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友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各項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新會計制度的特點的影響,對新會計制度地位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地位
2012年12月19日,財政部頒布了最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2013年1月1日,該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行。近年來,我國在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方面的改革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事業單位也加快了對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步伐,基于此,在預算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對于我國事業單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老舊的《會計制度》無法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因此,對老舊的《會計制度》進行修訂以已是必然,本次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與事業單位財政管理相適應;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實施相適應;達到規范事業單位會計行為、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需要。
一、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事業單位體系改革的需要。就目前來說,我國事業單位在體系方面的改革已經進入了重要環節,在體系改革方面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就,事業單位與相關的管理部門間的資金流動越來越頻繁,并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隨著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吸收的資金將會越來越多,并且,事業單位的業務也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對會計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需要。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其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在專利技術,還是在地產等資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在此情況下,事業單位參與的各種經營和投資活動更加豐富。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目前事業單位發展需要。
3.較國內企業會計制度改革落后。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最新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內容的制定上較之前的會計準則而言,所涵蓋的范圍更加寬泛,會計準則實現了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我國最新頒布的會計準則共包含1項基本原則、38項具體準則以及2個應用指南,新會計準則對目前我國各個領域中的各項經濟業務進行了詳細闡述,并給予了更加科學的詮釋,幾乎涵蓋了我國領域中的各項經濟業務,其中,不僅有人們關注的金融、保險等領域,與人們息息相關的農業領域也在新會計準則中得到詳細詮釋,而且特殊類行業或業務也被納入到了新會計準則的管理工作中,同時,對于出現問題較多的財務報告問題也對其進行了專門的規范。與舊會計準則相比,在處理經濟業務上也更加靈活,針對會計準則中沒有涉及到的業務,可以按照一般業務準則對其進行處理。從前文可以看出,為了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早在2006年,企業單位就已經進行了會計制度改革,而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改革卻在2012年。
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前的主要問題
1.會計信息數據不準確。會計工作涉及到諸多信息數據,無論是企業單位還是事業單位都可以根據會計工作中的各種報表了解到單位的經濟狀況,從而制定出科學的發展道路,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高要求,它要求會計從業人員有極強的責任心,對每一筆資金進行詳細的記錄,必須保證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就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來說,采取的是收付實現制,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發展形勢的不斷轉變,收付實現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收付實現制無法將單位的財政收支情況準確的體現出來,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不能得到保證,導致了固定資產和其他項目的預算不能統一,因此,在改革前,事業單位一直處于會計信息不準確,甚至出現信息混亂的局面。
2.資產負債表存在漏洞。事業單位在某段時期內的財務信息都是通過資產負債表體現出來的,資產負債表是一種靜態的時點性報表。但是,改革前的會計制度中,將事業單位的“收入”、“支出”均納入到資產負債表中,我們知道,“收入”和“支出”體現的是事業單位動態財務信息,與資產負債表的要求不吻合,因此,資產負債表也就無法發揮它的作用。
3.會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會計考試不科學。任何一個單位都離不開會計,這就決定了會計員的就業率高,而且,會計工作的薪酬高,工作相對穩定,種種優勢推動了我國會計資格考試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會計資格考試門檻較低,學習起來相對容易,因此,會計從業人員的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準確性也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事業單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會計問題。在我國,針對會計資格的考試中,考試重點主要是支出、資產、債務等方面,對“在建工程”方面的科目還是一片空白,這就導致了會計人員在沒有達到會計工作的要求后,就直接上崗,而“在建工程”在事業單位中占據著主要地位,無論是設備的購入還是安裝等,均屬于“在建工程”,因為,這些設施在事業單位中被歸于消耗性資產,因此,在進行會計計算的時候,并不將其計算到“固定資產”中,在會計資格考試中,并沒有將這一項納入到考試重點中,在這種狀況下,一旦會計人員上崗,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必然出現問題。
三、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地位的轉變
1.財務報告體系得以完善。在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報告體系與事業單位改革同步,從而促進事業單位改革順利進行。財務報告體系要遵循三個原則,即:全面性、真實性和前瞻性。在實際會計工作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起主體財務報告與輔助財務報告相結合的財務報告體系,將詳細的內容記入主體財務報告體系中,將補充說明內容記入輔助財務報告體系中。除此之外,事業單位要建立起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通過上述體系,事業單位就可以就財務信息進行準確的掌握和分析,此外,財務報告體現的內容能夠為事業單位今后的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2.新增權責發生制。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在企業單位還是在事業單位中,都存在著“職、責、權”不分明的情況,一旦出現問題,無人負責。將權責發生制納入到事業單位中,能夠有效的解決會計矛盾。因此,事業單位要完善權責發生制,并以此為核心,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加強會計責任,而且為財政信息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
3.新增基建會計。在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編制時,應將基建資金、事業活動資金等內容納入其中,并將基建撥款收入、材料價格、設備價格、勞動價格等作為一級會計科目,對其進行準確核算。在事業單位基建項目完成后,將上述科目轉為固定資產時,事業單位會計可通過基建會計編制的工程支出表對基建資金的情況進行及時、準確掌握,將明確的支出數額記錄到固定資產賬中,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高效、準確的信息報告系統,從而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結語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緊緊圍繞事業單位的發展情況,準確地反映出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以及預算執行情況等,事業單位要明確新會計制度在事業單位發展中的重要性,將新會計制度中的各項內容有效落實。新會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僅提高了信息數據的準確性,而且為今后事業單位進行決策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信息,推動了我國事業單位更好更快發展,從而為我國社會發展注入能量。
參考文獻:
[1]郝志臣.關于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的地位的若干思考[J].現代商業,2013(36).
[2]李唯實.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探討[J].東方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