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幼寶
現代物流業是“第三利潤源”,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撐與保障。現代物流遵循專業化與高效率的核心理念,而如何提升客戶滿意度是現代化物流產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向專業化第三方(3PL)、第四方(4PL)物流企業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由此需要從增加硬件投入與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兩方面入手。
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已經成為了普及式教育,如何確保精英教育的質量,如何滿足社會與市場的需求,就需要在辦學模式與管理體制方面進行創新,通過遵循物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實用型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以此推動社會和物流產業的穩定發展。
一 物流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明確物流專業培養目標
物流人才的培養首先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現階段培養物流專業人才是為社會實際生產與發展而服務的,需要學生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由此需要調查社會人才素質需求,分析現階段行業發展方向,了解最新行業動態,預測和把握人才能力需求,以此制定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方針與策略,從而為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奠定基礎。人才培養目標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能闡述,而涵蓋了知識體系、能力體系、綜合素質體系,需要從全方位對人的才能進行細化,結合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基礎、實際動手能力等,構建針對性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策略,最終將培養計劃落到實處,以強化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
(二)科學設置專業課程體系
在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以后,結合學生知識水平、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科學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結合物流相關學科的特點,以及社會、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遵循就業導向原則、社會需求導向原則、以學生為本原則、能力本位原則,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為方向,合理安排物流專業課程,調配好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合理搭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實踐操作能力課程等。只有科學設置專業課程體系,才能全面分析學生實際能力與水平,全方位培養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以此才能為培養應用型企業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校猶如象牙塔,培養的多是理論性較強的人才,而傳統學校教學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此,結合現階段人才素質需求,以及現代化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在物流專業教學中,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引導和培養。應用型與研究型人才培養有很大區別,人才市場對應用型學生定位也不同。應用型人才具有動手能力強、上手快的特點,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結合物流行業發展特點,由于其發展迅速,還需要物流專業人才具有一定創新能力。所以,物流專業教學應該超出理論教學階段,鼓勵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感受理論知識的正確與否,感悟物流發展的流程與未來發展方向,從而應用理論于實際,更好的靈活變通與運用。
(四)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提升
物流專業具備很強的實踐性,結合物流專業的特點,為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需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在實踐中掌握物流相關專業知識,解決物流企業現存的實際問題,以發散學生思維,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書本是知識理論的承載體,而社會則是包羅萬象的聚寶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學生從企業生產與運作中親自感受與實踐,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得到鍛煉,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 物流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模塊課程體系,深化專業教育
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根據專業發展的綜合性,將所有課程分為幾個模塊,分別為“公共模塊”、“技能模塊”、“基礎模塊”、“專業模塊”以及“專業補充模塊”,構建起以英語學科和計算機技術學科為兩翼,兼顧了經濟、法律和文學等學科的模塊化學科體系。通過設置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全方位選修必要的課程,多吸取相關知識,又不能偏廢,扎實掌握必修課程的專業知識,充分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除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之外,學校方面還應該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關于英語、計算機技術、物流專業能力方面,選定與實際社會主題相符合的話題,采取激勵性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到“英語口語競賽”、“物流專業英語魅力大賽”、“物流-計算機專業軟件大賽”、“物流問題創新思路大賽”中來。通過開展建模大賽等,鼓勵學生將學科知識與物流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實用能力提升。
(二)實施校企聯合模式,踐行訂單培養
學校方面應該認真分析學生專業發展方向,對學生將來自身的職業規劃作出調查分析,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專業方向、實際能力,制定不同的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提供給學校和企業雙向學習的機會,也能加強學生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自身不足,完善自己和充實自己。校企聯合辦學是學校、企業與學生三方面共贏的模式,學生能夠實際感受到物流工作的流程,自身必須具備的實際能力,由此培養自身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實踐能力等。企業能將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人才在學校接受基礎理論學習以及綜合知識熏陶,感受人文氣息的同時,為提升自己能力奠定理論基礎。學校方面能為學生尋找到就業出路,為國家輸送更多人才。
例如:關于“國際物流”、“國際采購”方向的人才,構建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調整教學計劃,與企業溝通用人需求,制定合作培養教學方案,將企業實習納入課程設計中,以項目形式展開理論與實踐學習過程。還可以邀請企業技術人才給學生講課,傳授實戰經驗,關于理論的運用結合例子進行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者召開交流大會,邀請物流行業相關專家、技術人才進行交流大會,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生就困惑的問題進行詢問,以答疑解惑,促進物流專業學生更好的找到自身方向。通過這些策略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成為應用型人才。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升綜合能力
物流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哲學、政治等學科不同,它需要在實踐工作中運用理論,才能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從而得出真知。由此為培養現代化物流應用型創新人才,需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設條件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以此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加強物流實踐環節,可以通過推廣案例教學、建立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參與企業實踐、引進企業專業兼職教師等方式,鼓勵學生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豐富專業技能,提升實踐能力。
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方向不同,以及學生職業規劃方向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三類目標人才即“操作型人才”、“中高級管理人才”、“高級管理人才”。“操作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加強學生一線動手能力和基層領導能力,“中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工學基層、英語知識、物流理論知識和方法、物流規劃設計知識等。“高級管理人才”需要從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物流、管理等相關知識以及對政府政策的了解和規劃知識和能力,高級管理人才必須具有運籌帷幄的實踐能力。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四)實施雙證教學策略,提升競爭能力
雙證教學策略是一種提升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教學策略,將普通高校的基礎理論教育與職業高校的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重視對學生高素質理論分析能力的培養的同時,也重視鼓勵學生參與到職業技能培訓中。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和完善教學體系,鼓勵學生通過考核獲得相關職業證書,也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到企業中、實驗室中運用理論進行實踐,深化基層理論知識,扎實掌握基礎工作技能。在取得崗位證書與學歷證書的雙重保障下,提升就業競爭綜合能力。
物流職業資格證書有《國際物流職業資格認證(ILT)》、《物流職業經理認證》、《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等,在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職業規劃,向著更高的學府邁進,考取研究生學歷等。通過雙證(職業證書、學歷證書)教學策略,強化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
總之,最近幾年,物流行業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基于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物流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要。根據物流行業對就業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結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高校物流專業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落實教學改革。注意這幾個方面:制定完善的、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與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鼓勵貼近生產和管理實踐;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努力保持人才培養的前瞻性與適應性;重視教學實踐環節,培養一批實用型強的人才隊伍;加強對師資力量的組織,大力培養既有實際工作能力又有教學能力的高素質教學人才。以此為培養物流應用型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兆花,燕珍,等.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物流技術,2013(3).
[2]吳靜激.以市場為導向的物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市場,2010(28).
[3]李勇,余冰,等.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
[4]張清,照志國.新形勢下物流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