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騰
摘要:當前,原生態唱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聲樂方式,深受喜愛,實現較為迅速的發展和流行的趨勢,這與人們的求新思想關系密切,是文化回歸自然的一種表現,同時,媒體的促進作用也不容忽視,彰顯生態音樂自身的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的影響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要對原生態唱法進行深入研究,實現對優秀文化的有效弘揚和傳承。
關鍵詞:原生態民歌 唱法 流行 成因
當前,原生態唱法是五種唱法之一,與美聲、民族、通俗、合唱共同發展。這種演唱方式更加樸實 ,是藝術的新形式,以全新的姿態步入舞臺,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彰顯民族特色,深受喜愛。原生態的由來主要借鑒了自然科學的術語,是一種新的提法。在自然領域的范疇,生態表現的是生物與環境的統一,表現了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和相關依存。原生態是在整個自然領域,得以生存的各種物種以及相適應的環境。原生態民歌源于人們的生活,與其關系密切,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音樂文化形式,是不同地區民間音樂的最初存在形式,也是民間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表現的是群眾的審美層次。例如,陜北地區的信天游、蒙古的長短調等都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影響深遠,是原生態民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作為一種演唱形式,原生態唱法與民歌存在差異。民歌對西洋唱法進行了一定的借鑒,而原生態唱法沒有經過發展和處理,是不同民族、地區人民勞動、實踐的結果,存在并發展于民間,演唱者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代代進行傳揚。演唱所應用的語言是民族語言。隨著原生態唱法和民歌的流行,音樂節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對原生態民歌、唱法的內涵也外延進行了界定和分析,對原生態和民歌唱法進行對比。
一、原生態民歌和唱法流行得益于民族的求新思想
當前,聲樂領域比較公認的藝術形式為美聲、民族和流行三個派別。美聲來自于西洋,很難被大眾深度喜愛。民族唱法源于戲曲和傳統民歌,同時也對構造演唱手法進行了吸收和借鑒,被大眾所接受,容易產生共鳴。在民族唱法的發展過程中,音樂人根據其演唱的規格和標準,進行了全面的體系化的改革,目的是增大其藝術表現能力,這就使得其產生了曲高和寡的不足,需要較為高深的演唱技巧,演唱難度增大,使得對聲音的嚴格要求性磨滅了聲音的本質和獨特性質,對藝術追求的本質被扭曲。同時,隨著流行音樂在大眾化和低俗化的發展趨勢,使得人們出現了審美方面的疲勞情況,人們更加希望出現一種新的藝術方式,實現對這種情況的突破。
二、原生態民歌和唱法流行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同和歸屬
經濟基礎發揮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藝術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過程受到經濟、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必將引起傳統民族文化思想和藝術的回歸,這與文藝復興的發展如出一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需要民族文化藝術的回歸。當民族聲樂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其自身的本質要求其必然向自然回歸,彰顯群眾性。因此,為了促進民族聲樂的持續發展,要對原生態音樂的價值進行不斷挖掘和研究。原生態音樂原因在根本上是民族文化的一種,在形式、內容和技巧方面都彰顯民族文化的特點。原生態作為文化行為,所體現的是文化思想的變化,也預示著文化發展的一種方向,是變遷的體現。立足這一方面的考慮,原生態歌唱之所以能夠得到整個社會的接受和期待,恰好顯示了文化回歸的價值,遠遠超過原生態自身歌唱藝術的研究意義。
三、原生態民歌和唱法流行充分顯示了其自身的藝術價值
(一)音樂價值的本身就是對美的追求,是對更加真切、淳樸的藝術美的向往。原生態音樂發源于群眾之中,在生活中產生,借助最為直接、樸實的方式,展現生活中最為真實的情感,不需要經過任何加工和處理,實現了在勞動中創造美,發揮了藝術對于真善美的表達。音樂作品的美就是音樂美的體現,存在于音樂的藝術組合中,原生態音樂是內容與形式美的結合。
(二)立足內容,原生態的音樂的內容更加具有真實性,是結合實際生活狀態,進行的一種即興演唱。原生態音樂具有地域性的特點,應用了最為淳樸、原始的曲調,結合演唱、說唱以及吶喊等形式,實現對各種情感的直接表達,體現的是對整個社會、自然界的想法。在具體內容上,有的是對自然界的贊美,表達對山川自然的熱愛,有的是對生活狀態的描述,表達友情、愛情和親情。與學院派的民族音樂相比,原生態音樂的即興表演性更強。例如,陜北的信天游,歌詞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較多的是對愛情的表達。還存在諸多勞動號子等,更顯即興表演的特質,突出個性,這正是當下社會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
