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就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貸款融資難的現狀、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抑制因素進行分析,找到企業發展中的不足,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資金的支持。
關鍵詞:企業發展;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
一、 當前我國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的概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 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概況。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融資難問題,在科技創新以及企業其他綜合實力方面相對比較落后,他們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需要降低市場發展中的風險。為了鼓勵這些企業的進步,政府要給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隨之提出。
為了幫助更多中小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相應的市場地位,國家與其相關銀行簽訂協議,撥款財政專項資金設立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用補貼銀行的方式和銀行、擔保機構形成三方風險擔保機制,這樣能夠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實現自身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解決銀行貸款難的問題。
通過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的設置,可以降低企業發展的風險,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實現地區之間的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政府要積極展開與銀行的合作,鼓勵和引導銀行加大對中小科技企業的貸款,完善金融服務制度和工作。同時還要創新貸款模式,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風險補貼功能,確保中小企業順利運行,降低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違約資金,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全面發展,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
2. 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風險準備金支持的行業較少。隨著我國經濟局勢的變化,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原有的發展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風險準備金項目已經開始深入到五金、造紙、電氣制造等行業,成為物質生產傳統制造業中的重要服務項目。但是,該內容對于高新技術產業如IT業、互聯網等產業的涉及相對較少。當前風險準備金主要以小額貸款為主,用于流動資金補充,這種方式根本無法適應中小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求。眾所周知,科技型的中小企業成長過程比較緩慢并且在市場發展的風險性較大,需要完善的資金融通體系來對其進行支持,為他們的發展提供相適應的服務。
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初期需要由穩定的資金支持,同時還要聘請大量的技術人員,這樣可以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近些年來,我國加強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由于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較低,在市場發展中不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會影響到他們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內部融資相對較為困難,而外部融資時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所能融到的資金有限,不能夠支持他們后續的發展。銀行在實行貸款時,從自身的安全性、盈利性以及流動性出發,將中小科技企業的貸款申請排除在外,影響到中小企業發展水平。
(2)風險準備金支持的科技貸款類型較少。在對貸款項目進行支持的過程中,風險準備金項目可以用于貸款抵押、擔保貸款、貼現貸款三方面,但在信用貸款及知識產權抵押貸款中作用甚微。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本身沒有較多的資金和設備,在帶寬上的難度較大,從而影響到他們今后正常的發展。通過實際調查我們發現,風險準備金支持的科技貸款,它的數目以及規模相對都比較小,不能夠為更多的企業提供相應的發展保障。大多數的企業還需要以擔保貸款為主,這樣會增加企業發展的風險性。一些銀行雖然希望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來幫助中小科技企業進行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缺乏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于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權是否屬于《擔保法》中的相關規定不夠明確。同時知識產權在評估時比較難,會存在較大的爭議性。除此之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還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的風險。在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度不完善,風險性就會大大提升。銀行在實施專業貸款投資合作的時主要采取企業股權形成完成知識產權融資,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銀行風險,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銀行在駕馭知識產權質押的能力還達不到我國實際發展的需求,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時不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降低融資的難度和風險,知識產權質押流動性比傳統不動產擔保貸款較弱,這些都會導致中小科技企業在貸款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
