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軍
隨著2011年新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出臺,體育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結合近四年的實踐與探索,筆者以新舊課標內容的一些變化,感悟課改之初的迷惑,厘清教學中的問題碰撞,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一、課程性質的變化,消除淡化技能教學的錯誤認識
2011年版的新課程標準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的闡述發生了變化,明確體育課堂教學必須以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厘清了大家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迷惑。在舊版的課程標準中,根據國家課程改革三級課程管理,課程內容由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管理,突出健康目標,沒有明確體育教學內容,導致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隨意性較大,出現了“只要學生動起來”“只要學生流汗”等淡化技能教學的錯誤思想,體育課上什么、如何上好以及要不要專業技能的教學,困惑著一線教師。2011年版課程標準突出技能教學這一核心地位,厘清專業訓練與課堂教學的區別,體育課堂教學要求掌握必要的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與方法,以身體練習為手段,并要有一定的負荷,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遏制青少年的體質下降趨勢。
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明確新型師生關系,削除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錯誤認識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舊課程標準在健康教育的闡述方面不夠具體化,部分教師認為體育課能解決學生某些方面的體質問題,但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問題不是體育體育課堂教學所能解決的。新版課程標準明確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構建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提出了在技能教學目標達成的同時有機滲透健康教育,在強調目標多元化基礎上突出技能目標的核心位置,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舊版課程標準中過于強調學校體育的作用,而淡化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可操作性。新版課程標準強調了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可操作化,強調了目標的實效性,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既注重國家層面又重視地方特色,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相結合,強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活動練習趣味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舊版課程標準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表述上似乎忽視了教師的作用,導致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就是一切圍繞學生轉,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就是淡化了體育教師的作用,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就是學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導致在課改之初一些體育課開始后,學生都到自己所想活動的場所去活動了,同時也成了部分教師“放羊”的理由。新版課程標準中,以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的學習為目標,明確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明確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創造者更是實施者,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取代。“幫助學生”明確了新型的師生關系,由教會向學生學會轉變。
舊版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個體的不同需求,過度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忽視了地方體育特色或者學校的特色建設。新版加強了對地區差異的關注,強調地方與學校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可選擇性。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并結合學校的客觀條件及師資情況等創造性地實施體育教學,形成學校特有的教學特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有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課程目標、內容的變化,強調目標的整體性,消除對目標達成難的疑惑
新版課程標準對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的概念表述清晰,對四個學習方面的學習內容要求明確,強調了四個方面目標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并主要通過身體練習來完成,消除課改之初將課程目標單獨列出來教學的現象。當然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對于這四個學習方面的目標的達成以及學習內容的安排,要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運動愛好與需求以及學校的實際硬件條件等,根據學生的發展,有所側重。
近15年的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效遏制了學生體質水平的進一步下滑,但當前由于部分省市還沒有對教師的有效指導新課程教學的地方實施方案,教師大多數靠自身去理解和實施課程標準。教師對課程標準理解的偏差導致實踐中的偏離,導致課堂負荷強度不夠、密度不高,導致教學內容選擇經驗性、隨意性甚至盲目性,及技能教學目標淡化等現象。課改已不斷深入,這不僅要求教師認真閱讀新課程標準,領悟課程標準精神,更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總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岡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