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企業在安全生產、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危機事件頻頻發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視。這些問題的產生,使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迫在眉睫。企業除了要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追求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復合最大化。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企業在環境污染(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水污染事件、蘭州水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福喜公司過期肉事件)、生產安全(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江蘇省特大鋁粉塵爆炸事故)等方面的危機事件頻繁發生,迫使人們更加關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如何使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自1920年前后提出,發展到目前,無論是政府、社會組織還是企業界均已認識到企業除了要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追求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復合最大化。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與結構模型
最早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是Oliver Sheldon(1894—1951),在1923年的《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一書中,他將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者滿足企業內外各類人需要的責任聯系起來,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包含道德因素在內。在近100年的時間里,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雖然還存在著一些爭議,但是,經過長期的討論和實踐,目前對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界定大致可以歸為以下三種模型:
1.金字塔模型
美國佐治亞大學的阿奇.卡羅爾(Archie Carroll)在1991年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金字塔模型”(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他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按照金字塔結構由低到高分別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其中,經濟責任是確保股東的利益,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員工提供好工作,生產顧客滿意產品,他是企業最重要的責任,但不是唯一責任;法律責任是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法律規定,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要遵紀守法;倫理責任是企業要遵守善業道德,公平、公正的競爭,避免惡性競爭;慈善責任是為社會、教育和文化活動等做慈善性工作,為慈善事業捐財捐物,用企業的財富造福社會,卡羅爾將此稱為企業自行裁量責任??_爾認為,這四種責任是金字塔型結構,企業經濟責任是基礎,從下到上責任依次遞減。
圖1 Carroll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
2.三重底線模型
英國的約翰.埃爾金頓(John Elkington)在1997年提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滿足經濟底線、社會底線和環境底線三重底線,由此來說明企業應當履行的責任由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其中,經濟底線體現為企業要提高利潤、納稅和為股東分紅;社會底線體現為企業要為利益相關者承擔基本的責任。環境底線要求企業保護環境,遵守國家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三重底線模型要求企業由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單一目標轉向追求經濟、社會、環境三者整體利益最大化這一復合目標。美國非營利環境經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的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就以約翰.埃爾金頓(John Elkington)的三重底線模型為基礎建立了一夜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框架,這一理論成為理解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重要基礎。
圖2 John Elkington的企業社會責任三重底線模型
3.同心圓模型
美國經濟發展委員會(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CED)1971年在《商業公司的社會責任》一書中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同心圓理論模型。同心圓的最內層也是企業最核心的責任即經濟責任,由內到外分別為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同心圓由內到外的責任反映了企業對社會責任響應程度的逐漸遞減。
圖3 CED的企業社會責任同心圓模型
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
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案,其總則中明確規定公司要“承擔社會責任”;2012年,國資委明確提出中央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2013年11月,黨的十八界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將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六大重點。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一系列的國家政策,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除了看它的利潤等因素外,還要看其是否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企業從以前單純的慈善行為到今天戰略企業公民的轉變,使得企業必須制定適合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在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價值,從而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雙贏。
那么如何將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的戰略管理中呢?企業戰略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對企業未來的謀劃,是企業持續經營成功的關鍵。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獲取經濟利潤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企業社會責任從一個外部環境變量成為企業內部的戰略管理內容,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戰略適應過程。
圖4 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類型
防御性戰略管理是企業以被動消極的態度對待外部環境危機,當危機緊急時再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企業的反應性戰略管理相比較防御性戰略管理就有了積極的轉變,當外部環境出現問題時能馬上做出反應,果斷采取相應措施。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經濟責任與法律責任的平衡,盡到“社會義務”的要求,誠信、遵紀守法的經營企業。適應性戰略管理是是企業將對外部環境問題的應對措施作為一種常態納入自身的管理系統中,能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并且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自我約束,主動承擔一定社會責任,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達到“社會響應”要求。主動性戰略管理是企業建有相對健全的應對外部環境的戰略管理系統,企業具有良好的組織文化。作為大型企業,其影響力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所以,企業從以前單純的慈善行為轉變為將慈善行為納入企業戰略管理系統中,達到“社會責任”要求,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用更長遠的目光謀劃企業未來發展。在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時,應明確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制定企業目標以及短期和長期戰略管理計劃,在戰略指導下確定執行方案。并且要建立相應的監督體系,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體系。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凸顯,借鑒西方已有的思想,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是當前理論界的重要工作。通過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中勝.何德旭.李正. 制度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中國軟科學.2012.10.
[2] 李國平.韋曉茜. 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度量與經濟后果——基于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研究綜述[J]. 會計研究.2014.08.
[3] 徐二明.奚艷燕. 國內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 管理學家(學術版).2011.01.
[4] 解江凌.趙楊.劉延平 我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現狀與質量評估——基于2006~2012年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J]. 管理現代化. 2014.05.
[5] 許正良.劉娜. 基于持續發展的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戰略目標管理融合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 2008.09.
注: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問題研究”(HB13GL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