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曉
摘 要:自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我國農民工的返鄉回流步伐仍在持續。表象看來,我國最近一次大規模農民工返鄉回流,是受到2008年的經濟金融危機影響,但是深入剖析,農民工的返鄉回流,與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有著很大的關系,另外,農民工大量返鄉,對城鎮與農村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農民工返鄉回流一般劃分為季節性回流以及非季節性回流,文章主要針對我國非季節性農民工的返鄉回流,簡單敘述其特征、原因,以及對城鎮與農村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農民工;返鄉回流;特征;影響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我國農民工大批量地退出城市勞動力市場返回農村。這一現象一直延續至今,特別是我國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尤為明顯。導致農村勞動力大量返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續產生的影響也較為深遠。
一、返鄉農民工的一些特征
針對近幾年返鄉農民工的狀況與個體素質調查,總結出幾點返鄉農民工的特點:一是普遍較年輕。通過調研以及結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表明,20歲以下的占一成,25歲以下的占將近五成,25歲至35歲的占四成;其中已婚占四成,未婚占五成。多數返鄉農民工的思想狀況良好,生活、生產狀況穩定,情緒波動較小。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學歷占五成多,高中或中專占三成多,大專文化程度占一成,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不及半成。三是收入普遍較低。1500元/月以下占三成,1500~1800元/月占三成,1800~2500元/月占兩成,2500元/月以上占一成。而且普遍反映工資稍微高點就要自理生活,負擔大,只能維持基本生計。四是再就業愿望強烈。在與返鄉農民工交流過程中,我們問及返鄉后的打算時,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想在本地找份工作,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家庭。
二、農民工返鄉回流的原因分析
1.城市原因
首先,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國際性金融危機的襲擊,導致城市大量企業受到嚴峻考驗,特別是一些出口企業,受到的打擊尤為明顯。企業的經濟效益下滑,停產、倒閉等接踵而來,降低員工工資、裁員等現象日益增多,導致農村勞動力被迫返鄉。
其次,產業轉移的吸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表明,2013年東部地區農民工比上年減少0.2%,中部地區增長9.4%,西部地區增長3.3%。對此,有專家指出,除離家較近、生活成本低等因素之外,農民工“回流”的重要原因在于產業轉移趨勢明顯。近年鐵路、公路、能源、制造等各方面在全國各地基層地區發展迅速。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壯大導致基層地區對勞動力需求大。
再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了新型的工業化階段,而新型的工業化主要依靠最新科學技術與科技進步來實現經濟效益與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高。然而,近幾年來,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導致了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轉向高技術含量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而一些生產效率、經濟效益低下,技術含量低的產業逐漸被市場淘汰。這也就意味著工作崗位的不斷減少,對于勞動力結構的需求也就隨之改變。企業越來越重視勞動力的技術含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成為各大企業的“香餑餑”。而多數的農民工無法適應產業機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方向的改變,導致了相當一部分農民工的返鄉。
最后,農民工在城市務工的“經濟賬單”費用增長。現如今,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一般來說需要滿足其三個條件:一是自身在城市生活的必需開銷。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整體的消費水平不斷上升,農民工在城市生活自身必需的消費提升了很多。二是贍養撫育家人。現在外出打工的人員青壯年居多,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除了要贍養老人,還要肩負著撫育下一代的責任。如果孩子是在農村進行教育,費用還相對低一些。家人的生活費用、子女的教育基金,另外還要預備一部分醫療保證金,都是農民工工資支出的重點。三是自我素質的提升需求。目前,社會上一些專業技能的培訓費用普遍偏高,而農民工要想尋得更好的崗位,就必須要投入資金。然而,對于農民工來說,這三項費用加起來,就已經是不小的負擔。當農民工的工資不能夠滿足這三項條件的時候,他們就不得不放棄現有的工作崗位而另尋他路。
2.農村基層地區的吸引力
首先,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政府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對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各種利農政策,例如,糧食補貼、禽畜補貼、良種補貼以及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等。這一系列的利農政策極大地提高了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全國各地的農村幾乎都開始大力推進農村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建設,使得農村勞動力有了更好的發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農民工返鄉務農、務工的積極性。
其次,農村生活消費水平低。近幾年農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條件節節上升,但是消費水平卻沒有城鎮那么高。同樣的經濟條件,在農村的生活就安逸得多。而在農村,生活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開銷,一般家庭都能夠自己生產主食與蔬菜。
最后,親情因素也是導致農民工返鄉回流的原因之一。很多外出務工的家庭,為了賺更多的錢,都將孩子與老人留在農村,才會有很多的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近年來,關于留守兒童發生事故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也為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敲響了警鐘。一部分農民工為了照顧家人,與家人有更多的團圓時間而返鄉。而回到家鄉后,能夠享受到家庭的溫暖,照顧老人與孩子。更重要的是在農村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從這個立場上來說,這也是促使農民工返鄉的一個原因。
