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
摘 要:木華擅長辭賦,今存《海賦》一篇,在西晉的辭賦中極負盛名,為人傳誦。在中國文學史上,不乏以孤篇名世的作家,西晉木華以其瑰奇壯闊的《海賦》卓然于當時,垂范于后代。本文期望通過修辭學的視角對《海賦》做一番細致的梳理,從而找出其令人嘆服和備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關鍵詞:木華;海賦;修辭學
木華,字玄虛,廣川(今河北省棗強東)人,曾任太傅楊駿的主簿,乃西晉時文學家。他長于辭賦,以雋麗著稱。其作品基本散佚,今僅存《海賦》一篇。作品具體而形象地刻畫了大海的“為大”“為廣”“為怪”的基本特征,并與當時的現實生活和人們的真實感受相結合,因此,雖雜有不少奇字,卻能較強烈地吸引讀者,而不會有沉滯呆板的感覺。本文試圖從修辭學角度對《海賦》作梳理和詮釋,以探究其無與倫比的魅力所在。
一、語音修辭的魅力
語音修辭是修辭現象的一種,指的是通過對語音的選擇、組合和調配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一種活動。
1.雙聲疊韻的配合
雙聲疊韻是漢語語音表達特有的方式。雙聲,是指兩個音節聲母相同;疊韻,則指兩個音節韻母相同。在雙聲疊韻中,由于聲母或韻母的復現,使語言優美動聽,構成一種語音回環之美,可以加深聽者的印象。
木華《海賦》中的雙聲詞有“迤涎, 陵巒,嶄鑿,浟湙,噓噏,迤飏,澎濞,仿佛,閃尸,惚怳,掩郁,渝溢,襂纚”等。疊韻詞則出現頻率更高,例如“瀾汗,滲淫,薈蔚,泱瀼,瀲滟,浺瀜,沆瀁,洗滌,呀呷,蝄象,沸潰,瀴溟,仿像,詭暉,突扤,高濤,踧蹜,蹭蹬,離褷,侶浴,叫嘯,縹眇”等。這些雙聲疊韻詞的使用增強了整篇賦的音樂美,正如清人李重華在《貞一齋詩說》中所言“疊韻如兩玉相扣,取其鏗鏘;雙聲如貫珠相聯,取其宛轉”。
2.疊音詞的妙用
由兩個音形完全相同的字構成的疊音詞,兼有雙聲疊韻的修辭作用,它可以增加聲勢,夸大描繪效果,富有感染力。
《海賦》中的疊音詞如下:瀼瀼濕濕,浤浤汩汩,掣掣泄泄,泛泛悠悠,泄泄淫淫,悠悠,芒芒。這些疊音詞的存在使語言像音樂一般動聽,既烘托了氣氛,增加了聲音能量,又細致地描摹了事物的情態,從而渲染了環境,以景襯情。
3.擬聲的栩栩如生
擬聲是利用語音手段對自然界各種聲音進行模仿。這種模仿所構成的詞叫擬聲詞或摹聲詞,也可叫象聲詞。恰當地使用擬聲詞,可以喚起人們的聽覺想象,感受到事物聲響的具體性和生動性。
例如,《海賦》中的“礐石”是形容風急浪大叩擊巨石發出的聲音;“澎濞”是波濤沖擊的聲音;“浤浤汩汩”是波浪翻騰急流發出的響聲;“瀖泋濩渭”是形容水花四濺旁落的聲音。這些擬聲詞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驚心動魄之余不禁被大海的氣勢磅礴和雄偉壯麗所感染。
4.韻腳的精心安排
安排韻腳是指在話語中有規律地排列組合韻母相同或相近的音節,或者說在語言片段的特定位置上周期性地出現一些相同或相近的音節,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語音形式有規則地回環往復,來增加語音的節奏感和旋律美,從而形成一種特定的音色節奏,造成同韻相應、前呼后應的表達效果。我們把這種情況稱作押韻,也叫“押韻”“合轍”。
押韻的方式很多,按韻字在句中的位置分,在句首的叫句首韻,在句中的叫句中韻,在句末的叫句末韻。木華的《海賦》在押句末韻方面可謂不拘一格,特色鮮明。例如,“昔在帝媯臣唐之代,天綱浡潏,為凋為瘵”是逢單句押韻,為奇韻;“江河既導,萬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是逢雙句押韻,為偶韻;“波如連山,乍合乍散;噓噏百川,洗滌淮漢”是句句相押,一韻到底,為排韻。而從整篇賦的用韻情況來看,換韻的現象屢見不鮮,使讀者不僅能感受到語音的“同齊”之美,還能體驗到語音的“異別”之感,而不至于產生審美疲勞。
5.音節的自由調配
木華的《海賦》還體現了音節協調的特點。音節協調是指通過對不同音節詞語的選擇、組合和調配,使語言音節勻稱整齊、前后應和,富有節奏感和旋律美。
