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燕

英語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連續(xù)性和交際性,而且隨著年級的逐步遞增,教材的知識量也明顯增大,僅靠課堂四十分鐘完成教學要求,時間會顯得非常緊迫,這些都強調(diào)了必須要預習。《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chǔ)。”預習是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它對于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依筆者之見,要讓預習真正為高效課堂護駕導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明確預習目標,細化預習要求
預習,簡而言之就是學生在課前預先獨立地學習有關(guān)資料,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在布置預習內(nèi)容時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預習內(nèi)容要由淺入深,以解決下堂課的重難點為主。教材每個單元都有眾多板塊,都涉及新的單詞、句型和對話。如果要求學生一次性預習所有內(nèi)容,那只能是蜻蜓點水,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因此,我通常采用分板塊預習的方法,這樣可以減輕學生預習的負擔。對于每一板塊的預習,我并不統(tǒng)一規(guī)定要求,也不籠統(tǒng)地讓學生自由預習,而是盡量細化預習要求,讓學生自主選擇預習作業(yè)。
比如:我在布置預習A部分課文對話板塊時,依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和學習能力,通常將預習作業(yè)分成三個層次,讓學生自主選擇。
A級:能正確地跟讀課文錄音,注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diào),畫出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型,用“?”標注在旁邊。
B級:在A級的基礎(chǔ)上將畫出的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型,通過查詞匯表或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的方法盡量想辦法理解,并用鉛筆輕輕寫在旁邊。
C級:在B級的基礎(chǔ)上能基本理解課文對話內(nèi)容。
再如:我在布置預習B部分單詞板塊時,也分成三個層次供學生們根據(jù)自身的能力自主選擇預習。
A級:能跟磁帶讀準每個單詞或詞組的讀音,并通過觀察圖片或者到詞匯表中查找了解其含義。聽不清楚無法跟讀的在單詞旁邊打上“?”。
B級:在A級基礎(chǔ)上再選擇至少兩個單詞背出、默出。
C級:在B級基礎(chǔ)上再在新單詞旁邊寫出你所能聯(lián)想到的跟新單詞是同音、同義或者相差一個字母的單詞。
這些預習作業(yè)的要求非常明晰,可操作性強,學生們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去聽怎么去做,學生們在完成預習作業(yè)的同時也學會了這些預習的方法,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重視預習檢查,設置獎懲機制
對于預習作業(yè),教師往往有這樣的想法,反正課堂上還會教,一些預習作業(yè)有時間就檢查下,沒時間就不去檢查了。這樣的做法會帶來許多不利。小學生畢竟年齡還小,自主學習意識還不夠強,都有一定的惰性,如果老師幾次下來都不去檢查的話,學生預習成績得不到老師的認可,他們很快就會失去預習的熱情,有效預習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為此,我根據(jù)不同的預習任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檢查和評估。
1.家長督查,加強家校聯(lián)系
聽力作業(yè)是最考驗學生學習自覺性、最需要取得家長督促配合的一項作業(yè)。因此,對于聽力預習作業(yè),我設計了如下的聽力預習表,讓家長在家校聯(lián)系冊上記下孩子預習的情況。
2.組內(nèi)互查,建立互助小組
對于書面的預習作業(yè),由組長負責檢查;對于朗讀、默寫等,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檢查,組內(nèi)每位同學既是檢查者,也是被檢查者;相互督促并每天做好記錄。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yǎng)成。
3.教師抽查,重視課堂問答
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既督促了學生,又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調(diào)整,為更高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贏得時間。
根據(jù)預習情況的綜合反饋,對認真預習的學生應及時予以表揚鼓勵,每周評出五名
“預習能手”,并允許他們部分書面作業(yè)減免;而對沒有好好預習的學生必須予以小小的懲罰,比如請他多抄一遍單詞等。這些看似小小的獎勵懲罰措施都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英語預習的有效性,為高效英語課堂奠定了基礎(ch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精彩的背后必然有艱苦卓絕的準備與付出。預習正是為學生們精彩絕倫的展示提供了充分的準備。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學習英語的恐懼感消除了,興趣增強了,能力提高了。就讓預習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真正為我們的英語高效課堂護駕導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