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簡要論述公共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過程中重要功能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了公共圖書館的具體形式以及其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發展策略
[作者單位]李貞,中國傳媒大學。
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價值已是不爭的事實。1997年1月,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廣播影視部、新聞出版署、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9部門聯合發出的《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200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開始負責承辦“全民讀書月”活動,每年都會在不同地區的圖書館舉辦以“閱讀”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并號召其他地區定期開展“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全民讀書月”活動、各類專題展覽、社會公益講座、讀書演講或是地方優秀文化讀物評選活動等,由此激發人們的閱讀欲望,推動全民閱讀的發展。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自2005年以來,我國全民閱讀率、閱讀時間和閱讀書籍的數量呈現逐年遞減的態勢。這充分說明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活動尚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一、公共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中的獨特價值
1.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
全民閱讀活動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機構、協會和民間組織、出版商和書店、傳媒機構以及圖書館的共同作用,才能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其他機構相比,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是在各級地方政府、圖書館協會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核心目標在于為人們提供一個讀書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其讀書的習慣和愛好,由此推動全面閱讀的發展;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也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專業性、免費性以及資源豐富性的特征,由此決定了其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倡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的角色和作用。
2.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的文獻資源保障中心
在各級政府和圖書館協會的推動下,公共圖書館不僅具有豐富的館藏,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書籍閱讀需求,而且可以憑借書籍內容的多元性、系統性,以及公共圖書館形式的多樣性,特別是文獻信息的可檢索性特征,推動全面閱讀的發展,甚至可以被視為全民閱讀的文獻資源保障中心。1987年,我國擁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840座,藏書890萬冊。2011年,全國共有縣級以上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2952座,藏書6.9719億冊。這充分彰顯公共圖書館廣泛的普及面和豐富的書刊數量,這是其他資源主體無法比擬的。
3.公共圖書館是保障公民平等閱讀的場所
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公益性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以公平、平等的原則向所有區域的民眾開放,由此保障人們平等獲取知識或者是進行平等閱讀的權利。2006至2007年間,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包括杭州圖書館、深圳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在內的數百家公共圖書館以免費的方式向公眾提供書籍閱讀服務,因此,2007年也被稱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大規模、快速邁入免費時代的“元年”。這充分展現了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特征,有效地維護了廣大民眾平等接受服務的權利。
4.公共圖書館利用專業知識指導全民閱讀
當前,我國圖書出版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雖然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圖書資源,擴展讀者書籍選擇和閱讀的空間,但同時也造成讀者的選擇障礙,即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擇一本高質量、高水平并且適合自己的書籍成為人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公共圖書館傳統上都有閱讀指導服務,如設立專題書架、編制推薦書目、推薦閱讀材料、給予閱讀建議,甚至是給特殊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等,有助于增強讀者的分析辨別能力,提高讀者的讀書質量和效率。
二、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的形式
