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陽
摘 要:精品教材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精品教材即先進的教材,具有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以及反映當代課程建設與專業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的優點。精品教材建設凝聚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培養大量滿足國家和地方發展所需的高素質的人才。教材是完成教學內容的依據,聯系老師與學生的重要的橋梁,是老師傳授內容的載體,是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的重要的依據,是課程目標的具體的體現,也是教學課程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精品教材;教學質量;人才;基礎
1.市場上教材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陳舊古老。教材的外觀不斷地變化更新,但是教材的本質即教學的內容依然十分陳舊落后,存在著大量的“古董”現象。有的教材上仍然保留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數據資料,無法觀測出現今的發展狀況以及趨勢。
(2)教材建設單一,觀念陳舊,缺乏深化的改革。社會在發展,科技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以前的模式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禁錮學生思維的東西已經不再適合,而那種既注重學生素質培養,又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加強的教學模式是新的社會發展的需要。
(3)教材編寫層次單一,重點不夠突出。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數不甚數,但是質量上卻缺乏保證。平常我們常見的各個大學所用的教材除了教育部具有統一規定的之外,其他都是各個大學自己采用的教材,這些教材的教育質量和學生能否從中學到將來到社會上用得著的知識都是沒辦法保證的。
(4)現在的教材缺乏立體化的建設。教材配有固定的教材解析的現象在我們的國家各類學校隨處可見,然而這樣的現象導致的后果讓人難以想象,學生本該不受約束的思想卻被禁錮在了那本小小的教材解析上了,老師本該從不同角度為學生“解惑”的,可是也把教材解析上的思想強加給了自己。
2.市場中問題教材存在的原因
(1)教材更新與社會發展不同步。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的迅速更新連帶著某一些學科也在發生著變化,然而那些變化并不能夠很快地在教材之中得到更新,故而,導致教材內容陳舊古老。
(2)教材改革成本巨大。每一次的教材建設的改革都將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3)教材建設之中沒有突出樹立精品意識,沒用結合本校的特色學科。教材的編寫固定的常常就是只配備一套講義,并沒有配備多方面的內容,加之每一次教材或者教學的改革都會存在諸多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凡是需要改革的時候都會有試點的原因),因此許多學校都沒辦法付出太多的精力進行改變。
3.建設精品教材的建議
(1)關于教材的陳舊,為了避免教材陳舊的再次出現,可以實施這兩個方法。第一,制定出一個明確的教材選擇原則,原則上各個學校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只能在新華書店訂購國家教育部或者省級所規劃的教材使用,并且要優先選擇國家規定的教材內容,多采購獲得國家獎項的優秀的教材。第二,在教材的采購方面,可以根據教材性質的不同,進而采用不同的教材,來滿足學生的需要。避免教材陳舊落后的現象。
(2)對于精品教材建設來說,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師資力量,組織優秀、且富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資格頗深的教師對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不斷豐富課本的內容,在課本原有的基礎上深化改革,使得所要學習的內容不斷更新,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把握好新世紀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抓好重點,提高質量,與此同時結合本校的特色學科開展精品課程,編寫出優秀的符合新世紀發展的精品教材。
(3)應該抓住教材建設的重點,改變原有的教材單一的現象,將原有教材只配備一套解析的現象改變,采用多元化的教材解析,從各個角度提供參考,進而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開拓的能力,同時應該加上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內容,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符合現在社會需要的、創新型的新人才。
(4)加強教材立體化建設,需要我們在教材的建設上不斷地創新,打破傳統的方式即每人一本教科書外加一本教材解析的方式。我們要創新,可以不僅有主教材還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編寫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輔助性教材,在傳統的媒介上也可以有創新,不僅僅只有紙質版的教材,還可以推出類似音像制品以及電子與網絡出版物相結合的多媒體教材,不斷豐富教材形式的多樣化,做到內容與外在一起改變。
參考文獻:
[1]李生娟,王樹林,徐 波,李來強.素質教育與過程原理課程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07).
[2]鄧 斌.深化教學改革 加強物理化學省級精品課程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09).
[3]陸宜清.高等數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