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森
摘 要:水權問題近年來伴隨我國水資源緊張而成為水資源管理領域的核心工作。2000年以來國家水資源主管部門水利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探索和推動水權制度的實施。
關鍵詞:大安市;自然狀況;水資源特征;水權
水利部在2005年1月下發了《水利部關于水權轉讓的若干意見》,意見認為,進一步完善水權轉讓的政策法規,提高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近來一連串的“地方水權交易”實際都是在水利部的引導和精心組織下完成的,顯示了水利部推動水權工作的決心。
1 大安市自然狀況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南部,地處東經123°10′-124°20′與北緯44°57′-45°46′之間。區內有圖烏公路和長白、通讓鐵路,東鄰嫩江有大安港水運,是本省唯一的港口,交通十分方便。
大安市共轄13個鄉、鎮,總土地面積為487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32.0萬畝,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6萬人左右。
1.1 地表水
(1)嫩江嫩江發源于大興安嶺北麓伊勒呼里山,松花江支流,流經黑龍江省嫩江縣、訥河縣、齊齊哈爾市、杜爾伯特旗、泰來縣和吉林省鎮賚縣,從大安市月亮湖大泊口入境,是與黑龍江省肇源縣天然界河。嫩江全長1099km,入境流經月亮湖、太山、靜山、大賚、四顆樹5個鄉鎮,在四顆樹鄉南山灣屯出境入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江道長62km,流域面積300.3km2,境內嫩江屬于下游區,江道比降1/8000-10000左右,地勢平緩,水流平緩,河床穩定。
境內嫩江最大水面寬10km,最大流速3.01m/s。平水年水面寬1.06-2.0km,水深8.5m,流速1.3m/s,枯水年水面寬0.2-0.5km,水深4-9m,流速0.1-0.4m/s。
(2)洮兒河洮兒河為嫩江支流,發源于內蒙古大興安嶺高岳山,流經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洮南市、鎮賚縣,在大安市六合鄉謝家圍子屯西入境,全河長595km,入境后流經六合、舍力、新艾里、燒鍋鎮、東方紅農場、豐收、新荒7個鄉(鎮)、場,流入月亮湖后入嫩江,流入境內屬于下游平原區,水流平緩,河長147.0km,河道比降1/5500-1/8000,河床較窄,河道彎曲。
(3)霍林河霍林河發源于內蒙古扎魯特旗后福特勒罕山北麓,為嫩江支流,經科爾沁右翼中旗,入通榆縣后分南、北兩股穿越平齊縣鐵路胡家店和雙崗鐵路橋。北股由大崗子鎮歐力村入境,經大崗子、龍召、海坨鄉鎮,南股由龍沼鎮紅光村入境,經海坨在大榆樹鄉胡家窩堡南、北兩股匯流,又經西大洼鄉入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查干泡后流入嫩江。流經境內河長120.5km,流域面積3277.81km2河道比降1/5000,霍林河流經境內無明顯河道和固定河床。
(4)湖泡境內有湖泡48處,面積489.86km2。1990年東大泡、1993年韓福元泡、1994年王家泡先后開發水田面積12.7km2。到2000年湖泡45處,面積477.16km2,其中:10km2以上9處,面積224.16km2,10km2以下5km2以上8處,面積194.2km2,5km2以下28處,面積58.36km2,全市利用湖泡養魚養葦41處,占湖泡總數91.1%,有些湖泡成為水田灌區和承泄區,或春季抗旱水源地。
1.2 地下水
大安市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3.81億m3,地下水可開采量2.23億m3,實際可開采量1.47億m3。
2 水資源特征
2.1 自產水資源量少,過境水資源量多
按照最新人口統計計算,大安市人均水資源量在1100m3左右,低于松遼流域人均水資源量(1500m3)。1993年國際人口行動在《持續水一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給前景》中確定:人均水資源量不足500立方米區域的屬于嚴重缺水區域,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的屬于缺水區域,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700立方米的屬于用水緊張區域。根據這個標準,大安市屬于用水緊張地區。由此可見,大安市自產水資源并不豐富。但是,大安市嫩江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高達223億m3,是大安市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從水資源開發前景看,隨著洮兒河和霍林河上游地區對水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大安市必將會越來越多地依靠嫩江提供所需的水資源。
2.2 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埋藏深度太大
大安市潛水雖然埋藏淺,但水量小,一般水量為4-5m3/h,而且水質較差,礦化度1.0-3.0g/L,不宜于作為農田灌溉長期水源,也不易于長期飲用。所以,第一承壓水含水巖組為大安市地下水主要開采層,厚度大,透水性極強,水量大于30m3/h,可開采量高達3.79億m3。但是,第一承壓水埋藏深度大。在隆起帶含水層頂板埋深一般為50m左右,兩側大賚、四棵樹及兩家、同建一帶埋深一般為55-60m,西部叉干、六合、舍力一帶埋深為70-80m。地下水的深埋藏無疑增加了地下水的開采成本,是大量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不利條件。
2.3 降雨和無尾河徑流年際變化較大,水旱災害頻發
據大安市1959-1980年統計資料受旱面積大于10萬畝以上出現了23年,占72%,幾率1.4年一遇;受旱面積大于50萬畝以上的出現了11年,幾率2.9年一遇。澇災出現了14年,幾率為2.3年一遇。例如,1977年降水量463.9mm,6-7月降雨集中,降水量230mm。由于排水不暢,造成內澇災害,過水面1.92萬hm2,成災害面積1.13萬hm2糧食減產1萬噸。洮兒河河床窄而淺,流量在50m3時河流就開始出槽漫溢,汛期水面寬度3.5-10km。因河道自然比降較緩,上游來水帶著的大量泥沙在這里沉淀下來,使河床抬高,水位升高,加大了防汛的難度。
3 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3.1 農田用水保證率不高,抗旱能力低
新洮灌區和幸福灌區水源均為洮兒河水。由于洮兒河上游地區對河水的開發利用力度不斷加大,在加上近年的連續干旱,導致洮兒河自1999年出現斷流,新洮灌區和幸福灌區無水可供。原來灌區的農田只能靠天降雨,在干旱年份將大幅度減產,嚴重影響了全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從年內來說,影響糧食產量不穩定和導致糧食作物減產的主要因子是在作物生長初期(5月-6月)降水量偏少,土壤墑情偏低。大安市地下處半干旱區,春旱、秋旱頻繁發生,由于缺乏供水工程措施,在出現旱情時一些地區只能靠人工拉水應急抗旱,使得農業生產不穩定,糧食產量難以提高,農民收入難以穩步增長。
3.2 城市供水基礎設施不完善
城市持續快速發展,必須要有完善的水利基礎設施做保證。盡管大安市毗鄰嫩江,但是大安市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城市供水工程體系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供水能力不足、輸配水管網不配套、建筑設施上下水不健全、管網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水利用率低、供水保證率不高。
3.3 水務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節約沒有統一的規劃,水務系統自身建設速度也難以滿足水資源統一管理的要求。在信息化浪潮遍及全國的形勢下,水利信息化速度緩慢、信息技術含量低,技術人員業務培訓不夠,與全國先進的水利信息和水務管理還有很大的距離。
4 結束語
加大水權制度建設是我國節約水資源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環節,也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能時刻做到節約用水。
參考文獻
[1]崔建遠.水權與民法理論及物權法典的制定[J].法學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