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凌云
摘 要: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通信行業的全方位進步,無線電通信技術是通信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類型。隨著大容量計算機系統和無線傳輸網絡的應用,數據傳輸和匯集需要進行實時的處理,才能夠實現數據傳輸的良好效果。超短波是無線通信技術中,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類型,超短波具有數據傳輸的相關優勢。網格化監測實際上就是把傳統的無線電管理從粗放被動的管理方式,轉變為細致準確的管理模式。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可以實現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廣播電視等領域的蜂窩覆蓋,這是通信體制的進步,也是超短波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升級發展。
關鍵詞: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特點;規劃;影響
引言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我國的通信行業帶來了一定沖擊。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融合,通信領域需要在管理模式和技術更新上實施新一輪的升級發展。傳統的無線電管理方式是粗放的管理運行狀態,但是,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通信行業必須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技術管理方式。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就是從技術管理角度,升級了無線電管理的方式,在監測網布局上實施與超短波技術的融合,在設備數量和質量上,進行全方位的改進。網格化管理理念可以實現無線電監測網建設的科學化和專業化,特別是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系統,能夠實現無線電應用的集約化,通過主動式頻譜資源的應用,使通信活動更加符合現代行業發展的需求,實現通信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系統設置要點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網的規劃是一項重點內容,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網的重點在于網格化設置,網格是監測的基本單元,超短波要實現控制,就需要對控制中心有精確的感知功能,利用超短波頻譜信息的特點,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網格,每個網格都要與大系統具有密切的聯系,實現網格規劃的橫向與縱向交叉性規劃。設計人員要掌握需要規劃需要的重點監測頻段,需要明確地理信息和區域信息,例如城市、鐵路、醫院或者軍事部門。對監測頻段要明確時間、地點和應用范圍。設計者對所規劃的區域需要進行地形地貌的查看,在有實際依據的情況下,進行系統設計。在考察結果的基礎上,需要對監測區進行覆蓋范圍的預測,這項工作對于超短波網格化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超短波不同于其他無線電類型,超短波具有頻率和波形的一定限制,在實際應用中,要考慮監測效果問題。在計算功率和頻率上,要實施單元推測方法,將路徑和損耗進行必要的計算,防止出現覆蓋范圍的偏差。例如很多城市的監測的重點監測頻段主要為民航監測頻段(108~138MHz)、高鐵沿線監測頻段、或者以Wi-Fi為重點監測對象的重點要害區域的相關監測頻段,或者在特殊事件中,如考試作弊常用頻段,那么,在選擇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環境選擇130MHz、450MHz、900MHz、2400MHz分別作為機場、學校、高鐵沿線、重點要害區域周圍的仿真分析頻率,同時選用的分析功率為3W。網格劃分要根據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情況而定,也要根據每個城市不同時期的具體目標進行設定。
2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的基本特征
2.1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的概念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主要是在各個傳感器的節點之間采集數據的特點,運用網絡傳輸方式實施信息匯總,對各種數據進行適當的處理,形成對監測具有一定作用的結果。超短波實際上是高頻(VHF)波,也就是米波,波長范圍為1米到10米,頻率一般從30兆赫到300M兆赫。超短波傳插頻帶寬,在短距離主要依靠的是輻射的特性。超短波監測任務,能夠擴大監測的區域,增加監測數據數量、實施長時間的監測任務。網格化監測系統改變了傳統的監測方式,使各個固定點監測采集數據打破了相關性限制,在GPS同步技術的支持下,各個傳感器在時間、坐標、頻率等標準瞎說,需要采用本地存儲方式,利用多種傳輸方法進行數據傳輸。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能夠實現對算法和模型的深度挖掘,這樣一來,采集的數據就會具有更好的使用價值,在數據和數據之間形成有價值的處理。超短波網格化無線電監測技術將成為未來無線電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會帶來通信領域新的發展空間。
2.2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網的主要特點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網的基礎是智能化的管控系統平臺,網格化監測以監測數據庫為主要核心部分,根據任務管理中心發出的主要任務,進行數據采集,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運用。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系統具有網格化監測系統的優勢,更具有超短波的特點,是二者結合的產物,可以覆蓋廣闊的面積,能夠重疊應用,并且可以各自進行監測區域的分區。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網的聯網構成分布于各個區域,監測系統能夠兼顧各個信息采集點的所有數據基本情況。超聲波網格化監測系統的功能較多,能夠對整個網絡進行緊密的聯系,網格化監測系統容易造成時差等問題,這就要求超聲波網格監測要進行必要的信號分類,利用相關的比對技術和聯合定位技術,保證監測任務的完成。
圖1 站點設備數據架構
