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苑
摘要:莫扎特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K.282是莫扎特于1774年冬在薩爾茨堡完成的。它較廣泛地運用于鋼琴教學中,也是近幾年來廣東省音樂家協會鋼琴考級的六級曲目,這使該樂章得到更廣泛的宣傳與學習。文章陳述了該樂章的一點教學心得。
關鍵詞:莫扎特 鋼琴 奏鳴曲 教學
莫扎特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K.282共有三個樂章,其中第一個樂章是柔板,這是莫扎特唯一一首以柔板為第一樂章的奏鳴曲,第二樂章是采用器樂組曲的形式,由兩首小步舞曲構成,第三樂章則采用了奏鳴曲式。該曲是莫扎特18歲時創作的,這是他初戀時的作品,他當時正迷戀著米第兒小姐,其中第三樂章活潑嫵媚,充滿靈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該樂章被人們喜歡的原故。
第三樂章是一個快板樂章,二四拍子,奏鳴曲式。第1至39小節是呈示部,其中第1至8小節是主要主題,降E大調,第8至15小節是副主題降B大調。第15至35小節為連接,第35至39小節為尾聲。第39至61小節是展開部,其中第39至47小節是第一段,f小調,第47至55小節是第二段,b小調,第55至61小節是第三段,c小調。第61至102小節是再現部,其中第61至69小節為主要主題,降E大調,第69至76小節為副主題,降E大調,第76至96小節為連接,第96至102小節為尾聲。
該樂章的活潑與靈動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樂章的主要主題在屬音上開始,右手旋律部分一開始便出現八度大跳,接著小幅度迂回下行,然后又馬上三度模進上行,短短四小節就顯露了輕快精致的特色,而左手伴奏部分也不遜色,左手第一個音出現在第一拍的后半拍上,兩小節的雙音節奏型伴奏后,進入第三、四小節又用音階來與右手部分的模進互相呼應,這四小節便在節奏型與旋律上充分體現了活潑與靈動。它同時也對彈奏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具備良好的節奏感、手指彈奏時觸鍵要輕快靈敏,再加上是降E大調,這在彈奏上要很好地把握白鍵音與黑鍵音之間的“度”,才能得心應手地彈奏出美妙的音色。第8至15小節的副主題是在降B大調上進行的,音樂輕快節奏新穎,速度伸展自如,其中有較好的張力,明朗中又有一絲憂郁,很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心聲。這里的彈奏難點是第9小節的右手部分的裝飾音,對彈奏者手指的靈敏性提出較高的要求,要在快速中很好地完成這幾個裝飾音必須經過多次的練習才能做到。第13、14小節要注意旋律的平穩、平順,觸鍵要細膩,節奏要均勻、從容。第39至61小節是展開部。作者較好地使用了主要主題的豐富材料,選用不尋常的調性,在短短的21小節中,由開始的f調—降E調—降A調—降b調—c調,這種獨特的轉調方式及在展開部的處理主、副主題的種種手法是令人嘆服的。這里也體現了莫扎特音樂的純潔,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展開部彈奏時的強弱對比較多,這要求彈奏者要很好地把握彈奏力度,做到“收放自如”。第61至102小節是再現部,音樂上更注重唱出了莫扎特內省的心緒。
該樂章在教學中出現的難點有:
第8至9小節在節奏上的準確彈奏。有一些節奏感稍差的學生在這里總是不能彈準。左手的一拍兩個八分音符到四個十六分音符的轉換一定要把握好,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因為音符多了速度就慢下來。另一方面,右手部分第9小節的第一拍,一個十六分音符加一個附點八分音符這種節奏型要與左手的四個十六分音符很好地配合起來,這個十六分音符的時值要準,不能太短,否則就成了后面音符的倚音了。
第14至15小節的節奏的準確彈奏。與上面第一點的剛好相反,這里右手部分是從四個十六分音符一拍轉成兩個八個音符一拍。對于節奏感稍差的學生在這里也是一個難點。他們經常把八分音符彈快了。另外,第14小節的右手四個十六分音符一拍,但有兩個音一條小連線,這要求彈奏者要在快速彈奏中準確把握好輕快的“落起”動作,不能因為速度比較快而忽略了這里一個小節中的四條小連線,因為這正是準確表達音樂形象的重要因素。
第16至19小節,第24至27小節,這幾個小節一定要注意左右手的節奏配合,一定要把拍子彈準,不能因為音少而提高了速度。
第60至61小節的左手部分,要把音彈準確,而且要把聲部分清楚,還要把低聲部的連奏彈好。另一方面,右手部分的“落起”動作及第二拍后半拍的跳音,要準確地彈奏,這樣才能較好地表達作者的心聲。
莫扎特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K.282第三樂章是一個美妙動聽的樂章,讓我們來學習并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
參考文獻:
[1]鄭興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