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工 周勝龍
【摘 ? ?要】上世紀80年代開始,教育部與相關部委相繼正式發布了一系列有關加強學校藝術特色教育的政策法規,指導引領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藝術教育事業。甘肅省普通高中的藝術特色教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歷經艱辛拓荒、規范辦學、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最終取得了卓越的成績。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國家提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為未來普通高中的特色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關鍵詞】甘肅省 ?高中 ?藝術特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09
1983年12月31日,教育部頒發《關于全日制普通中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的十項規定(試行草案)》指出:“不能只抓升學,忽視對勞動后備軍的培養;只抓考分,忽視德育和體育,忽視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只抓少數,忽視多數;只抓畢業班,忽視非畢業班;只抓高中,忽視初中。”[1]以此澄清人才培養中的認知誤區,揭開了普通中學藝術特色教育嶄新的一頁。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藝術特色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既經歷了滄桑又收獲著甘甜。
1.艱辛拓荒時期。1989年國家教委發布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至2000年)》,規劃中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學校藝術教育進入了恢復和發展的新階段。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七五”計劃報告重新明確了美育在教育方針中的地位;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行政領導、社會知名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勇于探索,涌現了一批先進的地區、單位和個人;學校藝術學科的教學改革、教學大綱和教材建設,以及藝術師范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也有較大的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于歷史的和現實的種種原因,藝術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仍是個十分薄弱的環節。”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甘肅省藝術特色普通高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對發達的地區相比顯得十分滯后。全省基本上沒有一所以藝術特色發展為方向的學校。高中階段對于藝術人才的培養僅僅只局限于通識課的培養,每周一節音樂課,一節美術課,課量少、專業課老師缺乏,教育行政部門基本上對藝術教育不納入考核,只以文化課高考上線率和高考錄取率為硬指標考核學校,對于藝術類教育的投入更是鳳毛麟角。全省專業藝術教育招生院校只有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學院(現校名:西北民族大學)、慶陽師專(現校名:隴東學院)、蘭州師專(現校名:蘭州城市學院)和張掖師專(現校名:河西學院)招生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和舞蹈表演,各專業每年招生人數不足100人。學校不重視、錄取院校少,專業花費多,使得許多懷揣藝術夢想的中學生不得不選擇放棄。
2.規范辦學時期。1994年3月9日,甘肅省教委印發《甘肅省普通高校招收藝術專長考生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的通知,《實施辦法》提出:“為貫徹《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促進甘肅省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在省內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中,對有藝術特長的考生在錄取時給予適當降分照顧”。1997年國家教委關于印發《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的通知。通知高度肯定了發展藝術教育的重大意義,認為藝術教育有助于發展人的全面思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加強德育工作。《實施辦法》及《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的通知,猶如一盞明燈為廣大藝術生照亮了人生的道路,為有發展藝術特色教育理想的教育管理者增添了信心,指明了航向。自《實施辦法》及《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貫徹實施以來,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開始將藝術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并根據高校藝術教育的基本任務和要求,結合各類普通高中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課程設置,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學秩序,促使該項工作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使全省普通高中的藝術教育有了質的飛躍。”在一些省級重點示范校中開始開設專門的藝術班。專業課班的教學有了專門的教學計劃、專門的課本、有了專門的練習場館、有了專任教師。省內的一些高校積極與地方文化融合,積極搭建藝術教育實踐平臺,拓展藝術文化的感染力。如:天水師專(現校名:天水師范學院)參與了1994年在天水市舉辦的第六屆西部商品交易會、2000年在蘭州舉辦的“敦煌百年,黃河風情旅游節”的演出,受到了甘肅省、天水市政府的嘉獎;[2]慶陽師專(現校名:隴東學院)于1999年月參加了省電視臺拍攝的“《走進慶陽》綜藝五十分”主要節目的演出,獲得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3]在省內高校的示范引領下,一些學校開始以藝術發展為特長,以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為抓手,深度拓展學生的藝術素養,培育理想人格,期間涌現出了一批藝術特色發展鮮明的示范校。
