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明 吳慧珊 鳳蘭



摘要:文章把國內銀行分為五家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三大類來進行考察,對各類所有上市的商業銀行的2009年~2013年年報數據進行收集整理,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找出中間業務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探析中間業務創新的路徑,為我國商業銀行更好的拓展中間業務提供政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業務創新
一、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發展對金融需求的推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品種不斷增多,中間業務收入總額大幅度增長,在營業收入中所占比重也不斷提高。下面將我國商業銀行分為五家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三大類來考查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現狀。
1. 五家大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及特點。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從2008年開始把商業銀行按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標準進行劃分。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客戶基礎,無論是網店布局還是資本總量,與其他類銀行相比,都有著絕對的優勢。所以,我們首先單獨考慮五大行的中間業務情況。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五家大型商業銀行2009年~2013年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達到20%左右,且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五年平均達30.45%,反之,農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最低,五年平均為18.25%。從非利息收入增長率上看,這五家銀行在2009年~2011年增長較快,并且增長率各不相同,其中農業銀行在2011年增長率達到了一個飛躍,為46.13%。形成這一狀態與近三年內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貨幣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利率前后升降總體均高于上年以及近三年內股票市場指數震蕩下行,市場交易量有所減少,造成大量股民投資于銀行中間產品等原因密不可分。
2. 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及特點。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股份制商業銀行正在成長為一支重要的金融機構力量。
我們選取了國內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調研對象,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一共有八家,其中包括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來研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金額與五家大型商業銀行不可同日而語。五大行中發展最好的工商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在2013年達到了1 463.02億元人民幣,而發展最好的股份制銀行中的招商銀行在2013年最高僅僅為336.91億元,這與五大商業銀行雄厚的資產規模、較高的信譽和遍布全國各地的營業網點有很大的關系。但從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看,兩大類銀行的比例相差不多。而且我們看到,各行都致力于中間業務的發展,比如中信、光大、民生、興業,某些年份的中間業務增長率均達到100%以上,甚至有的接近200%。但從八家股份制商業銀行2013年非利息收入占比情況看,各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情況不同,民生銀行最高,達25.13%,其次是招商銀行22.04%。
從各家股份制商業銀行2012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各項目占比情況看,結算與清算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是中信銀行;代理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招商銀行;除平安銀行外,各家銀行都很重視銀行卡業務,且比例均達10%以上,超過30%的有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顧問及咨詢費占比最高的是興業銀行,達38.56%;托管業務占比最高的是民生銀行,且遠遠高于其他行;理財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華夏銀行,達28.67%。
我們豁然發現,八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發展方面,各具優勢。這也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因為如果各行都向著某一類業務發展,如銀行卡業務,則銀行卡業務的競爭必將日益激烈,且各行的此類業務收入必將放緩或萎縮,所以我們希望各行都有自己的優勢領域,且不斷的開拓創新,這樣才有利于中間業務收入的不斷提高,利潤不斷增加。
3. 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及特點。城市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群體。截止2013年4月,有中國人民銀行管理、中國銀監會監管的在冊城市商業銀行共147家。說它是“特殊群體”是因為各省市城商行發展良莠不齊,無論是成立背景、經營管理水平還是地區經濟發展狀況都各有不同。所以我們選取僅在國內上市的三家城市商業銀行作為調研對象。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城商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并不是很均衡,占比較高的是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而北京銀行最低。從中間業務增長率看,各行各年增長率都非常不穩定,忽高忽低,有時是負數,有時卻翻好幾倍。這也足以說明城市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極不穩定,使得中間業務收入極不穩定。
從年報里我們可以看到,北京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分類較細,且各類業務發展相對不均衡,其中結算與清算業務占比最高為30.22%,融資顧問業務占比最低為3.07%。南京銀行的三大塊中間業務即代理業務、顧問及咨詢業務及結算業務,僅這三類傳統中間業務占比就達78%,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也有涉獵,例如信用承諾業務,但所占的比重太低,還有很大需要挖掘的空間。寧波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各項目分類也比較細,銀行卡業務收入占比較大,達31%。各類中間業務發展較全面,且占營業收入比例也較高。
綜合三家城商行的中間業務數據,我們得出結論: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有的市場份額較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相距甚遠,這和它們的歷史背景、發展水平、地域限制密切相關。雖然有些城商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與上述兩類銀行相差不多,但其發展狀況極不穩定,中間業務收入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大。我們選取的是各項排名比較靠前,發展比較好的上市城商行作為代表,可以預計全國100多家城商行的中間業務發展狀況不容樂觀,任重道遠。