(3)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項目示范效應大于實際效應。許多中小科技企業在進行貸款時,由于政策宣傳力度不足,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制度不健全,最終導致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項目示范效應大于實際效應。許多中小企業的參與度不足,提供信貸服務體系體統合力沒有形成,積聚效應不夠明顯。當前我國銀行機構內部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大部分金融機構對金融創新手段并不完全信任,多數企業處于觀望階段。我國風險準備金項目在一些地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項目沒有真正發揮它的效應,許多中小科技企業在申請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不能及時為其解決貸款難的問題。而且該種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項目風險性較高。如果不能夠及時解決,最終可能會影響到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水平。
二、 準備金數理模型
1. 我國金融體制下的準備金模型。從我國金融體制方面來看,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體制相對僵化,不利于推行新政策,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在對自身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國有商業銀行雖然已經形成了統一股份制改革,但是領導行政級別仍然鮮明,仍主要以國有資產為主。在吸收存款后他們可以不通過貸款給企業,而是存入到中國人民銀行,這樣他們從中受到的存款利息高于貸款的利息,使得商業銀行貸款的欲望不大,尤其是對于承擔風險能力較小的中小科技企業來說,在融資貸款時難度更大。科技企業投報風險準備金失敗原因,主要有審批時間長、錯過先導優勢或者企業自動放棄等。
2. 企業科技貸款準備金模型的試構建。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技術含量較低,營銷渠道較為狹窄,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抗風險能力也較差。作為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防范中,我們更須知道其風險成因,才能更好地實現其風險的管理。在信貸風險防范中,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均為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借貸前調查的關鍵要素。盡管如此,因信息渠道、時間成本、分析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商業銀行不可能完全地了解中小企業的確切信息,其中包括公司現金流量、貸款目的、公司發展態勢等。作為商業銀行,它們僅能按照平均信譽水平發放貸款,并將借貸方授信的情況與平均信譽作深入的對比分析,通過確定其指標大小,實現其借貸。經過其科技貸款的分析,我們不妨構建如下的模型:
就其風險成本考慮,我們可通過構建不同因素的影響指標,可調整其銀行貸款風險調整收入(RAROC)=(貸款附加費+貸款利息收入一資金成本一運營成本一預期損失)/經濟成本。
貸款風險調整收入為凈收益和預期損失之差;凈收益大小就相當于利息收入以及經營成本C、負債成本D之間的差值的大小,其中的計算公式如下:
RAROC=(A*B-D-C-EL)/EC
可以推導出基于RAROC的貸款定價公式:
R=(RAROC*EC+EL+C*L+i*D)/L=EL/L+[(RAROC- i)*EC]/L+c+i。其中:A為貸款額,i為資金成本,D為負債數額,B為銀行貸款利率,C為運營成本率大小,EC為經濟資本,EL為預期損失金額大小。通過其數學指標大小確定,其公式必須考慮到政府的效用,為此,在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析,我們必須確定指標大小,經過其政府、貸款企業與銀行的三方分析,在其企業創新的項目,其審核的概率必須考慮到其情況大小,確定其公式:
RAROC=(A*B-D-C-EL-S-Q)/EC
為此,我們可推導其公式大小,RAROC=(A*B-D-C-EL-S+Q)/EC,其中S為政府風險收益,Q為政府為此的審核成本大小。就其政府項目的風險評價,才能通過貸款準備資金,為公司的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在政府、商業銀行與企業三方面的影響效用,如何通過其示范效應,增強其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才是我們未來必須考慮的。為此,在結合政府影響因素的前提下,以作為管理決策基礎,在實施成本分攤、風險成本計量和經濟資本成本測算后,銀行可進一步構建基于全成本(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和經濟資本成本)的風險調整后盈利分析。在考慮綜合成本的基礎上,我們必須通過其風險評價,考慮其風險成本,并衡量三方的風險成本。
為此,我們不妨通過矩陣說明,并轉移其銀行風險,確定其盈利大小,其S-XYZ到S′-X′Y′Z′的風險轉移變化為:
X′Y′Z′=R(XYZ-B)(1)
其中R為風險收益,B為銀行風險成本大小:
R=a1 a2 a3b1 b2 b3c1 c2 c3,B=BXBYBZ(2)
我們不難知道,通過確定R,B,X′,Y′,Z′,從確定科技項目的可性,并在S-XYZ中的坐標與其轉移大小m(x,y,z)和m′(x′,y′,z′),并進一步確定政府與銀行之間的收益與風險大小,從而為公司科技貸款成本評估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為此,我們可確定S、S′為坐標原點建立輔助坐標系S-uvw和S′-u′v′w′,其中u,v,w三軸及u′,v′,w′三軸分別平行于X,Y,Z三軸。此時,我們不難知道,其Sm、S′m′與SS′處于平衡的狀態,即其政府、銀行與公司處于利益均衡,其模型數值為0,有數學模型:
BX BY BZu ?v ?wu′ v′ w′=0(3)
其中:
uvw=xy-f(4)
u′v′w′=a′1 a′2 a′3b′1 b′2 b′3c′1 c′2 c′3x′y′-f′=R′x′y′-f′(5)
經過其模型分析,其項目可實施,三方風險共擔,利益均分。為此,綜合評估其貸款能力,對于項目風險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三、 構建風險準備金科學使用體系
1. 建立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在實施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項目時,應該要積極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證資金的使用狀況,提升中小科技企業的貸款能力,促進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水平。在以往政府撥付的財政專項資金中,主要還是由原來的生產促進中心代為管理,該機構對這些資金的使用管理不夠科學,從而會影響到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因此在今后的政策中,需要相關部門設立專業的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該機構不僅要負責管理國家相關的專項資金,同時還要負責統籌管理各聯合風險準備金試點。專項資金到位后應該要按照不同地區的狀況來分配相應的資金,支持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要做到專款專用,避免職責混淆,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證風險準備金管理質量,為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水平。同時還要加強對風險準備金使用狀況進行監督,定期向國家財政部門反映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的運行狀態,減少中小企業貸款的阻力,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服務。