2.3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的核心部分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網的核心部分是監測數據庫,數據庫能存儲大量的監測信息,也能夠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后期擴展。利用超短波技術監測到的數據更加符合實際情況。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要實現監測的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要在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處理上占據優勢。在傳統的監測過程中,很多數據經過采集后,直接存檔,而沒有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處理,這樣就會使監測工作處于表面化,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管理。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將數據進行采集,然后進行必要的存儲,并且實施后期分析與處理,這樣的方式,能夠把海量的數據進行多維過濾,通過比對和相關性分析,數據就會呈現出動態狀態,對于大范圍的網絡監測具有重要意義。超短波網格化數據庫的建立和運行需要對多個部分進行統一管理,例如實時節點監測數據庫、動態監測樣本庫、信號模型特征庫、歷史統計分析結果庫、臺站管理數據庫、頻率規劃數據庫等。每個監測數據庫都是根據超短波監測工作的需要進行的基礎性工作,在數據采集過程中,要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避免虛假信號和不確定信號的產生。對不同的頻段,需要制定相應的監測數據采集工作規范,使數據庫增加有效性。對測量參數集和數據采集策略,采取監測點和時間內容的恰當選擇方式,保證原始數據的規范化存儲,確保監測數據有明確的類型標注。
3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3.1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的優勢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超短波技術與網格化監測管理的有機融合,該系統強化了二者之間的優勢合作。超短波能夠提供準確的信息,而網格化能夠實施大范圍管理,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一種主動的系統管理方式,改變了傳統的只靠接收機來實現數據監測的束縛,能夠將監測工作賦予數據化管理理念,運用數據優勢提高了網格化監測的準確性。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具有技術上的優勢,可以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管理進行升級,提高了無線電管理能力,這對于新時期的通信行業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頻譜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運用超短波技術能夠提高數據傳輸的實際效果。在監測適應性上,超短波通信主要是由模擬信號、大區制、大功率覆蓋向數字信號和小區制轉移,整體管理方式以蜂窩式管理為形態。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具有超短波和網格化監測的性能兼容,是無線電技術的升級發展。在信息表現上,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能夠實現電磁環境預報,提高社會對超短波運用的認知程度。在服務方面,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能夠為多個部門提供工作需要,政府管理部門,軍事情報部門,城市管理部門等。超短波網格化符合當前通信網絡設置的基礎環境,能夠應對多個領域的技術要求。
3.2 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無線電監測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形成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我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各個領域對通信行業的需要不斷增長,通信行業必須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技術發展模式,才能夠符合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能夠利用高新技術,將監測工作推向科技層次,特別是在產品的制作和成熟度方面,能夠進行持續的維護。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能夠實現監測工作的高度準確性,在維護網絡建設方面,可以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網費繳納方面,利用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就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用戶的欠費情況,能夠根據用戶的欠費情況,進行必要治理。在信息化社會,使用網絡的人員以迅猛速度增加,對于網絡的管理和監控是信息化社會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可以創造出更加優異的經濟效益,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具實現操作性。
3.3 實現社會效益的增長
在信息化社會發展背景下,網絡成為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載體,網絡功能的強大,必須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維護系統。超短波網格化管理,能夠滿足網絡發展的要求,更能夠使無線電使用采用規范化管理方式,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可以起到關鍵作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型活動頻繁舉行,在對大型活動的控制上,需要從整體上和局部上進行把握。超短波網格化監測系統完全符合這些活動的要求,可以從技術上、管理上、實際應用上,進行升級化管理,創造網絡監測的新模式。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社會活動中,必要的技術支持,是社會化大生產環境下符合時代發展的產物。
4 結束語
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對無線電管理工作新的開發探索,是擺脫無線電管理工作過于籠統的新方式。在無線電通信占據通信領域較大份額的時期,對通信方式的利用和管理,需要在新技術的支撐下,才能夠起到整體控制與局部控制的雙重作用的良好格局。超短波網格化監測,能夠在無限的局域里實現具體的管理操作,可以提供準確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正與修改。超短波網格化監測對電磁環境管理、情況預測和預報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通信領域新技術日益完善的時代,超短波網格化監測是通信行業正常運轉的保證,對于我國現階段通信領域的技術更新而言,是嶄新的嘗試,更是技術更新的實踐體驗。
參考文獻
[1]羅德與施瓦茨(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系統[J].中國無線電,2014(7).
[2]沈國勤.淺談超短波監測站技術性能要求[J].中國無線電,2007(2).
[3]呂春英,衡志紅,趙煒.網格化無線電監測初探[J].電子信息對抗技術,2014(05).
[4]帥建利.蘭州市網格化監測系統建設思考[J].中國無線電,2013(4).
[5]杜威.基于軟件無線電的超短波無限網絡監測系統設計[J].通信與信息系統,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