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娟
摘 要:編輯對于出版物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兼具扎實的基本功和優秀的外界經營能力,才能真正成就出一名好編輯。
關鍵詞:編輯; 自身素養 ;外部經營
編輯是出版物的生產加工者,是出版物生產的直接責任人。編輯素質的好壞、編輯水平的高低、編輯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出版物質量的好壞。一名好的編輯,對于提高出版物的品味及其市場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經在出版界流傳這樣一句話,“做出版要有學者氣,也要有江湖氣。”對此筆者的理解是要成為一名好編輯,需要自身素養和外部經營并駕齊驅,只有“內外兼修”,方能成就夢想。
一、扎實的內功
“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一名編輯具有廣博的學識,專業的做事態度,注重自身的修養,苦練“內功”,才可能為自己成長為優秀的編輯打下堅實的基礎。
1.自身的學識素養
對于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尤其是電子音像社的編輯來說,自身光有文字功底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著豐富的學識,對自己所從事的編輯內容有著深刻的了解。談到編輯與學識的關系,我們不由得想到我國明代著名的出版家、編輯家毛晉。他博覽群書,是一位大學者,尤喜羅致天下善本,精心校讀。他編輯的多種大型叢書、套書,以汲古閣的名義刊刻,成為天下士人信任的善本,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個例子說明學識在編輯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記者強調要做個“雜家”,要能夠旁征博引,而編輯則應在“雜家”的基礎上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對從事的領域有著深入的了解,具備此方面深厚的知識儲備,在和作者溝通時才能提出專業意見,指引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類產品的編輯,如果對教育孩子完全沒有概念,也沒有家長的心態,就將使得編輯與這類選題本身就存在距離感,在組織策劃選題時只能外行看熱鬧,無法做到內行看門道。如此一來,工作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作為幼教類編輯要補的第一課,就是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體會父母培養孩子的心態,了解幼兒階段孩子的心理,才能有助于我們把握選題方向。同時,只有我們自身具備了幼兒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與作者溝通,而作者認為你是一個好編輯,是這方面的專家,才會信任你,才會把好的作品交到我們手上出版。
編輯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職業,但是一名編輯也必須具有“敢將十指夸針巧”的本領,別人才會愿意讓你幫他“做嫁衣裳”。
2.專業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當年足球圈里最流行的話語不但適合體育范疇,在出版領域同樣適用。接到讀者的郵件及時回復,遇到作者的疑問仔細解釋,這些只是細節,卻體現了一個編輯的素質和工作態度,“細節決定成敗”。在編輯內容時細心,在與作者溝通時耐心,在市場調研時多心,所有的這些用心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給人的印象你就會是一個認真負責、值得別人信賴的編輯。在出版的專業背景下,編輯也會是出版社的一種資源,更會是一個出版社的無形資產。可以成為業界公認的優秀編輯,自然也會得到作者的認同,好的稿源也就不再是問題。
3.法律意識
作為編輯,在選題操作過程一定會牽涉到很多合同方面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具備法律意識,尤其對版權法、著作權法精通掌握。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進步和網絡時代的到來,出版界的侵權風險正在升級,且日趨白熱化。要規避侵權風險,從編輯的角度而言,主要是跟蹤我國著作權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與完善以及新法的頒布,不斷培養和增強的知識產權意識,重點做好作品授權、作品署名、作品內容三方面工作。這樣才能在合作時盡量避免作者與出版社產生的糾紛,才能使出版社維護自己的權益,規避法律的風險。
4.協作意識
協作意識也是一個編輯需要修煉的基本功。現代社會,是一個協作的社會,電子音像出版尤其是一個協作性非常強的行業。從小的方面講,電子音像社的編輯要與作者協作,與錄音師協作,與生產部門協作,與發行部門協作。從大的方面講,編輯需要各種社會資源的合作,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因此,編輯就需要具備開闊的視野,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才能理順各層關系,使我們制作的產品從最開始的策劃到最后的出版,各個環節都能順利進行下去。
二、良好的外部經營
擁有良好的自身素養,只是成功的一半。了解市場熱點與變化,擁有人脈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很好地經營,有時候才是決定性的成功因素。
1.關注市場
目前市面上出版社眾多,出版的產品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但是只要出現了幾個出版社的名字,還是會讓人眼前一亮。工具書首推商務印書館,行業形勢分析離不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各類皮書,說到外語類書籍人們自然會想到外研社。這就是品牌效應,而在品牌效應之下產生的品牌忠實度對出版社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相較于紙質圖書,電子音像市場的整體混亂和其制品本身的易復制性使得品牌忠實度對電子音像出版社來說顯得更為重要。一家出版社認定了發展方向,就要努力培育自己的這個市場,可能剛開始出版的產品不多,但是只要堅持走下去,隨著開發產品數量的增多,逐漸會產生規模效應,就會樹立起品牌。而一名編輯,既然有自己的專業編輯領域,就要時刻關注這個領域的市場動態,了解這個領域的熱點,把握讀者的需求。所有的編輯工作應該一切從這個領域的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從選題的提出、作者的選擇到編輯加工過程中的字體字號、版式和裝幀設計風格的選擇等,都要立足于這個領域的市場、立足于讀者的需要,都要千方百計地去適應市場和讀者。
2.關注作者資源
編輯一方面要不斷吸引有潛力的作者,開發新的作者資源,另一方面也要穩定既有的作者隊伍,做好現有作者資源的維護。編輯與作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朋友。除了策劃與撰寫的需要,作者與編輯之間進行工作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也應該是必須的,甚至是長久的。編輯只有成為作者的朋友,在工作上相互協作外,也要關心作者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編輯應該建立自己的作者資料庫,內容包括:姓名、年齡、職業、學歷背景、專業研究方向、已發表作品及其市場表現、對作者的客觀評價等。作者資源庫的信息是動態的,要及時補充和更新。在節假日、作者生日時,進行一些郵件、短信問候,開展一些聯誼活動。這些舉動雖小,但是能體現編輯對每位作者的尊重與關心,可以拉近作者與編輯的關系。人脈是需要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出版社內部的作者資源也可以實現共享。編輯也應有意識的多與作者接觸,每年都要在維護現有作者隊伍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作者資源。銀行推行的客戶管理體系,就是值得編輯借鑒學習的好經驗。
3.關注行業信息
電子音像出版社,比一般圖書出版社更多的一項任務是涉及到錄音、視頻的工作。這就要求電子音像編輯平時要多關注一些錄音方面的資訊,熟悉一些制作視頻的行家。在需要錄音、拍攝的地方,了解有哪些錄音棚、錄音棚的設備如何、哪些錄音師的技術過硬,不同的攝影師有哪些不同的拍攝風格。只有平時多注意搜集相關的信息,才不會在任務壓頭的時候臨時抱佛腳,打無準備之仗。
對于兼具傳播文化和企業經營屬性的出版社來說,良好的社會關系資源對其經營和發展顯得非常重要。對于一名從事出版的編輯,兼具扎實的基本功和優秀的外界經營能力,才能真正成就出一名好編輯。
參考文獻:
[1]周志平. 媒介融合時代下的編輯素養研究[J].編輯之友,2010(10).
[2]龔瑰. 少兒圖書出版現狀與編輯素養[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2):95-97 .
[3]辛靜. 小議新時代的圖書編輯素養[J].傳媒觀察,2013(10).
[4]張曉月. 編輯的社會角色及其實現[J].編輯之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