二、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三大類銀行的中間業務數據整理中不難看出,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
1. 中間業務發展不平衡。從年報的數據看,國內各類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較快,小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相對滯后。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相差較遠,大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高達到了31.58%,城市商業銀行最低僅為7.39%,發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兩大類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水平非常不平衡。本文僅從銀行規模上來討論這一點,以后的研究還可以考察各個地區之間的具體情況。
2. 中間業務產品創新不足。從各家銀行具體業務的占比情況看,結算類、銀行卡類和代理類等傳統類業務占據的比例都在50%以上,而信用類、托管類、承諾類等業務比例較小,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更少。可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種類不多,創新不足。在當前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不斷加強中間業務產品種類的擴充和創新,各類商業銀行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具有絕對優勢的業務領域,推陳出新,創新出更多的個性化產品以不斷適應客戶的需求,以不斷提高中間業務的市場占有率。
3. 中間業務的發展空間有限。從各家銀行的中間業務品種看,目前,還處于同質化較嚴重的競爭階段。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除了監管之外,就是分業制度的限制。銀行的中間業務大多產生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叉經營領域,分業經營制度使得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不能很好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間業務的創新和發展。特別是在金融衍生業務、代理證券業務和創新業務的發展上,從而使得中間業務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三、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路徑探析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產品創新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 完善中間業務創新機制。中間業務創新需要有完善的創新機制保障,需要有利的經營環境、監管環境和法律環境的支持。對上述三類商業銀行而言,中間業務的發展和創新都需要推動銀保、銀證和銀期合作,擴大銀行綜合經營實踐,逐步降低分業制度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限制。而且,金融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也將為中間業務創新創造新的契機。大型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傳統中間業務發展良好的情況下,不斷創新各類中間業務;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地緣優勢研究和設計符合地區特色和地區發展的業務類型。
2. 推動中間業務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中間業務創新的重點,創新要跟隨經濟發展潮流,自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了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求我國“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7月19日宣布,自7月20日起,我國將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0.7倍的下限。這兩個政策的實施將推進銀行業的競爭。利率市場化將使得銀行依靠傳統的存貸利差的收入會縮小,利潤增速可能下降,從而中間業務成為銀行創利潤的關鍵。所以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的創新迫在眉睫。在產品創新上要善于發現和挖掘隨著宏觀經濟形勢變化而變化的金融服務需求,重點發展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的業務品種、在自身擅長的業務領域加大資源的投入,綜合考慮市場需求、發展潛力、資源優勢、投入成本和整體發展戰略,有選擇的實施產品開發和營銷策略;同時要建立產權制度保護,保證產品創新技術所有人對創新技術產生的現有收益及未來收益享有占有權和索取權,以實現外部約束條件下的最優。
3. 促進中間業務合作創新。中間業務的創新與發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與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及宏微觀經濟環境密不可分的。中間業務創新在整個金融業的協調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間業務的合作創新將是中間業務創新必由之路。銀證保期相互之間的合作等方式都將有利于中間業務更好的滿足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在當今互聯網金融的時代背景下,除了金融業之間的合作之外,金融與科技的完美結合也將搭建中間業務的創新平臺,為中間業務創新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創新基礎。
參考文獻:
1. 翟義波,應建佳.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研究.未來與發展,2011,(12).
2. 楊淑娟,劉明顯.我國商業銀行中(下轉第66頁)間業務的金融創新,經濟導刊,2011,(10).
3. 夏海玲.商業銀行業中間業務發展趨勢及前景.吉林金融研究,2011,(10).
4. 魏鵬.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發展現狀——基于10家上市銀行2006~2007年年報數據.財經科學,2008,(9).
5. 孫廣通,孫宗印.對商業銀行加快中間業務發展的思考,中國金融,2006,(5).
6. 李玉強.對我國大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金融論壇,2009,(8).
7. 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課題組:中間業務的特點及基層商業銀行發展策略.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12).
8. 劉永明.商業銀行二級分行中間業務創新研究.金融論壇,2009,(4).
9. 馬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比較分析及發展研究——基于上市商業銀行2011年半年報數據.金融教育研究,2012,(1).
10. 王吉恒,楊燦,顧薪宜.中國商業銀行的業務轉型思路——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中國商貿,2013,(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71162015);呼和浩特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號:2013150103000057)。
作者簡介:周艷明(1980-),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學、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吳慧珊(1988-),女,漢族,山東省濱州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統計;鳳蘭(1977-),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博士,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
收稿日期: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