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君君
自學能力是有多種心理機能參與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等。教育學家認為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習如何學習。那么就學校教育來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一、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1.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安排時間
教師在教學中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順應新課改,大部分老師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也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但很大一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自主學習,他們只是看看書,甚至發(fā)發(fā)呆,不知自己要學什么,所以教師要從“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jù)“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學生學習科學的認識規(guī)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xiàn)在新課改中許多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師一定要讓每一小組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那么當教師布置任務時,學生就能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不等于放任自流。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啟發(fā)學生思維,指點學生找出解決辦法。
2.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安排學習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教師教給學生如何感知教材,如果學生對教材生疏,教師再好的啟發(fā)也是徒勞的,學生只有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才能發(fā)現(xiàn)不足、提出不足、解決不足。科學的出預習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一種策略。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教材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平時有空余時間時多熟悉教材,專研教材。教師要給學生明確教材中不同內容需要掌握的程度,不同的內容應有不同的感知策略。在學生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理解教材,提出不足、解決不足。從心理學觀點來看,不足即思維,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有思維,思維是從不足開始的,所以一個有效的自學者總是會在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和解決不足中前進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讓學生看第一章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就從第一頁開始看,一頁一頁看下去,沒有主次之分,但看完以后增長的知識點很少,與沒看前差不多。所以這也要求教師在讓學生看書時一定要明確任務,告知學生哪些是重點難點,重點是教材中關鍵性的知識,處于主導地位,起支配的作用。難點是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知識障礙和思維障礙。所以教師要點重點,撥難點,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斷進行強化
1.教師實時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
教師布置學生自主學習時要定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進展,若出現(xiàn)問題以便及時指導糾正。考慮到初中生思維不能持久,學習自覺性較差的特點,教師不能放任學生不管,我們要給學生時間和空間,指導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尤其是科學這門學科,書本上知識點不多,如果教師任務不明確,學生根本不清楚重點難點,效果很差,所以教師更重要的是觀察他們,當需要幫助時,主動幫助學生走出困境,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
2.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查、評價
每堂課中教師布置完一個自主學習的內容,要及時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有效評價。對于學生而言,老師的檢查是一種督促,也是一種動力,可以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效率。對于教師而言,通過檢查可以更了解學生,了解全體學生中那幾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哪幾個學生比較欠缺,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是不是有了進步。也可以更好地安排學生間的互助與合作。教師在檢查完后,一定要給學生公平有效的評價,對于表現(xiàn)較好和進步較大的學生一定要表揚肯定,對于表現(xiàn)落后的同學指出不足,給予幫助和鼓勵。合理有效的評價可以使優(yōu)生更優(yōu),落后更進步,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
3.努力形成“生促生”的良好學習局面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的強項是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的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同時,教師要鼓勵班級中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做經(jīng)驗介紹,介紹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這樣對于做經(jīng)驗介紹的同學來說,有了做老師的機會,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享受了成功的喜悅,對于其他同學來說,學習到了一點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受到了鼓舞。同時,學生對學生的交流更輕松,更能接受。
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