例如,“于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鷸如驚鳧之失侶,倏如六龍之所掣”,這里音節的排列先是三音節“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然后是四音節“望濤遠決,冏然鳥逝”,最后是七音節“鷸如驚鳧之失侶,倏如六龍之所掣”,可見詞語并行排列時,為了協調音節,作者有意識地做先少后多的調配。
二、修辭格的生命力
修辭格,又稱“辭格”“辭式”“語格”等,是傳統修辭學最重要的內容。它是在言語活動中長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結構、特定方法,符合特定類聚系統的模式。在木華的《海賦》中可以看到以下幾種傳統辭格的身影。
1.比喻
比喻俗稱“打比方”。它是用與本體本質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喻體來說明或描摹本體,從而更形象、生動地表現本體的特征或作用的一種修辭格。
《海賦》中的比喻很多,例如,“波如連山,乍合乍散”是描寫激起的波浪像一座山峰連著一座山峰一樣,忽然集聚起來,又忽然散開了;“驚浪雷奔,駭水迸集”是說驚濤駭浪勢如雷電,忽而聚集,忽而散開;“望濤遠決,冏然鳥逝”是指訣別的親人,望著遠濤上的船,像鳥兒一樣飛逝了;“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是刻畫激浪飛灑時的情景,有如云崩,有如雨灑,發出浤浤汩汩的濤聲;“若乃云錦散文于沙汭之際,綾羅被光于螺蚌之節”是描繪彩色的寶石,云錦般散落在岸邊的沙灘上,螺蚌的甲殼上披耀著綾羅般的光彩;“翻動成雷,擾翰為林”是說明鳥的數量驚人,動一動便眾聲如雷,振動一下羽毛就像森林一般。大海的雄奇壯美、浩瀚瑰麗本是抽象的,但在木華的筆下卻鮮活而靈動,澎湃而激昂,仿佛大海近在眼前,讓人震撼。
2.夸張
夸張就是有意言過其實,使語言超過客觀事實的一種修辭方法。恰當地運用夸張能深刻、生動地揭示出事物的特征,體現作者的某種強烈感受,引發讀者的聯想,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海賦》在描寫波濤洶涌時說:“瀖泋濩渭,蕩云沃日。”意即海水亂流,水花四濺,其浪花之高,能滌除云彩,洗滌太陽。這里把浪高的程度夸大到了極端,通過夸張手法表現大海的氣勢磅礴、撼天動地。難怪明人孫鑛會如此評價:“氣概宏壯,居然有吞云浴日之勢, 不拘拘垛堆裝點,固是高手。”
3.排比
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短語等排列起來,使語勢得到增強,感情得到加深,這種辭格叫排比。
《海賦》出現的排比有兩類:一類是平列排比,即排比的項目之間關系是平等的聯合關系,沒有先后輕重等序 列;另一類是層遞排比,即排比的項目之間關系在邏輯上有先后之分,一般按照語意的程度深淺、范圍大小、時間先后等順序排列,不可任意顛倒。例如,“于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這句,把船只遠航前的準備工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一一道來,屬于層遞排比。而“吐云霓,含魚龍,隱鯤鱗,潛靈居”則是對大海所擁有名物的鋪陳,無邏輯上的先后關系,當屬平列排比。
僅從修辭學的角度對木華的《海賦》作觀照,就已經被作者精湛的語言藝術所征服,加之其宏大的氣韻和深廣的內容,從而鑄就西晉辭賦中的神話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1]吳 云.漢魏六朝賦精華注譯評[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8.
[2]魯國堯.語言學與美學的會通:讀木華《海賦》[J].古漢語研究,2012(03).
(作者單位:湖南女子學院文學與傳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