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麗?舒勇?郭海峰

摘 要: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是諸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以“師范”定位的地方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水平的提高,成為高校開展教育工作的重點。本文通過概括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規模和形式等方面的變化和趨勢,分析此類競賽順利開展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完善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體系的對策,從根本上提高師范生的現場教學技能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應用型;師范生;教學技能;對策
當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著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眾多地方高校工作的總體目標。師范教育是培養師資的專業教育,[1]一直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因此,國家將師范教育的開展作為整個教育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是搭建師范生教學能力訓練和展示的平臺,能有效提高師范生基本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競賽結果能體現學生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與實踐相結合的運用創新能力。
1.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概況——以XX師范學院為例
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一般通過現場課堂教學競賽形式完成,綜合評比參賽學生的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說課、講課和板書等能力。
(1)競賽規模。近年來,為彰顯師范教育特色,越來越多相關的高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競賽,在高校之間進行師范生教學能力的角逐。2013年、2014年XX師范學院參加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概況如下表。
(2)競賽形式。目前,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一般有兩種比賽形式,一種是參賽學生在賽前已自選定比賽課程內容,并將參賽材料在賽前提交給組委會,在比賽現場進行說課、模擬授課和專家提問,通過三個環節的綜合表現來進行評比;另一種是采用第三方封閉式的出題方式,參賽選手現場抽取模擬上課試題和即席演講題目,在規定時間和指定地點完成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最后即席演講2~3分鐘,再使用現場設計的教學方案和課件模擬上課10分鐘,通過各個環節進行綜合評比。兩者相比較,第二種形式的競賽難度更大,需參賽選手現場完成教案設計、課件制作和即興發揮,要求師范生無論在學科知識、教學方案設計、課堂教學技能、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都必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此類賽事更能賽出師范學生的個人水平。
2.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問題分析
(1)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制度不夠健全。大多數高校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的管理采用簡單粗放的方式,只制定了一些簡單的獎勵辦法,沒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管理工作沒有明確分工,工作任務沒有具體落實到個人。
(2)過程訓練不夠重視。一些高等師范院校未將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導致高校教學與學科競賽脫節,甚至有些指導教師和學生是為了比賽而比賽,學生賽前的訓練重視力度不夠,沒有從本質上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
(3)參賽積極性不高。由于對參加學科競賽的重要性和意義宣傳力度不夠,并且未形成相應的獎勵機制,從而不能充分調動學生、指導教師乃至教學院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在參賽苗子的選擇上出現困難,出現想參加比賽的學生資質不夠好,資質好的學生不愿意參加比賽這種尷尬現象,最終往往導致競賽成績不理想。
3.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體系完善的對策
(1)完善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學科競賽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是高校學科競賽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學校學科競賽工作應實行項目負責制,在分管校領導的統一領導下,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相關教學院制訂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工作方案,選擇項目負責人負責實施,具體工作落實到 人;[2]另一方面學校應設立學科競賽專項經費,根據競賽性質和規模給予充分的經費保障,同時鼓勵和培養青年教師參與指導競賽,提高指導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XX師范學院作為一所以推進綜合改革,加快轉型發展為目標,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在2015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學科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學校職能部門發布《XX師范學院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學科競賽項目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組織工作實行項目負責制,由項目負責人負責學科競賽項目的具體工作;經費上,學校設立大學生學科競賽專項經費,由基本工作經費和項目立項經費組成,保證學科競賽的順利實施。
(2)注重過程,鼓勵訓練。高等師范院校應將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以賽促學,以賽評教,以賽促改”的參賽宗旨,逐步形成實施培訓和參加競賽兩段式人才培養制度。作為高校,參加各類師范生教學能力大賽更應注重競賽培訓過程,通過院級初賽、校級復賽、省級(國家級)決賽層層選拔,在訓練中發揚“以優帶眾、以強帶弱”的精神,促進師范生優勢的增加,從而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讓更多的師范生更具就業優勢,更好地滿足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3)擴大學生參與面,調動學生參賽積極性。學校要通過網絡、海報、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尤其是重點賽事和其影響力,強調參加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對學生就業帶來的好處,把此類競賽變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形成“想參與,爭參與”的競賽氛圍,力爭做到班級競賽人人參與,學院競賽班班參與,從而擴大學生的參與面,使更多的學生從競賽中受益,提高其教學技能水平。同時健全學科競賽激勵機制,對獲獎學生給予一定的創新實踐學分,對指導教師進行工作量認定,對優秀指導教師,在年度評優時可優先考慮,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參賽積極性。
(4)分塊訓練,突出實踐取向。教學技能訓練是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在訓練過程中,可將試講試教、見習、教育實習等實踐環節相結合。為加大技能訓練力度,可將師范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分模塊訓練:①普通話、三筆字等單項考核逐項過關;②對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課件制作等內容進行單獨授課,要求分項考核過關;③持續開展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前進行師范生試講試教驗收;④實行置換培訓、頂崗實習和教育實習等實踐教學模式,使師范生很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模塊訓練,分塊對師范生進行專題培訓,從而建立“練—評—測—賽”為一體的教學技能類學科競賽訓練體系。
參考文獻:
[1]王 娟.師范教育研究30年——從師范教育到教師教育[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05):44—50.
[2]朱 軍,許其清.依托學科競賽促進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09):101—103.
(作者單位: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