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華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和熱點。隨著初中高效課堂活動的不斷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學效果,被提升到了一個更重要的高度。高效的課堂教學,應嚴格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
有關調查顯示,目前真正喜歡上語文課的學生不到15%,而喜歡上數學、英語的學生則高達90%以上。究其原因,許多學生的回答十分干脆:語文沒有數理化和英語的用途大。這一調查結果,不能不讓每一個語文教師深思。不可否認,任何人的學習會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無用而不學”,這當然無可厚非。仔細分析,也不難找出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師生雙方的和諧互動。要實現高中語文高效課堂,首先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我想學”的轉變,讓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愛上語文。
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興趣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課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課堂活動的主人。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需要的情緒表現,是在學習體驗的基礎上產生的樂于去認知事物的意識傾向。教學中,一些教師不愛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愛與學生過多的交流,認為談來談去學生還是老樣子,學生沒什么變化。事實證明: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就會和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一樣自發地活躍起來,并始終如一地保持高昂的情感和堅持不懈的學習毅力。同時,學生興趣濃厚,也會對所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的注意,并一往情深地去探求,去領會。否則,學生就會對學習表現出厭倦、排斥等傾向。在語文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利用好“興趣”來激勵學生,不斷地激發、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情感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好惡心理傾向,它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具有直接感受事物、認知事物的作用,而且它還以一種心境的形式啟迪、協調、加強或抑制著認知的強度和效率,是實現知行轉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學生的學習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教學中只有抓住情感這根主線,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讓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幾乎所有的文本都注入了作者的情感,教師應努力尋求文本情感的切入點,充分挖掘文本中蘊涵的情感因素,借助文本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始終是以情感為動力的。語文教學的流程,必須突出學生個性的情感。學生主體必須對文本感同身受,產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才能有自己情感的升華和心靈的頓悟。學生只有親身體驗,豐富情感生活,形成內驅力,才能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四、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維的開端,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疑,是學生夯實基礎、形成能力的原動力;疑,是產生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的催化劑。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產生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提問,優化課堂提問,使教師提問與學生質疑相結合,互為補充,實踐課堂對話理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在探究學習中,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要創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敢于肯定學生的見識,堅持多肯定、多表揚的原則,讓每個學生敢于發言,真正地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要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質疑,讓語文課堂絢爛多姿;質疑,讓語文課堂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