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杰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第2頁的例1和練習一的第1、2小題。
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全過程,體會收集數據的必要性;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并解答簡單問題。
2.經歷收集數據的活動,在觀察、比較中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3.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了解統計的全過程,體會收集數據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并解答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簡單統計表,分析數據:
師:這個表格出示的是我們民主小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數,你從這個表格中還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四年級的人數最多,五年級的人數最少。
生2:我還知道了一年級、二年級和五年級的人數差不多,很接近。
師:你觀察得可真認真。
生3:我能算出四年級比三年級多18人,五年級比一年級少4人。
師:同學們能夠既準確又全面地分析表格中的數據,你們可真了不起!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新校服,可是遇到了一個問題,你們愿意幫忙解決嗎?
生:愿意。
師:(多媒體出示問題: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紅、黃、藍、白”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學校要從紅色、黃色、藍色和白色4種顏色中選出一種顏色作為我們新校服的顏色。
師:選哪種顏色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1:選藍色,因為藍色是天空的顏色,穿上藍色的校服就好像我們在天空中一樣。
生2:我覺得應該選白色,白色很干凈。
生3:我選紅色,紅色很鮮艷。
生4:我也選紅色,紅色是國旗的顏色,是紅領巾的顏色。
生5:我覺得選黃色合適,黃色是太陽的顏色。
師:能不能根據我們某一個同學喜歡的顏色就確定全校訂制校服的顏色?(不能。)那怎么選合適呢?
生1:投票。
師:怎么投票?
生1: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就選哪種顏色。
生2:選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
師:我們要了解一下大多數同學喜歡什么顏色,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的同學們中去調查一下。
生2:全校學生有那么多,怎么調查呢?
生:我覺得可以先在班里進行調查。
生:還可以先在組內進行調查。
師:你們可真愛動腦思考,大家剛才說的調查,其實也就是進行統計。要統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首先要進行數據的收集過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調查我們班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
三、親歷統計過程,體會收集數據的形式和過程
1.收集數據。
師: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我們班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最多呢?
生1:投票。
生2:老師說一種顏色,喜歡這種顏色的人就舉手,最后看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
生3:也可以站起來表示自己喜歡哪種顏色。
…………
師:我們可以采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很多方式來收集數據。但是這些方式中哪種方法既快速又簡捷。(舉手)下面我們就用舉手的方式來進行調查。請聽規則:每個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每當老師說出一種顏色時,喜歡這種顏色的同學就舉手,并數出舉手的人數,好嗎?(好)一個人能選兩種顏色或不選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1:不選的話就沒有校服穿了。
師:是這樣嗎?
生2:老師,我有不同意見,如果選兩種就重復了,人數就不對了,多人了。要是不選就缺人了,人數也不對,最后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師:是呀,收集數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調查,都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也就是說你只能選擇一次。那好,你選好你喜歡的顏色了嗎?現在我們開始舉手調查。
師:喜歡紅色的請舉手。
師:為了方便我們比較,老師把數據記錄在表格里。
(其余3種顏色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統計。)
2.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就知道了在我們班喜歡這4種顏色的同學分別有多少人,那么這個過程我們就叫作數據收集的過程(板書“數據收集”)。收集完數據老師又把它們記錄在了表格中,我們很清楚就看到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比較少,這個過程叫數據整理的過程(板書“整理”)。剛才我們將調查后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這種表格就是簡單的統計表(板書“統計圖”)。數據的收集整理可是一種好方法,它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呢!
3.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
師:仔細觀察統計表。這張統計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每種顏色的人數。下面請你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獨立解決下面的問題。
【出示獨立思考題:】
(1)全班共有( )人。
(2)喜歡( )顏色的人數最多。
(3)從這個調查的結果看,你還知道了什么?
(4)如果我們班訂做校服,選擇( )顏色合適。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生獨立思考。師巡視,發現、解決問題。)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在很認真地思考,你們可真是愛學習的孩子,下面我們采用自主匯報的方式來給大家講講好嗎?(好。)
生1:老師我來講。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應該把喜歡這4種顏色的人數全部加起來,和是47,所以全班共有47人。
師:講得既準確又完整,真了不起。誰能解決第二個問題?
生2:先來比較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通過對比得出:喜歡白色的人數最多。
生3:老師我有更簡單的方法,我可以一眼就看出20比其他的數都大,所以不用再比較了,喜歡白色的人最多。
師: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最后這個問題誰來解決?
生4:因為全班喜歡白色的人數最多,所以我們班訂做校服,選擇白色合適。但是全校選擇白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適,因為我們不知道全校學生是不是喜歡白色的最多。
生5:應該再調查其他班級同學喜歡什么顏色的人數最多,最后比較全校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然后就能確定全校學生做哪種顏色的校服了。
師:你們真的很厲害,會幫助學校、老師們分析并解決問題,相信負責這項工作的老師一定會采納你們的意見。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下面老師請你們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你們敢挑戰嗎?
