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榮
兩位老師都能準確把握教材,依據(jù)學段要求和學情進行設計,基本做到了一線貫通,一氣呵成,但又風格各異、各有側重。
一線:激情趣——明要求 ——學寫法——促表達
1.激趣導入,引發(fā)寫作之情
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雖然她們采取的方式不同,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文萍老師注意單元的整體性,關照知識的鏈接與延續(xù)。通過回顧單元的內(nèi)容——《渡河少年》《捅了馬蜂窩》,喚起了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使學生在談感受的過程中對童年的留戀、向往、難忘之情溢于言表。任晴老師用鏡頭捕捉到生活中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制成相冊——《成長中的快樂》,在教學伊始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通過直觀、真切、生動的場景,啟迪思維,帶學生進入情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作文的題材來源于生活,達到“未成作文先有情”的效果。
2.明確要求,理清寫作之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但不少學生怕寫作文,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習作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寫什么”的問題。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從“審題入手”,通過指導學生讀書中的文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審題的能力;通過仔細觀察書中的插圖,拓寬學生的思路,構建適合學生的習作題材,達到既豐富習作內(nèi)容,又避免習作的規(guī)定性帶來的說教機械化傾向。
習作教學有四個環(huán)節(jié),“審題、構思、起草、修改”,其中構思是難點。有了充足的寫作內(nèi)容后,弄清楚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重點寫什么,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兩位老師都能通過引導學生審題,使學生體會到重點要突出“趣”字。本篇習作,哪里需要簡筆勾勒,哪里需要濃墨重彩,學生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從而利于輕松愉快地完成習作任務。
3.讀寫結合,遷移寫作之法
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好的范文。在指導學生閱讀時牽著習作,在習作指導時掛著閱讀,唯有這樣,讀寫相互關照,學生才會學有所得。兩位老師教學設計中做到習作與閱讀相結合、習作與積累相結合。比如張文萍老師設置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都認為《捅了馬蜂窩》最有趣,請大家再翻看《捅了馬蜂窩》這篇課文,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描寫的,把我們這些讀者都深深吸引了?”能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寫作方法,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
任晴老師拓展的好詞佳句,再次開啟了學生記憶的閘門,為突出文章主題,增強文章的生動性,順利地完成本次習作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4.交流評價,促進寫作之行
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兩位教師均能適時適當?shù)剡M行評價,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由說到寫,水到渠成。
側重點:一是更注重真實性和趣味性;二是更注重如何引導學生寫具體。
張文萍老師的設計更注重真實性和趣味性。在引導學生交流時,設置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請你認真傾聽,從你的經(jīng)驗和感覺去判斷事件是否真實,是否有趣”,“現(xiàn)在請同學在小組里把這件趣事的重點部分具體地說說,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進一步判斷這件事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師生評價時也是從事件真實性、趣味性和寫具體這幾方面重點評價。對于“趣事”的理解常有教師引導上有偏頗,使學生誤認為只有“傻事”才是趣事。課上,學生絞盡腦汁編傻事,曾出現(xiàn)《給小貓?zhí)旰殹贰独夒娨暀C》等多篇雷同的套例文、抄范文虛假作文。張老師能在教學中注重強調(diào)一定要“寫真實的、有趣的事”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只有堅持鼓勵寫真表實,學生不再為編作文而苦惱,才能做到我筆表我心,我筆抒我情,使習作成為學生的需要和享受。
任老師對于如何把有趣的地方寫具體引領更為到位。學生盡管很清楚本次習作要對有趣的地方重點寫,要具體,但該如何寫,往往還存在困惑。任老師不僅讓學生回顧課文去感受,要加入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使內(nèi)容變得豐滿,還利用課件出示兩個片段,進行對比,進一步體會如何運用這些描寫寫具體。
從兩位老師所設置的側重點來看,突出了我們教學中所提倡的“一課一得”。無論是習作還是閱讀我們都不能貪多,一次重點突破一處。作文的教學更需循序漸進,避免面面俱到,結果面面不到的現(xiàn)象。
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審視作文,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減少對學生的束縛,使學生的習作更具有個性色彩。
2.合理分配時間。如何找準教學的起點,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學定教,按須而教,做到精講,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寫,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p>
3. 在自主、合作、小組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如何提高合作的實效,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說話的質(zhì)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要仔細斟酌。
(作者單位:伊春市教師進修學院初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