3.農民工自身的條件因素
除了外界的原因,農民工返鄉回流與其自身的條件因素也有著很大的關系。部分外出務工農民工整體素質偏低是影響其長期在城市發展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文化程度的制約,普遍在高中以下,這樣在城市中就只能選擇一些體力勞動崗位,就業競爭力不強;文化素質低下,其思想也會相對保守,當在城市就業過程中出現種種困難時,往往會選擇逃避,因此返鄉是他們的首要選擇。
三、農民工返鄉回流產生的影響
農民工返鄉回流,對于農村以及城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一定的積極推動意義,也有一些負面消極影響。
1.農民工返鄉回流產生的消極影響
首先,農民工返鄉回流使他們的收入減少,一定程度地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農民來說,外出打工的收入是一個家庭主要的財政收入,而返鄉之后,切斷了主要的收入來源,自身消費與平時的儲蓄都將受到影響,家庭的經濟生活水平會受到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減少,投入到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資金也會相應下降;投入減少,產出也會減少,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其次,農民工大量返回鄉村,會導致農村內部的社會矛盾激增。農民工大量返鄉,導致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多;多數在外務工的人回到農村之后,一時間適應不了農村的農耕生活,而一時又找不到事情可做,無形中加大了農村基層地區的秩序維護難度,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最后,農民工大量返鄉,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發展進程。在城市中,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倉儲郵政、批發零售以及居民服務等行業,是絕大多數農民工的主要崗位,而這些工種對于城市的正常運轉以及建設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近幾年來,農民工的返鄉潮,對于城市建設來說影響很大,如果進一步加劇,很多工作崗位將會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工作人員。而加上之前的國際性金融危機影響,很多農民工已經不愿意繼續在城市發展,即便是再返回也是非常慎重。農村人口增多,收入卻減少,會進一步拉大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阻礙了農村與城市的城市化進程。
2.農民工返鄉回流的積極推動意義
首先,促進農村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農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其人生觀、價值觀等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他們的自身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外出打工的農民和留守在農村的農民相比,首先就有了很強的權利意識。農民工在城市會遇到更多困難,像克扣工資、遭受不公平待遇等,在與這些不公對抗的過程中,他們會懂得爭取自身的權利。另外,他們懂得平等與規則,當農民進去城市之后,需要遵循工作上的規章制度、生活中的文明禮讓,長期下來,在農村養成的自由散漫習氣慢慢改掉了;在城市務工的過程中,有的農民工難免會受到一些規則的“歧視”,他們內心渴望得到正視,希望擁有與城里人一樣的民主與權利,民主與平等的觀念會慢慢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形成。當農民工返鄉之后,會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利用這些在城市中學到的東西,懂得使用法律這把利刃。原本的一些傳統守舊思想觀念,也會隨之慢慢改變。例如,主張男女平等,改變了以往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城市生活能夠幫助農民養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等良好文明的生活習慣,并且,還能夠影響到留守在農村的農民,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管理的民主與開放,促進農村社會風氣的進步。
其次,農民工的大量返鄉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工的返鄉,對于農業的發展、老百姓收入、新型農村的建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農民進城務工或者是經商,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技術、資金,他們返鄉的同時,也將這些所得帶回了農村,對于所在基層地區的發展進步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很多農民進城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致富經,學習經驗、技術,累積資金、人脈,便于回到家鄉創辦企業,帶動運輸、服務等各種行業。再加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使得農村的經濟朝向了良好的發展方向。
最后,農民工返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其流動性大、文化水平較低,基本上沒有固定的職業,對于城市各個方面的管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農民工的返鄉,使一部分沒有固定工作的農村勞動力退出城市,降低了管理壓力。而返鄉的農民工會將自己的見聞經驗等告知留守農村的勞動力,使他們在外出務工時,謹慎考慮,避免盲目一味進城賺錢,提高農民工進城的個人風險意識。
農民工的流出或者返鄉都是持續性的,不管是流出還流入,對于農村或者是城市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充分利用農村的富余勞動力,保持農村與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引導、扶持,深入到基層,切實了解農民的難處,幫到實處;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應有的保障,以更好地發展農村與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許圣道,韓 晉.農民工返鄉回流的經濟學思考[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27(01).
[2]呂少輝.新形勢下河南省農民工回流問題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9.
[3]孔喜梅.我國勞動力回流問題研究評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作者單位:隴東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