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玲
材料是否豐富、典型、新穎,是決定一篇文章價值的重要因素。新課標考試大綱在“基本等級”和“發展等級”中分別明確提出了“內容充實”和“材料豐富,論據充實”的寫作要求。這可以考查學生視野是否開闊,思維是否流暢,文化底蘊是否豐厚。
那么,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并靈活運用,打造出綽約生香、卓然超群的美麗華章呢?下面,結合作文教學實踐和多年參加高考作文閱卷的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寫作素材,譜寫具有時代高度和思想力量的文章
語文學習積累是語言的積累、文化的積累,更是生活的積累、能力的積累。立足生活,細致觀察,是語文學習也是寫作的源頭活水。課外素材似汪洋大海,一望無垠,深不可測。學生應該關注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寫作素材,可以從報紙、刊物和網絡中搜集最新的反映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素材。這些素材,緊跟時代步伐,事關國計民生,解讀重大政策,聚焦社會熱點,追蹤掃描國內外形勢,具有時效性強、時代氣息濃的特點,實為學生作文的最佳素材和清澈的源頭活水。能使學生零距離貼近現實生活,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搏,既開闊視野,又鍛煉思想,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
二、通過“超量”閱讀加強儲備,打造鋪采摛文、綽約生香的美文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弊x書是人類高尚的活動,是求知者優秀的習慣。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海量閱讀,廣泛涉獵,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自然等領域,都要有所涉獵。“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閱讀,能使學生積累知識和寫作素材,開闊他們的視野,煥發他人的靈性,啟迪他們的思想,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和文字表達能力。
三、學會從文本教材里汲取寫作素材,寫出內涵豐富、思想精深的優秀作文
語文教材是學生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米倉”,但大部分學生卻對此熟視無睹,“視之不甚惜”,結果,作文素材的“米倉”里終無一粟。其實,歷年高考優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語文課本,只不過作者運用自如,不留斧鑿之跡罷了。很多考生在寫作時搜腸刮肚地想材料,其實,很多素材就在你的教科書里,語文課本和其他教科書就是你的寫作“百寶箱”。因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從文本教材里收集積累素材,并深入思考、汲取材料,學會分類梳理歸納文化知識,積累寫作素材,積淀文化、思想和情感。
四、選熟悉的材料,我手寫我心,寫真事,抒真情,說真話,以真情打動人心
從多年參加高考作文閱卷工作的經驗來看,最能夠打動閱卷教師的,會給教師“視覺震撼的”,往往是一些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實感、文風平實但細節感人的作文。但這類作文確實很少,真是鳳毛麟角。要寫感情真摯的美文,生活體驗很重要,選材也很重要。中學生社會閱歷淺,不可能什么都懂,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不完全相同。所以,選材時要有“自知之明”,要指導學生避開自己陌生的材料和區域,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親耳所聞的,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這樣,才能避免中學生寫作中“胡編亂造、情節失真、感情蒼白、矯揉造作”的現象,做到“我口說真話,我心抒真情,我筆寫我心”,使學生抒發出自己的真切體驗和真摯情感。
總之,考場作文的得與失告訴人們:積累寫作素材是寫作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廣泛積累寫作素材,貯滿作文素材的“百寶箱”。更重要的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獨具慧眼、靈活運用所積累的材料,準確迅速地選擇那些貼切、典型和新鮮的材料,力爭用文化內涵豐富、時代氣息濃郁、思想精深的素材,打造光彩照人的美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