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云貴
摘 要:正確認識與理解藝術收藏、藝術消費與藝術投資之間的關系,體會正確的藝術品收藏與消費的含義,應以豐富審美愉悅、增長精神財富為主。在這種欣賞與研究藝術的較長時間內,藝術品的物質價值也會在以時間換空間的規律中得到經濟回報。如果只一味注重藝術品投資的物質回報,很多投資者可能會買回一堆讓自己惶惶不可終日的精神負擔,害怕自己的投入沒有增值,從而既沒有經濟回報也沒有精神收獲。把本來很愉快的藝術收藏與消費行為變成一種有壓力的純經濟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關鍵詞:藝術收藏;藝術消費;藝術投資
中國的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消費方面中國購物軍團在世界旅游消費中名列榜首,而另外一種消費與投資也漸漸成為熱潮,那就是藝術收藏熱。隨著國家的開放政策不斷深化以及對文化事業的大力扶持, 近十多年來書畫收藏與投資,越發受到世人的關注。相對于投資風險較大的股票、證券、黃金、房地產來說,藝術品投資回報率的確是讓人心動的。更何況藝術品投資的穩定性和其本身的可觀賞性,讓更多老百姓紛紛進入了藝術品的收藏投資領域。然而藝術品投資與藝術收藏、藝術消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導致了中國藝術市場很多不正常現象。
一、藝術投資
藝術投資指希望購買藝術品使資金在未來能夠產生經濟收益,而將資金轉換成藝術資產的行為和過程。投資人通過藝術購買行為或資助藝術家、推廣藝術家等商業方式,使自己的資產轉變成有價值的藝術資產——藝術品,并預期這些藝術資產會給所擁有者帶來收益。藝術投資有企業投資與個人投資兩大類。藝術投資活動主要是為了資產增值、保值。
藝術投資者往往只注重藝術品的升值空間與增值的可能性。大部分中國藝術品投資者是對藝術品完全不感興趣,購買藝術品完全只看藝術品的投資回報,也不進行藝術研究與興趣培養,保值增值是唯一目的。從經濟角度來講也無可厚非,但藝術市場中這類投資客太多會產生不良影響。藝術品從收藏到獲利是一個時間換空間的游戲,不同于股票、期貨、房地產等其他投資形式。純商業投資人會以最短的時間來計算最大的商業回報,這也使大部分藝術投資客完全守不住這漫漫長期的藝術回報時段,以股市的時間操作來運作藝術品投資,短線買賣會導致藝術品市場價格混亂,有人會因短期的藝術品價格波動而喪失投資的信心,割肉拋畫的人比比皆是,進一步打亂藝術市場的價格體系。藝術投資還有很多商業附加活動,特別是大資金進行運作時,會對有利于他們操作的藝術家進行炒作,引導大眾跟風,提高藝術品價格,在達到一定高價位后放出藝術品,回籠資金達到投資高額回報目的。而只要操作完成,被炒作的對象是否有真正收藏意義則是一個問題。另外藝術品金融化也是一種藝術投資的趨勢,而進行藝術品金融產品化的類證券交易,也是一種容易出現擾亂正常藝術市場的形式。
藝術市場的多樣化本身是一種好事情,但中國處于藝術市場發展與探索時期,各種藝術金融化的基本機制不完善,也會對標目為藝術品的藝術資金進行各種違規操作,如,天津文交所初期的離譜炒作,已經完全違背了藝術品本身的價值,只是股市的另一種形式,換了一種上市標目而已,以藝術資產包來代替上市公司。中國的股市散戶們都知道,這么嚴格的市場證券都是十分不正常,黑幕交易猖獗,證券高管監守自盜,玩散于股掌之中。那么起步初期的藝術品金融市場則更難把握。怎么樣正確規范實體藝術市場都是十分困難的事,何況藝術品金融市場的管理與規范。如果管理層能夠正確引導與規范藝術品金融市場,那么藝術品金融化是一個能夠促進藝術市場發展的好事情,否則就是一把破壞藝術市場的雙刃劍。因而完全沒有一點藝術審美興趣的人也不適合藝術品投資。在規范的藝術投資機制下,藝術品投資是一件十分有利于藝術市場發展的好事。但藝術投資與藝術消費相去甚遠。
二、藝術收藏
藝術收藏是指購買、收集、珍藏藝術品作為有價值的財產,同時又把收藏的作品作為藝術欣賞對象的藝術消費行為。但藝術收藏不同于藝術投資,藝術收藏是一種藝術投資方式,藝術收藏家通常不急于脫手,希望藝術品隨著時間而升值,成為資產的組成部分。藝術收藏是藝術市場真正的促進劑,藝術收藏的歷史幾乎與藝術本身的發展歷史一樣悠久。
藝術收藏在原始祭祀器具時代的器物保存開始,在相當長的無商品經濟歷史時期,藝術收藏不是通過購買、轉賣等商業行為造成的。進入商品經濟時代藝術收藏也不同于我們現在的藝術投資概念,當時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也是基本出于對藝術品的欣賞與喜好而收藏,在一定的時機也有買賣與交換獲利的,但初衷不是為了賺錢。因而歷史長流中的藝術收藏是對藝術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藝術品的價格也不會有我們現代社會的那種炒作,好的藝術品會很自然地被流傳與推廣。并且藝術收藏家會研究與把玩各類藝術品,將興趣愛好放第一位,有利于藝術的正常發展與優秀藝術的傳播。因而藝術收藏是完全不同于藝術投資行為的。
三、藝術消費
藝術消費一般意義上是指藝術欣賞,即藝術審美接受活動。從藝術市場角度來說,藝術消費是指藝術購買與欣賞的統一。藝術消費更注重是藝術品的欣賞與審美接受活動。藝術消費不同于其他消費,購買藝術品使人們精神生活品質方面得到提高就是真正的消費,并且這種消費以精神愉悅與提高幸福指數相關,藝術消費活動并不以損耗藝術作品本身來產生消費行為。也就是說如果藝術購買者真正欣賞領略了藝術作品中的精神,帶來自身改變與審美愉悅,你的購買所花的金錢投入已經產生了新價值,這種價值會改變你的精神生活、你的生活品質、你的優雅氣質、你的家族文化基因、你的企業品牌效應。而藝術品本身還是屬于你。你真正消費了藝術品這種精神屬性,哪怕你不賣掉它,已經收獲滿滿。這也是眾多收藏大家最終把全部收藏無償捐獻給社會的原因。因為收藏者本身有很大的精神滿足。這與那些投資客相比,哪怕擁有藝術品的物權,如果不進行藝術品質的精神鑒賞,是沒有進行藝術消費的。有的只是買進賣出的價格變化。如果沒有賣出好價錢,會讓投資者心煩意亂。如果有長期的真正品鑒,藝術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價格上的巨變。
