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林
【摘 ? ?要】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目的,增加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增加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并及時的復習,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興趣 ?細讀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10
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很多老師覺得棘手的部分,教學效果往往難盡人意。原因一是文言文的語境久遠,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藝術價值的難度增加,一味地滿堂灌使得學生往往都是被動地在死記硬背,對文言文缺乏興趣。
原因二是文言文尤其是非歷史類的文言文,例如諸子百家和一些游記類古文以及凝練的詩歌等文言文,本身的閱讀難度較大,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避重就輕,只傳授大致意思,卻忽略了文本細讀的重要性。而語法,字詞的實用技巧難以在短期內掌握,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反復的運用,并且需要不斷的細讀、糾錯,如果教師知識一味的講解大概意思,學生一知半解,反而會導致學生出現錯上加錯,積重難返的情況。
原因三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得不到發揚,很多老師的教學往往只是向應試教育中可能出的題目靠攏,以題教學生,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在練習中深化理解文言文沒有錯,但這種功利的出發點往往蒙蔽了文言文教學的生動性深遠意義,使得學生的眼界僅僅局限在一題一文中,難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原因四是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少,老師只在內容上、手法上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言,這樣的互動多是有答案為前提的,并不是自由的,有些學生往往產生惰性心理,結果形成無益的公式化互動;有些教師則不注重互動,在教學上灌輸一通再誦讀一通,學生昏昏欲睡,半點興趣提不上來,而感興趣的同學產生惰性,不愿深入思考或想得太多。
針對這些文言文教學中的難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可以做出如下的改進:
一、增加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經過小學和初中的語文學習,再加上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指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翻譯,糾錯,然后老師可以給予學生正確的講解,這樣文言文教學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勇于獨立思考,包容學生翻譯失誤的行為,而不是使得學生過分依賴于教科書和參考書的解釋。教師要允許學生們發揮他們的思考,例如在學習《離騷》一文中,教師在教學“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一句時,要請學生們翻譯,如果學生們將“陸離”翻譯成今文“光怪陸離”中色彩繁多的意思,教師就可以順著學生糾錯,并將“陸離”的古今意義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就會明白為什么在此句中“陸離”的古意應當是“修長的樣子的意思”。如果學生們翻譯不夠準確,逐字翻譯或少翻漏翻時,教師也不用指責學生,應表示理解并及時解釋原因,并講解這種句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應當翻譯成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長我長長的佩帶,而不是逐字翻譯的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拉得長長的這么簡單,因為這句子是定語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陸離”即“陸離之佩”,“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教師此時還應強調文言文閱讀需要細致才能把握作者的更加高潔的品性,讓學生在好奇心的影響下更容易地掌握這種句型,使得學生既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又學到了知識,還明白細讀的魅力,從而對文言文產生探究的興趣。
二、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普遍聯系性,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優勢在于學生們在前一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古文常識,那么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目標中“積累、整合”這一目標的要求,教師應當將教學重點既放在增加學生的古文積累和課外積累方面,更應放在整合學生的知識系統方面,使學生零散的知識不斷的深化、產生聯系,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接近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例如在講一個字的意思和句法時及時的歸納總結相似的例子,或者與相異的例子進行對比。雖然這種教法被廣泛應用,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是集中的強加給學生,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舉一反三。在這個過程教師要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教法要更靈活。學生也在教師的吸引下會得到啟發,及時的用上曾學過的知識,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系統,也對文言文更加感興趣。
三、詳細介紹文章背景,并增加課外資料的引進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這一前提下,如果教師僅僅圍繞教科書照本宣讀當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有些學生可能已經通過自學掌握了書本上的內容,教師應該注意把握全體學生的學習要求,盡可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要引入課外資料,拓寬學生們的視野,使學生們從一篇課文的程式化學習中解放出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深度和印象,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講屈原的《離騷》時,學生們開始看到深奧難懂的句子時并不會特別感興趣,而高中學生對屈原的故事也并不陌生,所以教師應當將文章講得更具體一些,強調“無韻之離騷”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的崇高地位,強調這篇文章的影響力,它如何開一代之風氣的。然后老師可以介紹一下騷體產生的背景和它的魅力,這樣再進行文章的講解,學生們就會帶著對屈原的崇敬之情和對《離騷》一文的經久不息的魅力的好奇心進入文本。
四、適當的練習,及時地檢查學習效果
文言文教學比現代文教學更強調理解的準確性,所以適當的練習對于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水平和應用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隔段時間聽默寫字詞的意思,重復檢查學生的記憶效果,強化學生的記憶,讓學生記得對,記得牢,養成溫故而知新的好習慣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還可以按照艾賓浩斯記憶規律及時的復習,引申更多的內容。
現在高中語文教育思想不能僅僅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更應該注重教育的整體效果和實現教育培養人,指導人的行為的目的,所以語文教育應當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形成興趣并學有所獲,顯然,扎實的基本功是必需的,所以學生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應用,所以教師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還可以增加一些小練筆的學習任務,或仿寫或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記錄學習中的疑惑和思考等等。這樣的練習對學生來說是有益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意識,更加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使得文言文在現代在師生的教學活動中融古今為一體,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