(三)在形式上,原生態音樂彰顯多樣性。在早期的勞動背景下,主要的方式為協作的生產形式,使得獨唱、對唱、輪唱等形式發展起來,展現樣式的多樣化,促使原生態音樂以更加多姿多彩的狀態產生,也彰顯了民族音樂的豐富性,體現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底蘊。在我國,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各異,原生態音樂彰顯地域性的特點,在旋律、風格和風土方面展現較強的地方特點。另外,在不同的民族,擁有各自的樂器、服裝、佩飾等,為原生態的發展增加了幾分靚麗,促使其更具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使得原生態音樂在聲音和組合方面更具獨特的審美意義和藝術價值。
四、權威媒體的宣傳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原生態音樂的發展中,大眾傳媒給予了強烈的肯定,發揮其自身的號召能力,對原生態唱法進行了有力的推廣和傳播,起到極大的傳播作用。對于原生態唱法,最初只在民間延長,屬于當地人們的藝術財產,是他們對自然的一種反應,但是,隨著其在舞臺上的展示,加之地方媒體的大力支持,以極大的熱情進行原生態民歌的推廣,體現了媒體對藝術理論進行不斷探索和挖掘的肯定。媒介發揮的是號召力和符號的作用,影響事件發展的進程和方向,能夠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權威媒體的認可,在根本上對原生態唱法的流行起到了關鍵性的宣傳和推動的作用,借助這種符號的權力,將原生態唱法較快地推入了群眾的視野。
五、網絡傳媒對原生態民歌和唱法流行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的發展,尤其對其快速傳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化程度增強,信息廣泛存在于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對于原生態音樂的發展,雖然遠離喧囂的城市,但是,也借助其的優勢,進行高速發展的網絡信息的渠道,將這種音樂形式迅速帶入藝術領域,進入千家萬戶。將原生態的音樂作用,進行信息數字化的技術處理,將其推廣到互聯網的信息結構之中,這種現象為稱之為自來水效應。網絡上的音樂作品展示在每個使用者的客戶端,只要感興趣,隨時可以進行原生態音樂的接觸和享受。在網絡音樂系統中,客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拷貝,突破了傳統音樂復制的不足,在復制方面彰顯大量性、自主性、多次性和低價性,也較大程度上促進了原生態音樂以較快的速度進行傳播,渠道更加流暢。
六、對其它助推形式的介紹
(一)對于原生態音樂,實現了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的流行,吸引更多人進行學習,在手機鈴聲、音樂平臺等領域得到應用,這些平臺都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通信運營領域,手機鈴聲業務得到推廣,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彩鈴下載的作用,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自由、靈活、即時的彩鈴下載功能,手機除了發揮通訊工具的作用之外,還要重要的音樂傳播的渠道。喜愛原生態音樂的手機用戶可以自如地更換彩鈴的類型,使得原生態音樂在更加廣泛的領域進行較快的傳播。對于在線音樂平臺,主要是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為音樂愛好者搭建的音樂傳播平臺。當前,在一些音樂平臺上,都收錄了大量的原生態音樂,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免費、不限量的下載,為原生態愛好者提高了便利,增加了原生態音樂的獲取渠道。對于這種下載方式,雖然對唱片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使得更多的普通人參與到音樂欣賞領域,甚至可以進行自行創造,增加感受音樂的途徑。
(二)對于原生態音樂的發展,地方政府、少數民族地區都給予強大的支持,借鑒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經驗,形成了保護原生態民族以及相關的經濟發展結合制度,實現旅游發展與原生態文化藝術相結合的形式,舉行相關的比賽,不斷進行先的推介形式的產生,為原生態民歌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和機會,促進原生態民歌的流行和傳承。
七、結語
綜上,原生態音樂與人類發展呈現同一步伐,真實反映了大眾的生活狀態,是文化行為的記載形式,因此,對于原生態音樂的研究和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原生態賴以生態的環境被破壞,很多原生態民歌的演唱環境消失,使得相應的文化出現萎縮,因此,要重視對原生態音樂形式的保護,重視對其的推廣和傳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將民間藝術的根留住,給原生態的發展提供更加優越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孫茂玲.論現代文化視閾下我國原生態民歌的生存與保護[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2]司亞娟.“民族唱法”與原生態唱法辯證關系之初探[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