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法國科學家笛卡爾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談話。”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小學生走出課本的局限性,和很多品德高尚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定期閱讀優秀的書籍,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課本,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1.選擇科學的教材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以新課標為依據,是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精品教材。首先,它擯棄了傳統教材的編寫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它的每一冊都是一個整體,文章內容由淺入深,由理性到實踐,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學習進步。其次,它強調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課文選取上,以“孝道”為主題的文章增多了,愛父母、愛同學的文章增多了,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的文章增多了。這些文章又不單單局限于抒發情感,它讓學生在閱讀后產生了共鳴,引導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品質。而在培養學習習慣方面,蘇教版教材可以說是開辟了先河,它將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為獨立板塊來設計,加強了學生自主培養習慣的意識。因此,立足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并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推動力。
2.改變授課方式
小學生年紀較小,身體和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大多表現出好新、好動、好勝和好學的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閱讀的興趣。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充滿趣味的文章,正確地把握課文的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東方明珠》一課,教師在教授課程之前可以播放一些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對東方之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在閱讀之后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把自己知道的講給其他同學聽,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在課下積極地去尋找東方之珠的相關信息,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量。因為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分組學習后匯報展示并進行評選,有了競爭意識,就會成功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進行知識拓展,以濃厚的興趣進行課外閱讀。
3.設施專門閱讀時間
小學生課業的壓力相對較輕,因此,語文課之中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閱讀時間來進行閱讀。教師在授課之前應該合理地安排課堂活動,然后在每節課結束之前可以預留十分鐘讓學生自主閱讀。為了防止學生閱讀材料的冗雜,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拓展內容,讓學生朗讀,并在朗讀后定期進行集體討論。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拓展學習的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例如,講授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西湖》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西湖有關的美好傳說和短小精湛的詩歌讓學生閱讀,使學生更好地走近西湖,了解西湖的人文色彩。這種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跳出單純的課本學習,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興趣面,為學生終身閱讀提供了保障。
4.教師推薦課外讀物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媒體的發展,學生的娛樂活動逐漸轉移到電視和電腦上面,因此,如何將學生從它們手中拉回來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時期。這個階段,如果家長、學校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紙質閱讀習慣,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益處。作為學校一方,教師是引導學生正確閱讀習慣的實施者,教師可以定期地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閱讀,并定期地組織閱讀交流會,讓學生推薦自己閱讀的好書好句。教師還可以在教室設置閱讀角,讓學生捐出自己的“好書”,互相交流學習,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學生對閱讀的要求不同,喜歡書的種類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推薦書目的時候可以放寬范圍或者在推薦的時候分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兩類,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
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和家長保持聯系。身教重于言傳,家長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許多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各種娛樂活動,很少閱讀,卻要求孩子每天坐在那里讀書,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建議家長以身作則,不要沉溺于電視電腦,適當地與孩子一起閱讀。家長在購買課外讀物的時候,也切忌漫無目的地買一大堆,應該根據孩子學習水平進行購買,例如,在孩子學習《狼和小羊》一課之后,家長可以購買《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等書籍增加孩子的閱讀量。
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使他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它需要教師立足于課本,不斷地創新教學策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國家的教育方針之下,以新課標作為依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和情感認知態度,是拓展課外閱讀的核心點。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應圍繞課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拓展閱讀的能力,在課下,更應有目的地推薦課外閱讀書目,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