四、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的關系
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具有同一性,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之間可互相轉化、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系、互相滲透。首先藝術生產就包括藝術消費,如,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的物質材料的消費,包括紙張、顏料、畫布、畫筆、墨、雕塑用的塑材等物質材料的消耗,還有藝術家自身的心智與體能損耗,這是直接理解的消費,還有藝術家在最初的構思與草圖階段到修改深入的過程中也包括了自我欣賞與審美交流的消費。其次,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具有同一性,它們之間相互依存,互為前提。藝術消費離不開藝術生產,藝術生產是產生藝術購買與藝術欣賞的對象的,也就是藝術品本身,如果沒有藝術生產,也不存在藝術欣賞與藝術品的買賣。同樣藝術生產與離不開藝術消費,如果只生產沒人購買與欣賞,那藝術品的商業存在與審美傳播的社會性也沒有了。最后是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相互創造對方,它們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藝術生產是前提,把藝術消費的動力與能力當需要生產出來,也就藝術消費創造了出來。藝術家在創造時是會為欣賞者的欣賞與審美消費而創作的,他會想象觀眾在作品前的審美感受,也會為這種審美感受而奮斗。
如果沒有藝術生產的現實成品,一件藝術品沒有受眾,就不能成為現實的藝術品,藝術活動也就沒有最后完成。如果藝術家在生產過程中有自我欣賞,但無人購買,為這件作品付出代價,那么藝術品就只是一件可能的藝術商品,還不是一件現實的藝術商品,從這層意義上說,藝術消費創造出藝術商品生產。
藝術生產和藝術消費兩者的每一方當自己實現的時候,也就創造了對方,把自己當作對方創造出來。就藝術市場范圍來講也是如此,藝術品生產為消費者生產了購買與欣賞的對象,也創造出懂得這些藝術品和能夠欣賞它們的大眾來。有時還有一種特殊的現象,藝術家在生產過程中,不僅在生產資料上有消費,使用那些畫紙畫布等,他們也可是別的藝術家的消費者的身份出現,有很多藝術家又是收藏大家,如張大千、徐悲鴻等他們是藝術生產者,同時也是其他藝術家的購買與收藏者,還是這些藝術品的真正欣賞者。
針對藝術市場三種概念的關系,在現階段的中國,我們要想促進藝術的發展,應該大力提倡藝術消費與藝術收藏,還藝術品提高人們精神生活的本質,實際上藝術消費與藝術收藏是一種高度文明社會進步的表現,不管哪個國家與地區,那段人類輝煌歷史肯定是藝術發展的輝煌時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會在當時產生一個高峰。
現階段中國的物質文明有了大的發展,藝術品消費與收藏也應該早日進入正常的軌道。人們應該正確理解自己真正的藝術需求,正確協調自己的藝術收藏與投資的關系。才會對藝術市場起到推動作用。不能只想通過藝術品買賣來增值財富,而應該從藝術品正常的消費開始,從藝術品的欣賞與審美愉悅開始,藝術品的本質任務是提高人們藝術修養與精神生活水平,過分著眼于藝術品投資的回報,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一心放在投資回報上絕對會影響正常的藝術收藏判斷。實際上熱愛藝術、研究藝術、欣賞藝術、傳承藝術是正確的藝術消費與收藏的態度,在精神財富增長的過程中,藝術消費的投入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可以是個人的修養、家族的高貴與文明,也可以是企業的良好品牌與企業文化的輝煌。這些可能在不賣出一幅作品的情況下得以實現。這是無法估計的巨大財富。
其實,這種藝術收藏與消費也會真正得到經濟上的投資回報,因為以賣出為目的的藝術收藏與消費,正好符合了藝術品以時間換空間的規律。真正的財富也會隨著你的收藏而使你得到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回報。如果反其道行之,那種沒有一點興趣買回一堆藝術品從來不欣賞研究,放在柜子里不聞不問,只關心價格的波動,最終可能導致物質財富沒有增值,精神財富與你無關,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因而正確認識與理解藝術收藏、藝術消費與藝術投資的關系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章利國.藝術市場學[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
[2]夏葉子.藝術品投資[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湖南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