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一指導思想是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它說明了生存、健康、安全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我認為,幼兒園安全工作重點不在于教師如何更好地去關注幼兒的安全,而在于培養幼兒本身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關鍵詞:幼兒;安全;自我保護
近幾年,關于幼兒校園安全的問題在網絡上已經屢見不鮮,如,幼兒在園內溺水身亡、幼兒掉入學校食堂沸水鍋中、幼兒在學校摔傷等,出現這些安全問題的原因總是令人匪夷所思。幼兒園將幼兒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理所當然,但是孩子在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之下,依然不斷地發生各種各樣的危險,甚至有孩子因吃饅頭窒息而亡。那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是我們的幼兒園的安全工作還做得不夠嗎?
不,不是。在我看來,當前大部分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已經做得比較到位。在幼兒園里,孩子戶外運動,教師擔心摔傷;孩子戲水,教師擔心溺水;孩子游戲,教師擔心磕傷;孩子喝水,教師擔心燙傷。幼兒園的教師一直處于一種驚懼的狀態,她們飽受來自園長和家長等各方面的關注幼兒安全的壓力,由此更加注意安全問題。這樣,最終使得我們的孩子就像被關進籠子里的小鳥、被養育在溫室里面的花朵,一旦小鳥被放出來,一旦花朵被拿出溫室,他們將遭受“暴風雨”的侵襲,發生各種危險。
曾經有這樣一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在瑞士的幼兒園,孩子們在森林里面游戲和玩耍,有教師在旁邊拿著斧頭砍柴,孩子們幫忙將木頭放到教師的斧頭下面,將教師砍好的木塊依次搬到一邊擺放整齊;另外一邊,教師用剛剛砍好的木頭燒著正在煮午餐,坐在旁邊的孩子每人拿著一把鋒利的小刀削著樹枝,不知道是不是用來做午餐的筷子。看到這里,可能有很有人要驚叫:“斧頭?”“小刀?”“燒火”這些怎么能出現在孩子身邊,孩子受傷怎么辦?但是,老師們、家長們,瑞士的幼兒園老師難道就不知道這些東西存在安全隱患嗎?她們就不關注孩子的安全嗎?當然不是!她們不是不關注幼兒的安全,而是她們擅于從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習慣于在生活中教授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我認為,當前我們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們關在幼兒園和家里像保姆一樣照顧他們,而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第一,抓住安全教育契機,注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滲透。
隨機教育是指對教育過程或日常生活中偶然發生的、不可預料的事,給予科學正確的解答并能產生積極影響的教育。把握一次有意義的隨機事件,就等于獲得了一次實施教育的良好機會。雖然這種機會的出現常常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不經常能碰到,但只要教師善于捕捉,給予幼兒正確及時的引導,或許可以收獲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好的效果。如,幼兒在進入食堂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幼兒注意遠離危險物品,如菜刀、熱水等。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安全教育的質量。
日常活動中的集體教育是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我們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訂安全教育計劃,并根據計劃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如,大班針對以防火、防電、防地震自救為主的教育內容,開展了“著火了怎么辦”“哪些東西不能玩”等談話活動。為了使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轉化為實踐經驗,間接經驗轉變為直接經驗,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災難演習,在真實情境中的演練可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而對于中、小班的幼兒,可以情境游戲教學為主。
第三,家園攜手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家和校園是幼兒生長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因此,要想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教師應與家長合力,給幼兒創造好的成長環境。教師與家長應經常就幼兒的教育問題進行溝通,形成一致的教育策略,并共同參與,共同引導。如,教師在校園給幼兒介紹了一些自救方法,家長可同時在家里人為地創設一些環境,讓幼兒充分利用在學校學到的自救方法來進行自救。如,一個人在家時,突然停電,應保持鎮靜,不亂跑亂喊;在大街上商店里與家人失散了,可找商店的叔叔阿姨或警察幫忙。
總之,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幼兒園安全工作中至關重要。一個永遠處于他人保護之中的孩子是長不大的孩子,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的孩子才會獲取真正的安全、自由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童 萍.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途經和方法[J].新課程學習(上),2011(03).
[2]王秀華.對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江西省崇仁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