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及省市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實施,區縣專利申請及授權數均有了較大的增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提高,但是在專利申請與授權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對這些問題作了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縣域企業;專利申請與授權;問題;對策
1 縣域企業專利申請與授權現狀
近幾年來,在國家創新驅動和知識產權戰略的指引下,江蘇省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戰略示范省建設,向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目標邁出了重要的實質性步伐,縣域企業普遍開始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專利申請量逐年遞增顯著,以江蘇省通州區為例,企業專利申請數由2009年的2143件增至2014年的3596件,增幅為67.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從222件增至1005件,增幅為352.7%。
2 縣域企業專利申請與授權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企業申請專利結構不合理
申請時間短,相對容易獲得授權的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居高不下,申請時間長的發明專利申請比例偏低;授權量上也是前兩者比例高,后者授權率低;授權后企業面臨專利維護產生一定的費用、專利給企業自身創造的價值有限等問題,經常出現不少專利提前終止的情況,加上申請的專利數量和質量不一致,協調性的缺乏也直接影響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競爭。
2.2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缺乏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隊伍里的排頭兵,應是專利件的主要源頭,企業技術人員應是申請專利的行家里手,申請專利起來本該是熱火朝天的,但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企業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和專業知識,很難產生知識產權戰略意識,也就談不上注重知識產權的運用及保護,申請專利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有企業覺得,這個技術是我們企業自己研發出來的,市場上第一個露臉的也是我們的產品,別的企業就不能對我們的產品進行仿制;也有企業認為,我們的產品通過了專業部門的技術鑒定,我們又發表過相關論文,我們就對該產品享有絕對的權利,這些錯誤認識直接導致技術成果產權缺失,由于一味只注重直接經濟效益層面,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造成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知識產權擁有量偏低,知識產權管理弱化,知識產權流失嚴重。
2.3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企業知識產權制度不夠健全,縣域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近年來,在知識產權工作強勢推進的力度下,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性快的科技型企業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相對建立健全,而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初創型企業,沒有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更不談建立知識產權考核指標價值體系。二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缺乏,通過調研發現,縣域企業不少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設較不理想,企業設立了管理部門卻形同虛設,沒有開展實質意義的知識產權工作;三是企業知識產權專業人員缺乏,即使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技術更注重創新,沒有專業的人員對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進行歸納、總結、梳理、創新,也就無法將企業的創新點的潛在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四是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企業總是傾向于“拿來主義”,不承擔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不注重研發投入的增加,充當“甩手掌柜”,將研發和創新的擔子給高校和科研院所挑;五是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缺乏,利用知識產權信息的能力比較低下。
2.4 企業自主技術創新意識不強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偏低,創新成果少,尤其缺乏核心技術,雖然技術引進來,但引進后對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重視不夠,往往“有制造無創造,有創造無產權,有產權無運用,有運用無保護”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1],一是因為集力于對產品的銷售、功能拓展等業績性的結果,無暇顧及自主創新成果,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意識薄弱;二是定位于產品功能和低成本優勢,必然降低對自主創新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追求的意識,也不會重視技術的自主研究開發與創新,導致技術上缺乏獨創性;三是一些企業完全滿足于來料加工,貼牌生產,永遠沒有自己的專屬品牌;四是縣域中小企業還普遍存在動力不足,開拓精神不夠,怕承擔風險,怕迎接挑戰的“通病”。
3 縣域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工作中的幾點舉措
3.1 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快積極探索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完善研發機制,不斷培養科技創新能力,推進企業原始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圍繞產業發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形成一批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為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開展企業技術難題對接、技術需求征集活動,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步伐。
3.2 主動對接管理部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培養
縣域企業要經常關注并積極參與3.15、4.26等宣傳活動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業務培訓,及時學習了解新出臺的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各級各類科技優惠政策,企業內部也要多頻次開辦知識產權業務培訓班,邀請行業專家講學授課,宣傳法規政策,介紹專利申報方法,加強企業經驗交流,讓企業每一名員工深刻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專利技術產品的轉化能力。
3.3 積極構建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專利擁有量多,知識產權工作做的靠前的典型示范企業要積極構建知識產權標準化體系[2],通過引進知識產權專業復合型人才,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一系列舉措,構建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3.4 構筑知識產權戰略優勢,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要重視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做到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量質并舉,將專利與標準結合,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工作,構筑出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構建專屬企業的專利數據庫,并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到企業的技術創新中去,真正將知識產權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產業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快速健康成長。
4 結束語
通過全方位樹立和培養企業的保護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創新意識及責任意識,推動了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制度的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政策體系的建立,優化了知識產權工作體制機制,構筑了企業專屬的知識產權戰略優勢,從而有力保證了企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全面加強,使知識產權成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路上的“核動力”。
參考文獻
[1]馮曉青.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3.
[2]羅建華,翁建興.論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體系的構建[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