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星榮
摘 要: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過程中,切實落實新課標理念,通過活動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活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地學習和體驗以及探索;學生就能深刻領會學習內容,明白道理,提升素養,學會分析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活動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思想品德課堂活動;實效性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強調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通過活動方式進行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利于讓學生增強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為此教師應創設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的活動場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親身體驗,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實踐與探索,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獨立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筆者結合福建省長汀縣南山中學實際和自身實踐經歷,談談如何優化課堂活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的實效性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課堂活動開展的形式要多樣化且切合實際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心理特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堂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和體驗,在實踐和探索中領悟知識。課堂活動的形式包括競賽、辯論、調查、模擬表演、訪談、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個別提問、情境教學等,形式不能太單一,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又要考慮每一堂課的實際情況。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二框題“兩代人的對話”時,為了讓學生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在上課時我采用模擬表演的形式,讓部分學生當“小莉”,部分學生當家長,模擬小莉與家長產生矛盾后進行商量、溝通的情景,體驗與父母的溝通并把自己獲得的與父母有效溝通的體驗和方法與同學交流、分享,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情感體驗;學生又相互學到了與父母溝通的經驗方法,從而進一步掌握與父母有效溝通的方法要領。又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題“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網絡交往是一把雙刃劍的問題,我采用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先給學生出示辯題“網絡交往的利弊”,然后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學生通過辯論最后歸納總結網絡交往的利與弊。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聯系生活實際深刻認識到網絡交往的利弊,以便教師引導學生在網絡交往中趨利避害,又發展了學生的思辨能力。當然一節課的教學活動也不能單一,要形式多樣且切合實際。總之,課堂活動的形式多樣化,既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又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體驗,在體驗中明白道理;并掌握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
思想品德內容枯燥,有些內容還很抽象,課堂活動教學要是脫離社會現實就成了空洞的說教。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德新課標強調的理念相一致。因此只有切實了解學生現實生活,關注現實社會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七課第一框題“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 時,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非公有制經濟制度,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列舉學校周邊集鎮和學生本村的商店、工廠、企業。然后思考討論以下問題:學生列舉的經濟組織的共同點是什么,它們都屬于什么所有制經濟,然后區分哪些是個體經濟,哪些是私營經濟,哪些是外資經濟,再分析這些非公有制經濟有什么作用。它們與公有制經濟地位一樣嗎?政府應采取什么態度促使它們發展?在交流探究完以上問題后,學生就掌握了抽象且枯燥的非公有制經濟理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主動,既掌握了知識,增強了體驗,又發展了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熱愛我國經濟制度的熱情。
三、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要兼顧課前預設與課內生成
思想品德新課標強調: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寬松、開放式的課堂,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大膽探索,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1.重視課前預設
課堂活動的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提出一些不正確的觀點,這時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因此課前要預設學生在活動中可能會提出哪些尖銳問題,預設活動中會出現哪些新的情況,會遇到哪些不懂的問題,需要怎么引導。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課內能加以正確引導和順利解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五課第一框題“世界文化之旅”時,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提問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問題,好在我上課前已經預設到這些問題,并查找了許多資料,否則學生上課提出來可能很多都不了解。對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提出的問題要是能解決得好,能大大激發學生興趣,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又能讓學生豐富知識,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因此教師課前要認真做好活動預設,多準備一些資料,盡量多了解 一些知識。
2.重視課內臨時資源的生成
思想品德課的資源豐富,這些資源既包括音像、圖書(包括教材)、報紙、雜志、照片、地圖、圖表等現成的資源, 也包括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臨時生成的資源。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是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師生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與探究,就會有很多臨時生成的資源,就能大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并能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都是思想品德新課標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七課第三框題“學會合理消費”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綠色消費,我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鏈接的材料,明白什么是綠色消費后,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為何要綠色消費?如何做到綠色消費?”學生暢所欲言,從各個方面講了很多綠色消費具體的做法,使課內生成了許多的資源。這時我認真梳理和歸納學生課內臨時生成的觀點。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既讓學生明白了為什么要綠色消費,使學生樹立綠色消費的節能環保意識,提升道德修養;又讓學生知道了在生活中從各方面如何做到綠色消費,學以致用,從而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因此在課堂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臨時資源的生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過程中,切實落實新課標理念,通過活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活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商戰軍.走進思品活動教學——對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的反思[J].科學大眾,2007(11).
[2](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南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