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巧娟
摘 要:在數學新課標中,合作學習被作為課堂教學有效實施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很多時候都是流于形式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追求表面的熱鬧,實際效果并不是特別的理想,這其實就是忽略了合作學習本質的一種體現。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從合作學習的內容選取、時機的選擇、教師角色定位、具體的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旨在使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能夠得以真正有意義的實施。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有效實施;途徑
合作交流屬于數學新課標中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許多的研究課、精品課、展示課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都成為中小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等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愿意在教學中設計加入并運用一些和合作學習有關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1]。但是這樣的運用在實際的課堂中也同樣面臨著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到了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成效,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合作學習成為了“雞肋”,喪失了其原有的價值與意義。
一、實際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常見的問題分析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和教學設計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因為缺乏對合作學習實質深入的領會與靈活把握,使得在其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合作學習出現了走過場、片面追求小組討論的情況。
還有很多時候,
課堂教學名義上是合作學習的,但是為了課堂教學順暢地進行,合作學習就成為了老師的“一言堂”和優等生的“獨角戲”,很多的學生都成為了聽眾,合作學習的參與度是很低的。或者在一些數學課上,為了使合作學習的氛圍濃厚,教師就對課堂上一些簡單的、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加工,以此作為合作的學習的切入點,這樣學生合作學習和討論學習也就看起來是熱熱鬧鬧的,但是這樣的合作實際上也是缺乏實質意義的。甚至有老師、領導認為,沒有小組討論或者是合作學習的課就不是好課,這樣僅僅只是把合作學習當成了課堂教學的裝飾,更加劇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化傾向。
二、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
1.學習內容的合理選取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如果不進行認真的分析就去盲目地開展合作學習,在大多數情況下所實施的教學都可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此作為數學教師首先就應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最好是選擇難度適當并且具有探究意義的內容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以便使中下水平的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通過探究活動得到預期的學習結果,同時這樣的學習內容還要為高水平學生提供更大、更廣的思考空間,
2.時機的合理選擇
合作學習的時機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而言通過小組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在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的時候一般就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最為有效的時候。當然存在多種問題解決方案或者是結論的時候,也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在這個時候一般實施合作學習課堂散而不亂,問題也是越辯越明,通常情況下都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實施這樣的問題以引導合作學習:將一個正方形剪兩刀并使剪得的三塊圖形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而這個三角形要求既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是等腰三角形。在合作實踐操作中,學生會給出多種方案,學生們也會對各種方案的可行性進行探究和交流,這樣就很好地營造出了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3.教師角色的合理定位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是研究的導師,要突出其學與教的過程中其“導”的作用,這一作用就是知識的引領與活動的組織。同時教師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以這樣的身份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不但可以使師生、生生的關系變得更為的密切, 也更能使學生從被動服從走向主動參與。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面臨困難的時候,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并及時地給予適當的幫助,便師生平等,利于共同合作的氛圍的形成[2]。
4.合理的評價
評價是合作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這里的評價要和學習結果的評價緊密結合,要通過評價總結出合作成功的經驗與其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問題的分析,通過小組合作做到成員間的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總的來說,在數學教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為的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樂于交流合作的學習精神和意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收到其應有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邵 濤.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有效性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版),2014(11): 205—206.
[2]章月娥.構建互動數學課堂,提升數學教學效益[J].考試周刊,2014(03):61.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