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里斯反對機械化設計,崇尚自然,崇尚中世紀復古情調和哥特式風格,主張藝術設計應該實用性與美觀性相結合。雖然他的設計在當時大工業時代背景下沒有成為一個成功的典范,但在現代社會還是受到廣泛的推崇,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他的產品,體現的就是精美高雅,有復古情懷,有濃郁的歷史特色,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裝飾藝術還是成功的。
關鍵詞:裝飾藝術 哥特式風格 自然紋樣
本文主要講述莫里斯的理論,講述關于他對19世紀中期工業產品的再設計理念,以及他的美觀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同時探索他以他個人的方式力圖改變工業產品的陋習,是否解決了當時工業產品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式是否合理的問題。
1851年,倫敦舉辦了舉世聞名的世界博覽會,其中展示了19世紀中期的受工業革命風潮影響的工業產品。有一個17歲的少年,看到這個展覽后覺得這是個丑陋得讓人厭惡的產品,并當場放聲大哭。這個少年就是莫里斯,就是引起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
眾所周知,那個時期的工業產品因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大批量生產,外形相當粗陋,雖然工匠們嘗試單用一點裝飾來彌補,例如把哥德式紋樣刻到機器上,或者是加入大量洛可可風格配飾,但都是雜亂無章的。同時維多利亞時期作品風格還在蔓延,缺乏一種從整體出發的工業品的設計。莫里斯受拉斯金的影響比較大——拉斯金提出美術要與工藝相結合,工人要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產生興趣,藝術家要在觀察自然后產生作品。他的這種想法不是大眾的,但的確為當時的設計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據。莫里斯就是其中之一。
莫里斯和朋友們一起,還特地到德國去考察當地哥特風格的建筑并為之癡迷。隨后因為加入兄弟會以及結婚的關系,他對設計的想法有了新的發展。首先兄弟會的思想與他不謀而合;其次,因為結婚的原因,必然產生房子、居家產品等一系列的挑選問題。他發現市場上的風格都是他不滿意的,于是他自己動手設計了房子“紅屋”,力求美觀與實用相結合,同時又具有中世紀哥特式風格的建筑,并且從統一方案出發設計了一系列室內家具用品,擺脫了維多利亞風格繁瑣的特點,從而引起了設計界的廣泛關注。于是在他成立的事務所里,他開始大范圍地宣揚他的理念,并把他的這些設計傳播出去,使得很多人都使用了他理念下的產品。
莫里斯的這一想法是非常有時代性的。當時設計與生產是各行其道的,設計師只給上層提供精美的設計,而生產者卻只重視銷量,不完全的分工合作導致的必然是產品出現瑕疵。而莫里斯的見解就具有開拓性了,他主張實用性與美觀性要相結合,這樣便解決了設計與生產的問題。畢竟批量生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非常方便快捷,而一味地追求美觀和一味地追求產量都是片面的。他的設計產品的確也改變了當時的不正之風。
強調手工藝,反對機械化的生產是他這一理念的特點。反對維多利亞時期的矯揉造作,提倡歌德風格和中世紀風格,主張設計的誠實和推崇自然主義,這些都非常具有開拓性。他的理念中設計是為千千萬萬人服務的這一點同樣是可取的。他的確用實踐證實了他的理論,同樣他的理論以及風格也影響到了很多人。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都多多少少受到了他的影響,都反對機械化和工業化,力圖復興手工藝,努力體現實用性、功能性和裝飾性的結合,并且運用在家庭用品、裝飾品等一系列的產品上來。
莫里斯圖案自最初形成以來就被大量運用在壁紙及各類紡織品中。設計師們常將莫里斯圖案用于窗簾、床上用品、地毯、墻布以及各類現代室內裝飾品中,風格大氣又不失素雅。莫里斯圖案紡織品與其他室內裝飾協調組合,通過強調紋樣的組織構成、色彩等元素產生田園清新亦或華麗脫俗的效果。
但是,他的觀念又有刻板的一面,他一味地反對機械生產和工業化,想要復興舊時代風格,特別是中世紀哥特式風格。這點在他的房屋建設、室內地毯以及家具類設計中都有所體現。他依然采用手工藝的方式,采用簡單的哥德式和自然主義的裝飾,這其實是一種反潮流,是落后的思想。這也是他的局限。正因為他無法改變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只能退回到懷念浪漫的中世紀哥特式風格中去,尋找這樣的一個世外桃源。而沒有真正的改變工業產品的不正之風。他雖然是設計思想上的先進分子,同時卻是工業化生產的反對者。他終身都是機械化大生產產品的對頭。他認為只有藝術家下工廠做產品才是好的真的東西。
工業產品是要為大眾服務的,也同樣需要具備美的品質。這個度要拿捏得準。不是要退回以前的設計風格,而是要有新的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風格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宜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是歐、大型吊燈等等。從各個方面體現了美與功能相結合,又滿足于大眾的快捷舒適的需求。宜家講究的是見解美觀價錢合理,同時也體現了自由與平等,這也是宜家帶給人們的強有力的吸引力,因為現代的人類就是追求自由與平等的。雖然是大批量生產,幾乎全部都是需要自己手工拼接組裝,但這并不影響他們設計的美,他們的產品都是環保材料,簡單舒適,室內設計色彩輕快,處處從小細節入手改變人們的居家理念。就算是小小的空間也能有大大的設計,這也是順應上海這個大都市人們居住環境面積緊張這個問題。如何讓小居室有大情調,宜家從這個角度出發設計了很多的產品并教給人們不一樣的居家理念,讓人們在小小的空間里也能過得開心,這就是設計帶給人們的切切實實的收獲。這才是設計師真正要做到的,而不是一味地在理論層面上尋求更高的追求。同時,宜家還是站在大眾品味這一邊,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層次的需要,人人都能買到并能買得起的精美家具。簡約自然、匠心獨具又美觀實用,這才是新時期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設計,也是真正為了大眾的設計。
