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公共關系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據調查估算,整個市場的年營業規模約為38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11.5%左右,比2013年12.5%的增速略有下降。調查顯示,2014年度以藍色光標為代表的TOP25公司的年營業額、年營業利潤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9.2%和20%,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公共關系業務的結構性變化日益凸顯。傳統公關業務增速放緩,新興公關業務(如數字化傳播、新媒體營銷等)發展迅猛。作為新興產業的公共關系行業,其成長速度仍高于整體經濟發展的增速。
一、醫療保健首次進入公關服務領域前三位。調查顯示,2014年度中國公共關系服務市場的前5位為汽車(26.9%)、快速消費品(14.1%)、醫療保健(10%)、通訊(7.7%)、互聯網(5.4%),與2013年相比,汽車、快速消費品市場比例沒有太大變化,依然占據行業的前兩位,但醫療保健(2013年占3.3%)和互聯網行業(2013年占3.2%)所占比例增長較快,尤其是醫療保健發展迅猛,表明了該行業的公關支出在急劇增長。
二、新媒體環境對公共關系市場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一些從事傳統業務的公關公司不斷轉型,逐步涉足數字化傳播及營銷、大數據營銷等領域。調查顯示,網絡公關、傳播代理及媒體執行為行業內主營業務,而傳統的顧問咨詢類業務大幅下降。在整個市場中,新媒體業務占公關總體業務的30.3%,網絡公關的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26.6%。這表明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興公關業務需求正在不斷增加。
三、人員成本增加給公關公司帶來一定壓力。調查顯示,2014年行業平均工資水平為9445元/月,比2013年增加了16.1%。客戶經理平均月薪11060元,比2013年增加1.6%,大學生轉正平均月薪4114元,比2013年增加了7.8%,人員成本與上年度相比明顯增加。另外,隨著房租價格的上漲,公關公司面臨一定的壓力。
四、國際公關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與國內公司不同,國際公司的主營業務基本上是顧問咨詢服務。國際性公司網絡公關客戶的主體需求為輿情監測、危機處理、產品推廣及企業傳播業務。
國際性公司得益于全球化布局,因此營業成本控制較好,個人平均績效很高。另外,這些公司的年簽約客戶數及連續簽約客戶數非常穩定。
五、中國公關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隨著社會對公共關系需求的不斷增加,公關行業服務領域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公關公司和從業人員施展才華的機會越來越多,行業發展的機遇將更多,特別是城市的公共關系服務需求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但行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
第一,行業競爭加劇,行業并購成為常態。2014年,隨著傳播環境和方式的變革,營銷模式和手段已悄然進入公關領域,而廣告和營銷行業也借助公關的特點,富有創意性地宣傳和推廣產品,并借此為企業樹形象、創品牌,這一變化導致行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競爭越來越激烈。
跨行業以及行業內部的并購將成為常態。2014年6月,華誼嘉信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迪思傳媒100%股份,估值4.6億元;同年9月,深圳市聯建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以現金及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上海友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交易作價為4.6億元;未來公關行業的格局將是:實力強大的公關傳播集團開始形成,而中小型公關公司則將利用自身優勢,走上更加專業化的道路。
第二,人才問題仍然是影響行業發展的瓶頸。由于行業整體穩定增長帶來的人才需求,與2013年相比,中國公關市場人才專業化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2014年,盡管人才無序流動的勢頭稍微放緩,但人才問題依然困擾著公關行業。另外,2014年公關行業人力資源成本上升較快,也給公關公司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第三,大數據挖掘和應用更加深入。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深刻影響行業變革,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傳播手段以及營銷模式層出不窮。網上信息的精準抓取滿足了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也讓大數據開發和應用能夠大展拳腳。公關行業與傳播手段聯系最為緊密,如何應對、如何轉型、如何創新,關系著行業的生存和發展。
第四,隨著傳播環境的變化,公關模式的變化,行業內部、行業之間出現了激烈的競爭態勢。變革將伴隨公關行業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變革將給行業帶來巨大挑戰。另外,隨著廣告、營銷等行業的介入,企業對公關公司服務質量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因此,公關行業必須要在創新中求發展。
作為行業組織,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自始至終致力于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的國際化、專業化、規范化,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2015年,協會將繼續加大力度,提升行業的社會影響,改變社會對公共關系行業的負面認知;繼續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讓政府更加重視公共關系的作用,并使行業獲得應有的地位;繼續推進公共關系的業務整合和資本運作,推動更多的優秀公關公司做強做精;鼓勵它們在通過創新模式、兼并收購等手段發展壯大的同時,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