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將小學的音樂教學與京劇融合起來,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京劇,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開闊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要通過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滲透京劇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京劇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培養大量的京劇愛好者,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將京劇與音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培養優質的教師隊伍
京劇進入小學課堂并發揮其作用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就是對教師隊伍的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優質教師隊伍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京劇教學首先要使教師掌握基本的與京劇有關的知識、京劇的一些演唱的技能,并進行實際的訓練。學校可以運用校外的一些力量,組織有關的京劇專家來學校開展講座,組織相關的音樂教師學習京劇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演唱技能,不斷接觸最新的信息,擴大自身的知識面,提高教學的效果。另外,教師在課后的教研活動中可以相互探討京劇課上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反響,并積極進行自我反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想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總結歸納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單純的唱京劇轉變為鑒賞京劇、聽京劇,以鑒賞為主要的目的讓學生來學習與京劇有關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并了解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的異同點。
二、找準京劇與音樂課堂教學的契合點
要讓學生真正的感受京劇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找準京劇與音樂課堂的契合點。第一,可以以講與京劇有關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學生最先接觸京劇的時候,一般是從了解京劇的服裝、認識樂器以及欣賞名家名段來感受京劇的獨特之處。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京劇的劇情、人物的性格,更好去欣賞京劇。比如在學習《沙家浜:智斗》的時候,就可以在上課之前簡單地給學生講一下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唱段的內涵,使其對京劇學習產生興趣。第二,可以從京劇的臉譜入手,京劇的臉譜是京劇的代表性的特色,小學生對于臉譜更是充滿了好奇,從京劇臉譜入手,幫助學生理解在臉譜上所表現出來的京劇劇情特點、角色的定位以及所代表的人物地位,學生了解到這些后就會積極地從其他的臉譜中進行分析,并且要鼓勵學生自己來畫一畫臉譜,加深對臉譜的了解。第三,可以從京劇的服飾入手來幫助學生了解京劇。京劇的服飾五顏六色,豐富多樣,如皇帝穿的是黃蟒、大臣穿的是紅蟒和紫蟒、小于大臣的地方官穿的是官衣、小姐穿的是衣裙、丫鬟穿的是坎肩和裙子。了解到這些以后,京劇的人物一出場的話,就可以對其地位、身份、生活狀況等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學生如果能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穿上京劇的衣服進行表演的話,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熱情。第四,可以讓學生試著唱京劇,京劇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就是唱,在唱的過程中,可以更加加深對京劇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會學生正確演唱京劇,京劇的演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學生首先要學會念白,念白在京劇中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從念白入手,然后進行演唱,要注意發聲的部位、氣息的調節,將全部的感情傾注進去,演唱要準確有感情,能感染人。第五,可以從扮演京劇中的角色入手,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末、丑五類,要積極引導學生在了解了京劇的基本知識以后進行角色扮演,真正感受京劇表演的樂趣所在。
三、注重京劇融入音樂教學的課外實踐
在具體的京劇的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實際的京劇表演活動,并從中選出具有京劇天賦的學生,推薦他們到專業的學校去參加專門的訓練,另外學校也可以請專業的京劇表演團體來校園進行表演,表演最經典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唱段,讓學生們能夠近距離的接觸到名家的表演,激發學生自己表演的熱情,并且要給學生創造與名家交流和切磋的機會和空間,與名家同臺表演,臺上臺下能夠很好地互動起來,增強師生的成就感。此外,還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利用學校的網絡平臺進行宣傳,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傳承和發展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學校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藝術節,在藝術節上每一個班級或者個人都要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京劇能力,在舉辦藝術節期間,可以有計劃地開展各種與京劇有關的活動,比如,開展“京劇故事”演講比賽、京劇名段匯演、京劇小報評比活動等一系列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真正用到實際的比賽中,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讓京劇的學習變得更加有意義、更加多樣。
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綜合性的藝術。是必須要經過反復地接觸與練習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它不可能在短時期內讓學生通過集中學習幾堂課,就能夠理解其真諦,所以,在小學的課堂中就要讓學生接觸京劇,初步開始了解京劇,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