1851年的世博會,把那個時期的所有工業產品全都集中起來,體現了當時工業產品的整體面貌,讓人們一眼就看到了它們的優缺點。于是莫里斯提出要解決這個丑陋的工業化大生產的想法,他覺得產品不能脫離設計,他認為產品要實用和美觀相結合,要與自然相融合。崇尚中世紀哥特式和自然的風格,大行其道。他力圖解決世博會上工業產品表現出來的枯燥的特色,他的出發點是對的,力圖用實踐檢驗他的理論,但是最終沒有得到成功。
工業產品的確需要設計,這是歷史發展的潮流。莫里斯所提倡的工藝美術,并不能真正解決工業產品設計的問題,因為他反對了機械化大生產,還是強調手工藝制作,雖然他的產品美觀,體現了他提出的新的設計理念,但是機械化生產的作品才是真正為了大眾的設計。莫里斯提出的理論在整個設計發展歷史中還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給接下來的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范,也引領了以后的設計師同樣尋求實用與美學相結合來設計作品的初衷。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體現的作用是巨大的。
所以,設計還是要從整體出發,作品都要體現了當時的設計精神和理念。一個設計,首先觀點要正確,接下來的實踐才是正確的檢驗途徑。莫里斯通過錯誤的方式想要解決工業革命帶來的工業產品的漏洞,卻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他的解決方式是錯誤的,但給后來的人們起了個好頭,引領大家走向了正確的工業產品再設計的道路。
其實,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完全解決工業產品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問題。大批的工業產品依然尋求高產,從銷量、造型的角度出發來生產產品,更多的還有抄襲等陋習,即使有不錯的兼具美觀與實用的產品問世,也會在價格上讓人望而卻步,又或者迅速被用心不良者改造投放市場,從而導致濫用仿造等情況的出現。所以,想要完全達到這一效果,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莫里斯的設計之所以沒被廣泛采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最終還是為富人設計,他的作品尋求手工藝,忽視工業化生產,這必定不是大眾所能接受的,因為窮人是占大多數的,買得起手工藝制品的只能是富人。而機械化大生產能提高效率,生產成本低,必然是社會發展的潮流。
全面了解莫里斯,必須將他的理論與實際工作分別開來。一方面他的社會主義理想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他的設計又變得越來越復雜和昂貴,他所接受的設計多是豪華宮殿的室內裝修設計。他是一個矛盾的混合體,反對傳統,對于嚴重扼殺創造力的新古典主義大加抨擊,但又對中世紀的哥特式藝術性興趣盎然;他肯定藝術家應負時代和社會的責任,但又否定工業革命后機械生產所能產生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工業設計歷史潮流中,從真正意義上講莫里斯正好是一個介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過渡性人物,我們不能盲目極端地把他劃分為保守派或者激進派,因為這種理論和實際脫節的現象正是這一時期設計改革家們的共性。
莫里斯的裝飾設計在當代還具有很強的影響力,雖然,他的設計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算是一個成功的設計,因為當時大工業機械化設計,需要的是功能與美學的和諧統一,是為千千萬萬的大眾生產出精美而實用的設計產品。而莫里斯的理念是崇尚自然,崇尚中世紀和哥特式風格,著重傳統手工藝的發揚光大。雖然排除了當時繁復的維多利亞風格對設計的影響,但是理念歸理念,他的實際設計還是與理念脫軌的。他從本質上反對大機械生產,設計的產品復雜而精美,還是只能給當時的權貴使用,不是為普通的大眾而設計。所以說他的設計在當時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但是放在如今這個社會,我們已經處在大工業生產時代,所用的產品都是機器里生產出來的,簡單而重復。這個時候反而需要莫里斯的這種為需要美學、需要美感的人們設計獨特的產品出來。莫里斯的設計如果擺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是很正確的。因為現在的我們缺的就是這個。所以,在當今,他的設計依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在生活的很多角落里,我們還是會看到類似于莫里斯設計風格的產品。他的產品,體現的就是精美高雅,有復古情懷,有濃郁的歷史特色,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裝飾藝術還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朱和平.世界現代設計史[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2] 易宇丹.中外藝術設計簡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4]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5] 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慈晨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