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玉祥

摘 要:浮體節制閘的扇形自浮門是靠調節門體空腔(閘室)中的水壓來完成擋水泄洪任務,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傳入滁州,在滁州共興建四座,因實際運行中出現問題先后廢棄,本次定遠池河閘運行中出現問題給大家介紹,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池河;浮體閘;運行;分析
1 工程概況
1.1 池河節制閘工程現狀
定遠縣池河節制閘為女山湖引淮灌溉工程的第三級樞紐的組成部分,位于池河鎮滁定公路上。控制池河流域2490km2,灌溉耕地13.8萬畝;閘上最高蓄水位23.5m,興利庫容667萬m3。該工程于1979年開始施工,1980年12月竣工。閘門總凈寬116m,采用鋼筋砼扇形自浮門。另于右岸的第一孔浮體門上游設有三孔平板雙扉直升閘門,門底高程19.50m,門頂高程22.50m,總寬18m,用以調節小洪水下泄,減少浮體門啟閉次數。
池河閘孔從右岸(東側)向左岸(西側)分別編號為1-5號孔,其中1號孔寬17m,有3扇浮體門;2號孔12m,有2扇浮體門;3-5號孔寬均為29m,每孔有5扇浮體門組成。每孔內的閘門也是自右至左順序編號,如5號孔的閘門從右至左編號為1#-5#。閘孔編號如圖1所示。
圖1 池河閘閘孔編號示意圖
1.2 浮體閘的工作原理
扇形自浮門是靠調節門體空腔(閘室)中的水壓來完成擋水泄洪任務的水力自控閘門,池河閘浮體閘門是采用鋼筋砼框架結構作為主要傳力構件,設鋼絲網弧形前面板和細石砼平面板作為后面板,配合前、后、左、右和門間止水橡皮,形成一個密封的可浮降的門體。
池河閘全長120m,分四孔,每孔凈寬29m,每孔設閘門5塊,其中四塊閘門為6m,一塊閘門為5m,閘室互相連通,東西兩側設輸水廊道和進出閘門各一道,用于向閘室充水或排水,蓄水時,關閉輸水廊道的排水閘門,開啟進水閘門,扇型閘門閘室內充水,閘門即可浮起擋水,抬高蓄水位。排洪時關閉進水閘門,開啟排水閘門,閘室內水排出,閘門靠自重落下,洪水從自浮門頂排向下游。
2 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2.1 第一次損壞
1997年7月22日在提高東頭圓桶門時,操作失誤,將圓桶門向上拉伸提出槽,致使東進水門無法控制,只好關閉前平板閘門,改用西頭進水門控制閘門的起落,自97年8月19日起,因上游連續降雨,閘前水位8月20日達到22.7m,8月24日水位漲至23.57m,閘門漫頂0.07m,因水位繼續上漲,8月28日5號孔下落泄洪時,5塊門下降不平衡,出現高差,快落底時東側3#、4#塊門之間門縫止水橡皮被撕裂,門體快速跌落。洪水過后,經實地檢查,落底后5塊門間最大高差達30cm,五塊門體都有不同前后錯位1-2cm,東側1#門扇前沿偏離隔墩5cm;后絞座砼脫落露筋,有四只鉸座板松動。自東向西,五孔共20塊門體的交叉斜拉桿(東北-西南)全部拉緊、拉伸,另一根(西北-東南)松脫向下成弧形。
經研究分析后認為造成閘門西孔浮體門損壞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閘址在河道急彎處流態不好,左岸岸坡淤積。二是砂子淤積嚴重。三是浮體門自身存在問題。
2.2 第二次損壞
1998年7月31日上游連續降雨,閘前水位由原22.4m猛漲至23.67m,閘頂溢洪17cm且水位繼續上漲,必須落門泄洪。但因東頭圓筒門已封不能從東頭落門,只能從西孔放水落門泄洪;在西孔浮體門下落過程中4、5兩塊門體下落與東3塊門體不一致,在下落0.5m左右時,3、4塊門體之間止水突然撕裂,西兩塊門體迅急下落,當門體落底時聽到撞擊聲。其余四孔門失去控制,自由下落。
2.3 第三次損壞
恢復圓筒門后,小流量時用1號孔的浮體門前的平板直升門(寬17m)開啟下泄多余來水,到2002年5月21日前,1號孔浮體門下落上浮近20余次,運行均正常。5月20日因上游連續降雨,水位增長很快,3孔平板直升門泄流量不足,閘管所落門泄洪時出現故障,1號孔1#與2#門之間出現高差約3cm,1#門向西傾斜,加大放水量后西邊2#、3#下落,與1#門高差增大,門與門間縫止水橡皮變形。為避免止水橡皮破壞,停止下落,將門浮起。由于上游水位增長過快,閘前水位已達26.70m,已有幾千畝農田被淹,迫不得已,再次從西放水涵放水降落5號門泄洪。為防止再次出現前兩次事故,采取緩慢下落。從5月21日12時30分下落到19時45分時浮體門下落到22.0m左右時,5號孔3#、4#門之間連接縫橡皮再次被撕裂,門體失去控制快速,其余四孔門又一次失控自由下落到19.5m。
3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3.1 池河閘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節制閘1996年修復運行后,短短的七年中即出現三次失事,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為:(1)多扇連體式浮體門在動水中起落,特別是門體下落門頂過流后由于受力條件復雜。(2)混凝土門體澆筑精度差,容易造成門體下降不均勻。(3)閘址選在河道急彎處,泄洪時水面存在橫向坡降,使閘門在啟閉時不能同步升降,從而導致止水損壞,破壞門室密封,使門體失控跌落。(4)池河閘上游黃砂資源豐富,大量采砂使水流挾砂率增大造成門庫嚴重淤砂。(5)經二十年的銹蝕、風化,使鐵件損毀,強度降低,混凝土碳化剝落。(6)由于閘門施工存在著誤差,弧形門的后鉸不在一條直線上、閘門的尺寸及砼的均質性存在誤差,都會造成閘門縱向的浮心與重心不在一條直線上,使門體出現扭曲,鉸座產生拉應力。閘門入庫后,浮體門的壓力內外不同,門外的壓力受上游水壓力控制,門庫內的壓力受下游水位控制,上下游的水位差,造成浮體門后鉸產生拉應力,并且隨上下游的壓力差的增加而增大。
后鉸固定螺栓剪斷的原因難以準確分析,但也應與浮體門在動水中起落復雜的受力條件有關。
3.2 浮體門的不同步問題
浮體門在升降過程中,特別是在降門過程中各單元門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橫向高差,稱為浮體閘的不同步,產生不同步力,常導致門體重要部件損壞,部分門塊急劇下落,門體產生橫向扭曲,使門體各部件受到第三向變位,如后鉸承受扭曲拉伸等,而使門體破壞,影響閘門正常使用。
浮體門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據有關資料報道不同部問題從浮體閘問世以來即伴隨至今,并且在鋼結構的門體也同樣存在。影響不同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水力條件、門體結構、施工安裝質量等,至今為止,不同步問題仍停留在現象分析階段,由于影響因素較多,至今尚無定量分析,只能作定性分析,更沒有供實際設計可參考的對癥改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