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小美
戶外實踐活動是幼兒園經常組織的一種活動,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奔牛幼兒園依托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課題“利用農村本土資源 開展幼兒戶外實踐活動的案例研究”開展具體的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具體研究策略。
1.戶外實踐活動組織步驟
(1)實踐活動前奏曲。在每次進行實踐活動前,我們會記錄每條路行走所需的時間,認真研制行動計劃,預設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意外等,并尋求家長的幫助。在每個參觀活動前,我們都會進行“家長調查表”的發放,告知家長參觀實踐活動的內容,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實踐活動才能更好地開展下去。同時我們根據活動的主題預設活動內容。實踐活動前的預設活動增強了目的性,提高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孩子參與準備過程可以培養其責任心,最后我們會請孩子自主討論帶什么材料,并提醒家長讓孩子自行準備,給予孩子自我服務的機會。
(2)實踐活動進行曲。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幼兒對周圍出現的事與物進行仔細的觀察。例如,在去鹿場的沿途中那條小路就有許多值得讓幼兒觀察的美好景物(當時是五月),嫩綠的桑葉、一望無際的麥田,路邊長而寬的櫚葉等,我們讓孩子停下來仔細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親一親,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奇妙,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孩子去觀察、探究、提問、驗證與解釋。
當我們走出幼兒園,面對廣闊的大自然,一些不安全因素也悄然而至。因此,教師要給予孩子適度的紀律約束。如在“采草莓”活動前,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安全注意事項:怎樣安全過馬路?到了草莓園里如何采草莓?孩子們通過討論和實踐,懂得了安全規則,提高了自覺遵守紀律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3)實踐提升圓舞曲。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會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實踐中的觀察與發現。對于沿途的發現,孩子們學會了用各種符號來記錄。如在“金黃的油菜花”過程中,孩子們對油菜花進行了寫生記錄,回來后,孩子們意猶未盡,總是急于和同伴分享收獲。于是我們及時展示孩子的寫生記錄,幫助孩子重溫經驗,表達感受。老師及時幫助幼兒提升,為幼兒理清思路,并進行歸納和概括。同時孩子們進一步圍繞主題關注周邊的環境資源,進行自主的深入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新的生長點。如,在“奔牛老街”活動結束后,老師和孩子一起交流自己在參觀老街過程中的發現:你看到了什么?讓孩子們回憶,然后圍繞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度的討論:老街老在哪里?最后帶孩子觀看老街視頻,進一步了解老街的歷史,使幼兒萌發愛家鄉、愛老街的情感。
2.適合不同年齡幼兒戶外實踐活動形式
(1)小班——親子實踐,在家長介入中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親子實踐參觀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小班幼兒,小班幼兒身體和心理更需要成人的關心和呵護。在親子實踐中,家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自己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進一步增進了家長和孩子間的感情交流,使孩子和家長體驗到了濃濃的親情。
(2)中班——班級結伴,在同伴互助中進行實踐活動。中班幼兒開始渴望與同伴的交流和分享,針對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讓中班的孩子增強交流、互動,尋求同伴的支持。從老師層面來說,實踐活動需要教師考慮的問題非常多,當老師碰到問題時可以尋求同伴的互助,可以兩個班級、三個班級的老師共同商討參觀的內容、方法、形式、要求,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尋求更好的策略。
(3)大班——級組聯動,在團隊合作中進行實踐活動。這種團隊合作的形式比較適用于大班幼兒。大班幼兒對于戶外實踐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從剛開始的幾個班級到后來的一個年級組一起外出,在此過程中除了班級老師之間的相互協調外,再加上其他老師和后勤的配合,更加體現了團隊之間和合作和默契。
3.適合不同資源類型的實踐方法
(1)自然資源——在觀察、操作中感知和實踐。觀察是幼兒學習和創造的基礎,觀察力的培養和發展有利于幼兒智力的增長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可見觀察對于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在參觀實踐活動中,觀察法比較適用于自然資源的參觀。除此之外讓幼兒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2)社區資源——在調查中深入了解。所謂調查就是通過搜集、整理、分析,客觀地考察有關現實。在針對社區資源的參觀實踐中,我們一般采用此種方法。如,“參觀供電所”活動,我們就讓孩子針對自己思考的問題主動去調查,主動建構了關于用電方面的常識和知識。
(3)文化資源——在感受中親身體驗。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民情,要讓幼兒真正地了解本土文化,必須讓幼兒積極主動地與客觀事物相互作用。如,在“參觀老街”過程中,我們帶著孩子們身臨其境地走到老街上時,他們就與老街的環境相互作用,激發幼兒對老街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探尋老街的歷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奔牛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