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瓊
小學數學是一門知識性、審美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小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使小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數學情境,打造精彩課堂
1.巧設疑問,引出新課
小學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點燃學生探究思維的火花。運用設疑導入新課,能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機會,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參與到課堂討論活動中來,充分體現了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如: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出示一道特別容易做錯的復習題:48-48÷4。教師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在本上做,板演的學生計算步驟如下:48-48÷4=0÷4=0,教師巡視一周發現有許多學生都是這樣做的。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強信息“48-48”削弱了計算順序這一信息,造成學生計算上的差錯。也有幾個學生是這樣計算的:48-48÷4=48-12=24。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在教師的意料之中,教師趁機引入討論哪種算法正確,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議論紛紛,教師導入新課,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四則混合運算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新課。巧設問題,能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生會帶著愉快與好奇的心情去聽課,從而以最佳的心態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果最佳。
2.運用圖片,激發興趣
多媒體圖片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直生動、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啟發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進入新課的探究中,盡快進入學習角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
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出示動畫: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好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一群天真活潑的小朋友們在草地上、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跳啊、唱啊,開心極了。日近晌午,老師給孩子們分午餐啦,除了大餐外,還給孩子們分水果和汽水。“如果把8個蘋果和5瓶水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很快把蘋果分完了,分汽水遇到了問題,生回答后,汽水每人兩瓶后,還剩一瓶,教師用動畫演示分蘋果和汽水的方法。滲透了“平均分”的概念。還有一塊蛋糕也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怎么分呢?強化概念的理解。出示蛋糕圖片,學生回答:“每人分一半。”,“這一半”應該怎樣表示???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教師運用圖片演示分數的意義,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問題的熱情,觸動了學生求知的興奮點,節省了教師的口舌工夫,有助于小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識。
二、引領探究活動,彰顯數學魅力
1.聯系生活,感悟數學
小學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教師要把教學內容生活化,深入挖掘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去猜想數學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去質疑,去討論、去合作交流,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感悟數學的用途。
如:簡算時,要讓學生把數學題在生活中找到模型,從中理解算法。簡算“168-96=168-100+4”時,學生對168先減100再加4很難理解。教師此時運用生活中的“購物找零經歷”來引導學生理解,就能讓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生活化了。媽媽去商場購物,到了168元錢,買一條褲子花了96元,媽媽給售貨員一張100元的鈔票,媽媽手中還剩下168-100=68(元),收銀員還應找給媽媽找回4元,說以媽媽一共剩下68元加上5元。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算理了。把數學問題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了數學的含義。
2.動手實踐,運用數學
動手實踐作為一種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是基于傳統數學教學存在的弊端而提出來的,是以改變小學生被動學習而興起的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小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數學、做數學和用數學。教師在小學生操作活動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使全體小學生都能感受到動手操作的快樂,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
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動手實踐活動,玩“打電話”游戲,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先用手勢示范打電話的動作,問:“麗麗你好!請問你知道18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請你告訴我好嗎?”麗麗也做回電話的手勢,說:“老師,您好!我知道18里面有一個十和8個一?!睂W生在小組中練習打電話,很快掌握了11~20各數的組成,同時也掌握了打電話的知識,學會了禮貌用語,在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增強小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魅力無限。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詩山中心霞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