3.轉型發展時期。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部先后出臺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年一2010年)》,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我國藝術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為提高甘肅省中小學生藝術素養,全面貫徹和落實教育部的相關要求,甘肅省教委于2000年制定了《甘肅省學生藝術等級評定辦法(試行)》及《甘肅省學生藝術等級評定標準》,為全面檢驗藝術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提供了制度保障。2002年甘肅省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實行雙劃線,即文化課和專業課兩條分數線。這一政策的出臺猶如一把鑰匙,為廣大藝術生打開了大學的大門。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推進全省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高全省人口素質,努力建成西部教育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甘肅省政府制定了《甘肅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綱要中明確提出: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為藝術特色普通高中的創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3年甘肅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印發創建省級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指導意見等相關配套文件的通知》,計劃在全省范圍內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建立100所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課程建設、培養模式、隊伍建設、評價改革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的省級特色實驗校,這些學校要具有獨特的、優質的、穩定的內涵與風格,成為“本地領先,省內知名、國內有影響”的普通高中特色學校,發揮引領作用,形成“辦學多樣,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示范引領”的普通高中特色發展新格局。截止2014年12月已評選出20所甘肅省“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創辦特色實驗校,鼓勵學校個性發展,是未來高中教育的總趨勢,為藝術特色普通高中的創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2014年9月,根據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甘肅省的省情和教情,甘肅省教育廳制定了《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系統的闡述了藝術教學的課程設計、學分認定、師資隊伍設施保障、領導機制等方面。尤其在經費來源和經費保障方面做了系統的部署和安排。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財政部門,進一步完善支持學校藝術教育發展機制,將學校藝術設施建設、藝術活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保證藝術教育發展的基本需求,確保藝術教育經費隨教育經費的增加相應增長。隨著國家、省市對藝術教育的大力支持,使發展藝術特色教育的普通高中有了充足的發展動力和良性的發展環境。一批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的優質藝術特色普通高中正在創建之中,相信在國家、省市大力倡導創辦特色優質普通高中的響應下,甘肅未來的藝術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藝術教育定會鮮花綻放,光芒無限。
歲月悠悠風雨兼程,回顧藝術特色普通高中發展的30年,可謂是碩果累累。從組織領導到日常管理,從課程設置到課程管理,從師資隊伍到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與發達地區和藝術大省的差距越來越大,藝術特色普通高中數量少、層次低。目前省內以藝術特色發展為辦學方向的普通高中屈指可數,辦學歷史長、口碑好的當屬甘肅省藝術學校、蘭州鐵三中。除此之外,一些新創辦的學校發展時間都很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學校是由原來的中專學校轉型而來的,譬如:武威十八中,2004年由原武威師范轉型為獨立高中,以發展藝術特色教育為辦學方向。白銀市藝術中學,2011年在保留原甘肅省靖遠師范建制的情況下加掛白銀市藝術中學的牌子,以藝體特色教育為辦學方向。平涼師范學校,于2007年開始轉型,學校開辦了綜合高中班,招收全市初中應往屆畢業生,或音體美特長生。甘肅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之“黃金段”,地域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全省境內擁有敦煌文化、絲路文化、邊塞文化、隴東南歷史文化、河西走廊生態文化、蘭州都市圈文化以及甘南藏傳佛教文化等,還有甘肅特有的裕固族、東鄉族民族特色文化等,文化資源豐富,特色鮮明。豐富的文化資源等待更多的人去挖掘,需要更多的藝術學子通過自己的歌聲去吟唱、通過自己手中的畫筆去表達、去雕琢、去欣賞,更需要一批辦學層次高,社會口碑好的優質特色藝術學校來傳承發展。二是觀念滯后,創新意識不足。高中教育的整體部署是圍繞著高考來展開的,甘肅深處中國的內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后于發達地區,廣大家長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來供給孩子學習藝術。一些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至今也沒有將藝術生的高考成績納入當地教師的業績考核范圍,使藝術教育在夾縫中艱難的發展。藝術特色普通高中的生源只能在線下生中遴選,在根本上抑制了學校的創新發展。三是教學硬件和軟件資源匱乏,學校難以長足發展。藝術類教育相比較文化課教育而言成本要高的多,從全省各類藝術特色普通高中來看,在琴房、畫室、練功房、展演匯報廳等硬件建設方面與發達地區的辦學水平和層次相差甚遠。在教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課程管理等軟件方面,還在摸索之中,離科學規范辦學還有很大的差距。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編。《基礎教育法規文件選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
[2]天水師范學院.提高藝術教育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Z].
編號:200101.
[3]慶陽師專.高校與中小學、高校與所在社區融為一體的藝術教育群體[Z].編號:20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