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厚芹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引入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將原本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語言變成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使課堂閱讀教學生動、形象、直觀、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使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中小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而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很大的比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使得課堂閱讀教學生動、形象、直觀、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
1.巧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閱讀興趣的高低取決于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多媒體技術導入課題,能以生動的畫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就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
課堂教學中情境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我在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設計了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了滿天烏云的場景,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中感受到了下雨的情景。這種形象、直觀、生動的情景,很容易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
2.巧用多媒體變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加具體,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海底世界》是一篇知識性的課文,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海底的光和聲兩方面的景象,介紹了海底的動物、植物、礦物三方面的物產,真正讓學生認識到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海底景色的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多媒體播放了海底世界里各種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這樣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精神異常振奮,學習的興趣也會被調動起來。
3.巧用多媒體運用求異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低年級的學生知識面窄,認知能力有限,中低年級兒童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一般只能維持10~20分鐘,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按順序教學課文,往往錯過學生學習重點部分的機會。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創設情景與優化教學方法相結合。采取變序法進行教學,把握住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從而可以優化教學結構,學生學得主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學習《世界多美呀》一文時,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后,請學生在小組內練習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自我展示朗讀時,我結合學生的朗讀隨機用多媒體出示學生喜歡的部分指導朗讀,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朗讀課文的興趣盎然。這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既完成了理解課文內容的任務,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訓練,達到了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4.巧用多媒體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利用多媒體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把文字、圖像、聲音巧妙地結合,老師選擇適當的機會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訓練,讓他們大膽地去想象,去猜測,并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案,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一起驗證、修改、完善。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在教學《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時,課文最后說:“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睘榱它c燃學生發散思維的火花,我一邊用多媒體演示狼惡狠狠地撲向小羊的動畫,一邊問學生:“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一位學生說:“狼撲向小羊的時候,一下子掉進了前面的陷阱里。”我隨機演示了狼掉進陷阱的樣子,學生看了拍手叫好,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起來。從而使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一幅幅聲色俱全、動靜結合、生動逼真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想象的空間,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步入精彩的語文世界,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許元明.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02):29.
[2]張愛珍.多媒體讓語文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8):99—100.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順河鎮大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