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極大似然估計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程的重難點,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解。
關鍵詞:似然方程;極大似然估計;參數估計
極大似然估計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程的重難點,也是求估計時使用最多的參數估計方法。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在1821年最早提出了這一概念,在1922年費希爾再次提出這種想法,并對它的一些性質給出證明,這才使極大似然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極大似然估計的講解。在教學中往往存在教師對于這一復雜的原理難以講解,學生不易理解的情況,從而無法靈活地運用這一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本文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體會。
一、通過生活中實例引出極大似然估計原理
直接講述抽象復雜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例1,老獵人和某位同學外出打獵,二人同時各開一槍,其中一人打中一只野兔,如果要你推斷是誰打中的呢?
根據常識判斷老獵人命中的概率一般大于學生命中的概率,這槍極有可能是老獵人命中的,這個例子所作的推斷已經體現了極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
例2,設有外形相同的兩個盒子,甲盒中有99個白球和1個黑球,乙盒中有99個黑球1個白球,今隨機地抽取一盒,并從中隨機抽取一球,結果取得白球,問這個球是從哪個盒子取出?
不管是哪個盒子任取一個球都有兩個可能結果:白球或者黑球,甲盒取出白球發生的概率為0.99,乙盒子取出白球發生的概率為0.01,甲盒取出白球發生的概率大,從而推斷這球是從甲盒中取出。
由此我們引出極大似然原理:隨機試驗有若干個可能的結果A、B、C……,現進行一次實驗,結果A發生了,則認為實驗條件對結果A出現最有利,即實驗的條件應該使得結果A出現的概率為最大。
我們將這種想法用于參數估計,設總體X的分布為F(X;θ),θ∈Θ(θ為未知參數;Θ為參數空間)X1,X2,…,Xn為來自總體的樣本,x1,x2,…,xn為一組樣本值,在θ的一切可能取值中選取一個作為θ的估計。根據極大似然原理要選使得樣本值為x1,x2,…,xn出現概率達到最大的θ值(記為θ)作為θ的估計。
二、再次結合實例,給出極大似然估計定義
例3,對某工廠生產的零件進行隨機抽樣,在抽取的20件樣品中,合格品17件,不合格品為3件,試求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
我們用隨機變量X來表示某個零件是否合格,X=0表示合格品,X=1表示不合格品,則X服從二點分布b(1,p)其中p是未知的不合格品率,在得到的樣本x1,x2,…,x20,這批觀測值發生的概率為:
P(X1=x1,X2=x2…,X20=x20)= ∏px(1-p)1-x =p3(1-p)17 (1)
P未知,我們要選擇P使得(1)式表示的概率盡可能大,將(1)式看做未知參數P的函數,用L(P)表示,當P=P時,L(p)=maxL(p),對(1)式兩端取對數并關于求導令其為0
—=—-—=0 p=0.15
通過以上鋪墊我們給出下面的定義。
定義:設總體的概率函數為p(x;θ)θ∈Θ其中θ是一個未知參數或幾個未知參數組成的向量,Θ是參數θ可能取值的參數空間,x1,x2,…,xn是來自該總體的樣本,將樣本的聯合概率函數看成θ的函數,L(θ)=L(θ,x1,…,xn)=∏p(x1;θ),L(θ)
稱為樣本的似然函數。如果某統計量θ=θ(x1,x2,…,xn)滿足L(θ)=
maxθ∈ΘL(θ)則稱θ是θ的極大似然估計,簡記為MLE(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1]。
三、常用求極大似然估計的方法與步驟
由定義可知,只要求出似然函數L(θ)的最大值,那么總體參數θ的極大似然估計θ的問題便可解決,根據數學分析可知,若似然函數L(θ)是θ的連續函數,且關于的各分量偏導數存在,對似然函數取對數,因lnL(θ)達到最大與L(θ)達到最大等價,所以利用—求得θ[2]。
當似然函數的非零區域與未知參數有關時,通常無法通過解似然方程來獲得參數的極大似然估計,這時可從定義出發直接求L(θ)的極大值點。
求極大似然估計的一般步驟歸納如下:
(1)求似然函數L(θ)。
(2)建立方程組—=0。
(3)解似然方程組得到極大似然估計值θ。
四、極大似然估計的不足
經過大量的研究,極大似然估計法相對其他估計法具有相合性、有效性、充分性、完備性等優良性質,但也有它的不足,如果不知道總體分布而又要估計其均值和方差,這時極大似然法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在講授極大似然估計時,首先由日常生活的例子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極大似然原理有初步的印象,接著通過生產中的例子使學生了解如何建立似然方程以及如何求極大似然估計,這樣層層遞進,學生接受起來較容易,有能力利用極大似然估計法解決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易懂生動。
參考文獻:
[1]茆詩松,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數學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數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