目前,公共圖書館呈現多樣化形式,有助于拓展讀者覆蓋面,并滿足不同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首先是鄉鎮社區圖書館,即在鄉鎮地區建立起來的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固定閱讀場所和特殊閱讀服務的公共圖書館。這類圖書館主要由縣級政府財政部門撥款建立,是我國最基層的公共圖書館形式。鄉鎮社區圖書館面對普通的、廣泛的城鎮民眾,不僅擁有廣闊的覆蓋面,而且直接決定人們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次是流動性圖書館,主要是以城市盲點區域和城市周邊群眾為主要讀者群所建構起來的固定流通點模式和巡回流通點模式。這是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中比較靈活的一種方式,因其服務的就近性和便利性,從而在城市快速擴張的情況下,深受城市邊緣群體的青睞。特別是近年來以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智能流動圖書館的研發和使用,實現了異地現場辦證、書目查詢、數字資源下載、圖書借閱“訂單式”服務、網上閱覽、電子文獻傳遞等功能,從而極大地增強了流動性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
再次是自助性圖書館,即設置在城市街區中候車廳、公共廣場、大型賣場中的24小時自助借還書系統,被稱為 “圖書館ATM”。一般來說,讀者只需辦一張借書卡,便可以自行操作借還書、查詢、預借、續借等服務。基于其服務便利性、時間自由性的特征,由此受到都市人群的極大歡迎,被視為“第三代圖書館”。
最后是無障礙數字圖書館,即通過全文閱讀的電子圖書的查詢、語音導航、內容跟隨朗讀等功能,為聽障、視障人士提供一種獨特的書籍閱讀服務。這既體現了公共圖書館的人性化特征,也保證了其廣泛的覆蓋性閱讀推廣目標。
三、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的策略
公共圖書館一方面具有多樣化的形式,由此滿足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書籍閱讀需要;另一方面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服務優勢,從而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價值。然而,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想發揮其在推動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應有的功能價值,必須注重以下幾方面的發展策略:
1.拓展公共圖書館的覆蓋范圍
據統計,目前我國46萬人才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全國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的數量僅為0.27冊,持有全國公共圖書館讀者證的人數為582萬,僅占全國總人口的0.47%。而美國則平均1.3萬人擁有一家圖書館,持證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72.1%;英國是平均一萬人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持證人數占到總人口的58%。這充分說明我國公共圖書館存在覆蓋范圍小、資源不足的問題,由此極大限制了其在激發人們閱讀興趣、滿足人們閱讀需求、提供良好閱讀環境過程中的功能價值。因此,我國應加快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數量和規模,拓展其覆蓋范圍。
2.加快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升級
伴隨著以手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普及,人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手機、電腦、iPad、MP4、電子書之類的移動終端進行閱讀活動,掌上電子書、網絡文學、博客圖書、數據庫搜索、電子雜志等都是在此環境中所產生的閱讀形式。這充分彰顯了人們當前的閱讀習慣與閱讀特征。在此情況下,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快自身的數字化升級,不但要實現紙質書籍作品向電子書籍作品的轉變,而且要加快公共圖書館內無線網絡的發展,使讀者能夠自由地下載各種電子書。公共圖書館還應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彼此間的聯系,實現圖書資源的互通有無和資源共享,以及整合網絡資源為讀者提供導航服務等,由此方便讀者的閱讀活動。
3.實施家庭與社區閱讀推廣計劃
一位德國教育家曾明確提出:如果一個人在13至15周歲之前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那么以后也就很難再找到閱讀的樂趣,閱讀的大門將會永遠對他關閉。這充分說明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共圖書館應當注重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社會閱讀和家庭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提供豐富的青少年書籍資源,營造良好的書籍閱讀環境。同時,推廣科學的早期閱讀理念和閱讀方法,指導家長和教師有效參與和分享,使青少年從依賴閱讀走向獨立閱讀,潛移默化地培養其閱讀習慣,為將來的終身學習行為奠定基礎。
4.加強對閱讀書籍的宣傳策劃活動
從某種程度來說,人們雖然已深刻認識閱讀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價值,但仍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引導,由此真正地促成其現實的閱讀行為。在此情況下,各個區域的公共圖書館不僅需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之類的大眾媒介形式,加強對書籍閱讀活動的宣傳活動,也需要策劃、開展各種各樣的書籍閱讀活動。比如“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精品書籍推薦”活動,各類專題展覽、社會公益講座、地方優秀文化讀物評選活動等,從而吸引民眾的眼球,激發其閱讀興趣。
總體來說,公共圖書館作為推動全民閱讀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理應明確自身的服務理念,迎合社會發展趨勢,抓住讀者閱讀習慣,以此不斷地變革自身的服務內容與服務模式,由此才能真正發揮其在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應有的功能價值和意義。
[1]李超平.公共圖書館宣傳推廣與閱讀促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洪文梅.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活動中的作用和對策 [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