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進步,信息化逐步滲入人們的生活。在計算機領域、空間信息技術領域為我國的測繪事業提供新手段以及新工具。建立信息化的測繪技術,是當前測繪領域的研究重點。信息測繪工作量大,測繪信息化發展為測繪工作帶來偌大的改變。文章根據測繪信息化的原則以及任務,探討測繪的發展以及應用。
關鍵詞:信息化;發展;測繪
隨著人們對測繪需求的提升,測繪技術的發展日益壯大。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分享知識已然成為社會的戰略新目標,在數字化改造后,測繪技術迎來信息化時代。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探中應用廣泛,提高測繪的質量,有利于地質測繪水平的提高,促進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為主的測繪技術相對于傳統體系,不僅實現資源共享以及實時監控,而且也為國防事業做出了貢獻。
1 信息化測繪的定義
信息化測繪是在傳統測繪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以及創新,在科技水平達到某個高度的今天,測繪的效率和質量逐步提高,行業間的應用也日益廣泛,逐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信息化測繪與信息化檢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都是在現代化技術方面提升測繪效率,保證測繪的效用。信息化測繪不僅可及時獲取信息資訊,同時在自動化處理方面也嶄露頭角。
信息化測繪利用衛星定位功能以及網絡技術、遙感技術、地理技術,及時處理突發事件,滿足用戶需求。信息化測繪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網絡技術實時傳輸、自動處理。在構建了的信息化下,信息查詢、下載方面方便及時。信息化的測繪技術可將地理信息公布在測繪平臺,豐富了國家的地理資源。
2 信息化測繪的特點
2.1 測繪生產的自動化
測繪生產的自動化主要包括應用現代化測繪技術、網絡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中采集、處理等各個環節上全方面的自動化,以提高地理系統的能力以及水平為任務,滿足社會對地理水平的需要。信息化測繪以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技術為己任,包括地理信息采集等自動化,以適應社會需要。
2.2 測繪結果多樣化
常規的測繪結果主要包括紙質圖以及控制網,描述自然地理以及人工設施的大小、空間,種類單一,技術量低;信息化的測繪結果是一種公共信息資源,包含范圍與人文、經濟、社會息息相關。準確描述地理實體信息可以衍生出多樣的測繪信息,滿足電子地圖、地理測繪產品、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定位服務方面。
零六年九月頒布的測繪成果條例中規定縣以上的人民政府應大力推行公眾測繪成果的編制,鼓勵公眾測繪的開發,足見國家對測繪成果的重視。國務院對于測繪成果的意見中也提出了需要不斷增加產品種類、開發權威的測繪產品,提高測繪質量。通過加強的資源整合、試點規范等,建設地理的政府決策系統,建立應急的測繪機制,為突發事件提供及時服務,是測繪時代的重要任務。
2.3 測繪網絡化
傳統的測繪法由于測繪種類少、開發程度低、手段落后等,只能以被動提供點對點、面對面的信息,不僅制約測繪應用,也帶來了諸多不便。建立集成化的測繪信息門戶網站,將信息貯存在任意之處,用戶可以通過訪問單個網站、查詢單個界面,檢索、瀏覽、下載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
2.4 測繪社會化
測繪成果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測繪的社會化要以豐富的地理資源為主。信息化測繪反映人民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以及結構,體現社會信息發展的特征,是國家為國民經濟提出的新測繪戰略。
3 3S技術
3.1 GPS
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為地球上百分之九十八的地區提供準確定位。該系統由美國國防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研制,九四年全面建成,精度由百米之類提升到一米之內,集海陸空三維定位能力于一體。GPS包括空間星座、用戶設備、地面控制三部分,具有全天候、自動化、定位精準等優勢,廣泛運用于軍事、交通、攝影測量、休閑娛樂、旅游、勘探測繪、車輛導航等領域,滿足全球三維的時間以及空間的需要。
當今社會下,智能手機以及汽車的普及,中國逐漸成為GPS市場中發展最強、最大的主力軍,發展的空間以及領域逐步增大。但是,GPS在我國還是處于起步階段,和配套的產業發展并不緊密,制約了企業的創新。我國自主研究的很多GPS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是沒有適合發展的大環境。GPS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給出更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人才,制定更完善的戰略框架。認識到自身力量的不足,謹慎投入,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
3.2 RS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指從外層或者高空接受來自地球的電磁波信息,然后對此類信息掃描、傳輸以及處理,對地表各類現象進行遠距離的識別。遙感技術包括信息傳播技術、信息處理以及應用技術,多用于植被的資源調查以及作物的產量估測、病蟲預測等。
遙感技術按照所選的波譜性質分為:電磁波、聲納、物理場的遙感技術。電磁波技術是利用多種物體的電磁波遙感的,可分為紅外、微波等技術。按遙感器使用的領域分為海洋遙感、氣象遙感、環境遙感等。遙感圖可以反映水的色調、形態、紋理方面的差別,據圖像顯示,可以識別水體的污染源。
3.3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非常重要的空間系統以及綜合性學科。GIS結合地理學以及科學技術,廣泛應用在不同領域。GIS可以簡單的分為人員、數據、軟件、硬件、過程這五個部分。人員是GIS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熟練的操作人員可以克服GIS軟件功能的不足。
GIS技術可以應用于科學調查以及資源管理和路線規劃方面。比如一個信息系統可以使應急計劃者在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的計算出應急反應時間,或利用GIS系統來發現那些需要保護不受污染的濕地。
GIS比較顯著的特點包括:公共定位地理基礎、采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GIS系統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以及動態能力,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 結束語
現代測繪發展的內涵不斷擴充,在內容以及發展空間的拓寬下,工程測繪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學科,它已然成為學科中重要的方面,呈現勃勃生機。GPS、GIS、RS三者技術的結合,互相取長補短,呈現自然發展的趨勢,是衛星定位以及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現代技術。測繪事業的發展逐步向著高效、精華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張輝,黨慧.基于城市測繪的信息化測繪技術及體系探討[J].科技風,2014(13):29-29.
[2]陸玉峰.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房地產導刊,2014(7):129-129.
[3]沈森猷,陳偉昌,羅武章,等.論信息化測繪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19):199-199.
作者簡介:李利(1978,12-),女,漢族,籍貫:河南省南陽市,學歷:本科,學士,職稱:助理工程師,單位: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國土資源局測繪隊,研究方向:測繪,本職工作:內業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