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要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加強對相關企業的審批,提出相對補償及審批意見,要選取優秀銀行信貸行業人員,對審批細節進行處理,按照正規的審貸流程對項目進行審核,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報告。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專業能力,更好的為企業提供資金服務,讓企業能夠實現良好的發展。風險準備金的管理機構還要加大對該項目的宣傳,不僅要加強對單個試點銀行的合作,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進行宣傳,加大中小企業對該項政策的認識。
2. 優化信貸審批模式。當前我國風險準備金支持的行業不夠完善,大多數是傳統制造業,對于新興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等支持力度相對較小,這樣會嚴重影響到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質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要不斷優化信貸審批模式,幫助更多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政府要對自身銀行風險補償比例進行控制,創新銀行合作及模式審批效益,增強貸款權限審批。同時還要不斷優化審批流程,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縮短中小企業在審批上的時間,讓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獲得有利的發展環境,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
政府推薦的項目經過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管理后,可以向合作銀行提供具體的審核意見與風險補償方案,節省審核時間,讓企業在貸款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有利地位。綠色審批通道可以將以往層層召開的審貸會審批模式轉變為總行信貸審批部委派專職審批人員對其進行審批,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3. 加強對風險準備金項目的監督。在設立風險準備金項目管理機構后,還需要加大對風險準備金項目的監督,明確財政資金的風險補償比例。如果不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可能會影響到風險準備金的使用效率。加強風險準備金項目監督,首先就要在貸款后對風險準備金撥付工作進行監督,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如果發現問題時要及時反映和處理,保證各項資金能夠落到實處。除此之外,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應該與合作銀行建立相應的信息溝通和管理協調機制,對其風險準備金采取時時監督。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要選取專業人員完成銀行貸款及指標監督的跟進審核,要加大不定時監督力度,強化承擔項目企業及合作銀行的控制。管理機構要對自身業務進行明確,嚴格審核企業監督跟蹤質量及先進流量、財務狀況審核指標,依照風險備用金使用效果及狀況完成評價。通過嚴格的審核可以增強企業的資金支持,改善企業項目資金狀況。其次,當企業不能夠定期完成承擔項目時在一定的期限內不可以申請貸款。對情況較為特殊的企業要在保有債券有效性的基礎上,及時督促其歸還貸款。通過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可以更好的保證資金的使用狀況,提升風險準備金的使用效率。良好的監督不僅能夠保證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水平,調動中小企業的發展積極性,促進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進步,還能夠實現資金的專款專用,促進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
四、 結論及啟示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需要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的發展質量,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的設立,能夠讓更多的中小企業采取貸款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同時通過這樣的貸款風險金的設立,可以降低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在審批過程中還要簡化相應的審批手續,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對風險準備金項目的監督管理,保證各項資金能夠真正應用到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去。國家政府還要不斷完善相應的扶植政策,讓更多的中小科技企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亞斌.產權市場信用風險防范.產權導刊,2010, 10(24):12-13.
2. 楊勇.廣東科技金融發展模式初探.科技管理研究,2011,10(6):45-46.
3. 葉景圖.廣東省科技金融工作:做法、成效與思路.廣東科技,2009,11(5):74-75.
4. 辜勝阻.創新驅動戰略與企業轉型,第七屆軟科學國際研討會,2012-12-17.
5. 陳清泰.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2013-12-07.
6. 謝瓊.高科技型企業投融資體系研究.企業經濟,2007,(10):145-148.
7. 呂眾,于洪文.高新技術企業融資中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7):7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號:71171135);上海市一流學科項目(項目號:S1201YLXK);滬江基金(項目號:A14006)。
作者簡介:朱逸文(1987-),男,漢族,江蘇省蘇州市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全日制)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科技金融體系、商業銀行科技信貸風險控制、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模式。
收稿日期: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