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爽
語言的發展即語言的獲得,指兒童對母語的產生和理解能力的獲得,主要指口語中的說話和聽話能力的獲得。當嬰兒學會發出如“嘎”“吧”和“噠”等各種單音節的聲響時,實際上表明,嬰兒已有感覺要通過聲音與對方交流。言語即將進入他的世界,這對于嬰兒隨后的生命歷程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
一般認為,嬰幼兒語言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語言準備階段、理解語言階段、表達語言階段:0~1歲是語言準備階段,雖然嬰兒還不會說話,但是在為語言的產生做積極的準備。1~1.5歲是理解語言階段,嬰兒開始開口說話,能說出一定數量的詞匯,對成人語言的理解能力迅速發展。1.5~3歲是表達語言階段,嬰幼兒的語言能力飛速發展,是語言發展的突發期,詞匯量迅速增加,并且能說出短語和句子,聽和說的積極性很高,而且聽和說的能力也提高很快。
一、嬰幼兒語言的表達方式
(1)哭。啼哭是嬰兒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可以向母親或他人傳達饑餓、渴、睡眠及需要愛撫等信息。哭可以加大肺部活動量,吸進更多的新鮮空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還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增強神經系統的發育。
(2)笑。嬰兒的笑聲能促進面部肌肉的發育。大笑會讓口腔發育更加完善,對嬰兒大聲說話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笑聲也是嬰兒表達情緒的最好方式。
(3)吃。在吃奶期間的嬰兒,奶嘴適度的磨蹭可使嬰兒的牙床受到刺激后促進牙齦發育。適當地咀嚼,能鍛煉孩子的面部肌肉的發育,鍛煉孩子的舌尖力度。
(4)玩。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材質、各種功能的玩具都可以讓孩子動手、動腦、動眼,在感知中探索和發現,刺激嬰兒想問題,從而帶動大腦神經的發育,讓孩子親自感受不同玩具的功性和特點。
二、促進嬰幼兒早期語言的發展
兒童語言和認知發育的遲緩,不僅會使注意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率增加,還會影響兒童的溝通、行為和后期學業成就等諸多方面。語言,是如此之重要,如何促進嬰兒早期言語的發展,是整個社會關心的話題。對此,可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探討。
(1)親子間的對話和情感交流。嬰兒對父母親的語言刺激最敏感、最愿意接受。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理和聽覺科學系曾對100戶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進行多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知識分子階層的父母對寶寶說話的時間最長,每天達2600個詞語;普通技工階層居次,每天1600個詞語,離異或居住在大雜院里的父母對寶寶說話最少,每天僅600個詞語。實驗證明,父母與嬰兒的溝通和交流是建立嬰兒良好的言語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當嬰兒聽到父母在對他們說話時,他們不僅學會大人說話的節奏、韻律和整體感覺,而且其大腦的思維也正在不斷變化,他們聽到的任何一種語言對他們的大腦皮層都會產生有效的刺激,促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而言語的發展也更早、更完善。因此,哺育者要利用一切機會,與嬰兒作言語的交流。
(2)肢體語言的功效。簡單的肢體語言是可以幫助父母與還不會說話的嬰兒進行“交談”的。嬰兒常用一定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愿意與不愿意。因此,專家提出,父母在與嬰兒交談時,應該多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手語的時候一定要說相應的口語,然后再給嬰兒想要的東西,而且要注意手語的重復鞏固。這樣,能使嬰兒更易理解成人所釋內容的涵義,也能使其有效地將語詞與事物或活動的具體意義聯系起來,加強其學習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3)聽力訓練。聽覺系統是言語產生的生理基礎中的重要一環。若聽覺發生障礙,嬰幼兒言語的發展是不可能正常進行的。因此,父母對處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應注重其聽力的訓練。訓練形式可多樣,將這些聽力訓練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孩子參加,可以提高其參與的興致。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其聽說能力。
(4)數字游戲。當嬰兒兩歲的時候,他就具備了認識和理解一些數字的能力。參與各種數字游戲,能促進嬰兒認知及智力的發展。而在數數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其言語思維的表達能力。
(5)規范用語。嬰兒的語言學習是通過模仿來開展的。因此,研究者提出,哺育者對嬰兒講的話要盡可能規范化、準確化。即要注意:①應盡可能教一些固定的名詞,并反復使用這些名
詞;②在說句子時,盡可能規范用語,適當放慢語速,吐字清晰,不要吞音;③對嬰兒講話時,一定要面對他,讓其清楚地看到成人的面部表情與吐字口型;④不要用多種方式表達同一個概念,以避免給嬰兒留下許多模糊的概念。
(6)社交中言語的發展。人是社會的人,我們的發展是建立于社會發展之中的。因此,在嬰兒言語發展的進程中,社交因素對其也有相應的影響。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嬰兒之間也有交流。有研究表明, 6~8個月的嬰兒坐在特制的嬰兒車里以便相互間安全地接觸,結果發現,他們會拉扯腳趾,撫摸對方,這就是嬰兒之間的交流。
總而言之,嬰兒是天生的模仿者,其言語發展的好壞依賴于環境的作用。成人只要運用好與嬰兒交流的方式,并對其傾注更多的耐心和關愛。那么,嬰兒的言語能力將會順利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小軍.嬰兒語言四大表現形式[J].新課程學習(下旬刊),2013(09).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