1.完成練習一的第1小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師: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最后一列空著是什么意思?
生:這道題是讓我們調查同學們都喜歡哪個課外小組,最后一列空著是讓我們自己可以填其他的課外小組。
師:你打算怎樣調查?
生1:還和剛才一樣舉手投票。
生2:我覺得應該換種方法,可以喜歡哪個課外小組就站到它的前面。
生:同意。
師:好,那我們就換個形式,請同學們先想好你要選擇哪個課外小組。下面請你有序地從座位走出來站在你最喜歡的課外小組前,請隊伍最前面的同學數一數你這個課外小組有多少人,再將數據填在統計表中。
(生活動。)
師:我們班有多少人?檢查數據看對不對。
生:24+5+6+2+10=47,咱們班一共有47名同學,所以數據對。
師:請你仔細觀察調查的結果,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歡電腦小組的同學最多,24人,喜歡乒乓球小組的人最少,只有2人。
生2:喜歡籃球和喜歡舞蹈的同學人數差不多,只差1人。
生3:我知道大家比較喜歡畫畫,我想可以把大家不怎么喜歡的乒乓球小組換成繪畫小組。
師:你的想法可真好,相信負責這項工作的老師會考慮接受你的建議的。
師:你們還想利用這種方法解決其他問題嗎?(想。)
2.練習一第2小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個季節,把結果填入下表。
(4人小組先調查,小組長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出示思考題)請你獨立思考:
(1)喜歡什么季節的人數最多?
(2)如果組織同學們去游玩,最好應安排在哪個季節?
(3)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生獨立思考。師組織交流匯報。)
生1:喜歡冬天的人最多,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樣喜歡堆雪人,打雪仗。
生2:我覺得組織同學們去游玩最好安排在夏天,可以欣賞很多美麗的景色。
生3: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組織同學們游玩最好安排在冬天,我們可以去冰雪大世界玩冰滑梯,看冰雕。
生4:我同意夏天去,夏天百花齊放,到處都是美景,還可以劃船,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天氣還很冷。
師:同學們,每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迷人之處,通常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游玩都是安排在春天或夏天,因為天氣比較暖和,比較適合戶外活動的開展。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并解決嗎?
(生自主提問并解決。)
師:同學們能夠通過調查收集數據并依據數據進行決策,還能發現、提出、解答問題,你們非常善于動腦思考。
四、歸納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統計的相關知識,知道在統計時要先收集數據,而收集數據有舉手、起立、畫記號等很多方式,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還知道收集完數據后要對數據進行整理,將數據進行整理記錄填入的表格叫作統計表。統計表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并幫助我們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實生活中做很多決定都需要像這樣先進行調查,收集整理相關的數據,再根據數據做出決策。比如(多媒體展示):班干改選;推薦一名同學去參加比賽;圖書館的老師想了解同學們借書的情況;學校食堂的負責人想了解大家對午飯的滿意度等,都會用到這種數據收集整理的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將這種方法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更多問題,好嗎?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收集數據,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把數據分類、收集,掌握整理數據的方法。反思如下。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下三點:
1.體現了幫助學生設計合理的思維線路
我以教材征訂校服顏色的情境入手,“選哪種顏色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使學生建立愛思考、會思考的思維品質和邏輯思維方式,讓學生從討論校服的顏色,聯系到他們自己的喜好,通過創造矛盾沖突的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產生了用統計解決問題的需求,并確定用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
2.體現了給學生充分合理的學習時間與空間
教學中,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倡方法多樣化,選取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例子為題,如采用“舉手數一數”“走出座位排排隊”“以小組為單位分組統計”等方法來收集數據,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調查,更好地體會統計的意義。
在調查數據收集整理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交互進行,在調查、收集數據時安排學生合作完成,培養了他們合作學習的意識;而分析數據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則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與他人交流,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分析統計表,培養學生用事實說話的態度。
3.體現了自主性發言與指令性發言相結合
很多時候,課堂上,學生們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沒有機會表達,在我的課堂上,通過自主匯報的形式,學生不須要舉手,可以主動起立、有序地說出自己的見解、體會。同時,我也適當地運用指令性發言手段來調動學困生,讓他們也積極參與,培養其敢于發言、善于發言的意識,鍛煉其勇氣。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時間的安排上應該做些調整,練習部分時間不夠充分,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一次當堂小調查,進行新課的實踐應用,把用數學的權利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數學,用數學,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直接經驗者,則能更好體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