l展上逐漸興起并不斷發展。
2.2 從業人員素質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食用菌產業規?;l展的不斷提高,科技水平的不斷深化,對于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從生產人員的素質水平來看,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食用菌的相關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操作方法,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產業規模和產品質量安全需求;從食用菌產業經營銷售人員的素質水平來看,需要其掌握現代管理知識,還需具備豐富的市場經驗,能夠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實現經營的科學化和市場化,滿足供需要求,實現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2.3 產區向西部和北部擴展
我國的食用菌生產地主要位于南方省區,符合食用菌生產的自然條件。北方省區的食用菌主要由南方省區供應,運輸成本較大。而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北方和西部地區也將建立多個食用菌生產產區,實現產區由南方向西部、北部擴展。北方擁有豐富的農作物資源,其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在進行生產技術的本土化移植后,其食用菌生產優勢十分顯著。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秸稈資源和冷資源,通過搭建大棚的方式,能夠實現食用菌的規模化生產,滿足北方和西部地區的消費需求[4]。
2.4 食用菌產品種類不斷增加
食用菌產品種類不斷增加,是科研水平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在較低的技術水平支持下,食用菌的生產加工僅能到初加工一步,其產品的轉化和提煉程度較低,無法滿足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市場需求。隨著生產技術和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食用菌的深加工將得到極大發展,深加工程度越來越高。在初加工產品的基礎上,諸如調味品、藥品、功能性食品和營養強化劑等多種深加工產品不斷涌現,既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還能極大滿足消費者便捷性、實用性和多樣化的需求,實現食用菌產品種類的極大豐富[1]。
2.5 與“三農”結合更加緊密
目前我國農業規模和農村人口數量仍較龐大,“三農”發展仍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同時,農村和農業、農民的多個問題,是我國未來發展中需綜合考慮和解決的重要問題。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在向著現代化和規?;l展的同時,將與“三農”的結合更加緊密,充分利用優勢資源,以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和生態化、可持續化發展為發展目標和方向。農業作物生產和動物生產、食用菌生產將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資源互補。農林廢棄物以及養殖業產生的畜禽糞便均能運用于食用菌的生產當中,既消除了農村廢棄物燃燒造成的污染問題,還為食用菌生產解決了生產原料問題。
3 結束語
食用菌產業的未來發展,不僅對我國食用菌消費需求的有效滿足、拉動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和就業問題都有重大意義。為此,應當立足于當前,結合目前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探究其未來發展趨勢,從而針對性進行產業發展和優化。從政策上積極促進產業生產方式的規?;l展,培養專業人才,實現從業人員素質水平不斷提高,并為推進食用菌產業向西部和北部擴展創造良好環境。同時,就食用菌產業與“三農”的結合進行有效宣傳,加強監督管理,并倡導生態化和綠色化發展,實現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婷婷.中國食用菌產業大有可為——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J].農產品加工,2011(4).
[2]蘇安祥.中國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21).
[3]吳素蕊,趙春艷,侯波,等.近五年我國食用菌生產區域布局情況分析[J].中國食用菌,2013(1).
[4]張路.發展菌業生產 帶動菇農致富[J].農業知識,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