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璐
摘 要: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有利于完善課程體系設置,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但目前課程開拓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應該采取完善對策,整合課程資源,進行分段分層次授課,開展比較式教學,進行開放式教學,并加強課程實踐教學。
關鍵詞: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分層次授課;開放式教學
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適應將來工作需要,學生除了學習基本理論知識之外,還不能忽視對專題知識的學習。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適應這種需要,對有效開展課堂活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積極作用。但目前課程開拓存在不足,今后在教學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改進和完善對策。
1.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的意義
住宅專題設計課程以某些專題為研究對象,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對這些知識點能有更為深入全面的認識,對開拓該課程具有重要作用。
(1)完善課程體系設置。以前課程體系設置存在不足,強調基礎知識學習,有關提高學生住宅設計技能的專項知識不足。而采取有效對策,開拓住宅專題設計課程,能彌補課程設置的不足,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提高。
(2)更好指導教學工作。住宅專題課程設計的開拓,能對專項知識進行系統全面復習,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水平,有利于任課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通過專題設計課程開拓,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對住宅設計教學內容有更為深入全面了解,激發學生創新潛力,提高學習效果。
2.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存在的不足
雖然很多學校認識到專題設計課程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受到師資、教學管理等因素制約,當前專題設計課程教學仍然存在不足。
(1)課程資源整合不足。課程設計比較分散,未能根據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要求,對教學課程進行有效整合,難以形成系統、全面的教學課程體系,制約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也影響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和學生專項技能水平提高。
(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任課老師思想觀念落后,創新意識不強,過分強調基礎知識講解,影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制約學生住宅設計水平提高,對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3)實踐教學不被重視。教學活動局限于課堂,忽視實踐教學,實訓基地不足,實訓時間不夠,管理考核不到位,導致學生住宅設計專項技能水平難以提高,不僅影響學習效率,還可能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
3.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的完善對策
為應對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存在的不足,結合人才培養需要和教學目標,今后應該采取以下完善對策。
(1)整合課程資源。將住宅設計原理、住宅設計、城市居住區規劃、施工圖設計等納入課程體系,并組成不同的專題,分別對每項內容進行科學全面學習。住宅規劃和住宅設計是核心課程,施工圖是實踐加強環節,安排在理論課程學習之后進行專項學習。設計教學環節從小區開始,再到住宅樓和戶型設計,根據戶型調整設計方案,進而順利完成住宅設計的每項任務。
(2)分段分層次授課。將教學課程分為相互連接的若干階段,住宅規劃集中授課、社會調研和案例分析進行專題匯報、技術指標和規范標準專題講解、住宅設計、施工圖集中授課。采用分階段、分層次授課方式,合理安排每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專項學習和計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開展比較式教學。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應用分組學習法等,這樣既能增進相互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相互取長補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更為有效地掌握每個專題的學習內容。
(4)進行開放式教學。住宅專題設計課程要關注時代的變化發展,緊跟時代步伐,更好適應整個社會發展需要。住宅產業日新月異發展,新技術得到不斷應用,要求學生不斷更新知識。因而要重視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老師要推薦相關資料和案例,加強專項指導,采用案例分析、研討會等,讓學生吸收新知識,在設計實踐活動中應用這些知識,促進學習效率提高。
(5)加強課程實踐教學。關注就業市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住宅實踐教學環節中重點強化施工圖的學習和訓練,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知識應用水平。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最開始接觸的是施工圖,如果專題學習中學生具備這方面扎實的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在工作崗位更好地展示才能。可以適當增加施工圖學習課時安排,采用重點強化訓練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項技能,還可以請老師進行專業輔導,對結構布置、制圖規范、設備要求CAD線型控制、施工圖比例等進行綜合全面講解,促進學生實踐技能提高。
總之,住宅專題設計課程開拓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結合具體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和完善對策,從而更好地指導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實踐技能水平,更好滿足將來工作需要。
參考文獻:
[1]周麗莎.實踐教學手段在住宅設計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4(11).
[2]董慧娟,梁 文.住宅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的一體化[J].山西建筑,2010(36):5—6.
(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