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志
摘要:互聯網金融已經經歷了多個階段,包括企業融資、網上銀行、個人貸款、第三方支付等多階段,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接受,成為了我國金融行業的重要有生力量。文章分別從商業銀行應對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的關系予以正確處理;以客戶為中心,變革創新產品;借助互聯網平臺,及時高效滿足客戶需求等方面深入探討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時代對于傳統金融行業的革新和滲透,體現出了互聯網“分享”、“協作”、“互助”、“平等”、“開放”的精神,正在深入影響到傳統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基于移動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基礎上而產生的新業務,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金融業與互聯網之間的簡單“1+1”結合。互聯網金融已經經歷了多個階段,包括企業融資、網上銀行、個人貸款、第三方支付等多階段,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接受,成為了我國金融行業的重要有生力量。本文就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進行探討。
一、商業銀行應對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的關系予以正確處理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各類第三方支付機構層出不窮,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商業銀行作為數據積累較為豐富、科技較為先進、技術力量較為強大、資金力量較為雄厚的金融機構,更應該要對這一領域的商機進行充分挖掘,以便能夠在互聯網時代占據大數據的制高點。
(一)提升支付產品的競爭力
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首先會體現在支付產品的競爭。第一,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其傳統的線下優勢,可以開發出能夠同時對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予以融合的支付產品,進而以期逐步占據線上市場。第二,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其傳統的融資優勢,積極開發出一系列能夠同時結合融資和支付于一體的金融支付產品,基于不同的客戶階層、不同的客戶需求來提供相應的有差異化的融資金融服務+支付金融服務。第三,互聯網金融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移動支付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熱點,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潛力,商業銀行應該抓住基于,盡快占據這塊客戶粘性最大、支付頻率最高的移動支付市場。商業銀行要通過不斷地創新支付產品服務來逐步積累客戶信息,占據互聯網金融市場,為日后信息化銀行的構建提供大量的基礎數據。
(二)對信息系統予以整合和改造,提高內部數據共享程度
阻礙商業銀行向大數據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內部數據共享程度不高,已經對商業銀行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屏障,針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應該對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用功能與介質的組合來進行定義,而不是過去那種以產品為基礎。例如,無論是網銀支付,還是信用卡支付,亦或者借記卡支付,其實它們在信息系統底層都是相同的,都是只具有透支功能、支付結算功能、存款功能,無論客戶選擇何種支付方式、何種介質,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對這些介質進行整合和改造,提高內部數據共享程度,這樣一來,既能夠為客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服務功能和金融產品,又能夠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效率,簡化服務流程。若商業銀行能夠率先完成這種變革,那么必將會成為最佳的金融服務提供商。
(三)向合作者開放與共享數據
市場經濟準則表明:封閉的商業生態鏈的市場競爭力遠遠比不上共享數據、彼此開放的商業生態鏈。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數據的共享與開放,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得以延伸,能夠實現業務優勢互補和客戶資源共享。
二、以客戶為中心,變革創新產品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要以此為契機,對包括互聯網平臺、信息技術等在內的技術手段進行綜合利用來深入變革創新產品,但是服務創新都需要樹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對廣大客戶的滿意度和需求度進行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一方面得益于業務的創新,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服務過程和服務模式的簡捷、完善,例如余額寶、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就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因此,商業銀行也應該向互聯網金融機構學習,以客戶為中心來變革創新產品,以此來獲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風險可控是變革創新產品的基礎,商業銀行務必要成立專門的研發小組,所研發出來的金融產品也要與社會需求、商業銀行的運營實際情況相符合,在經過試行階段、論證階段驗收合格之后再向市場推廣。例如招商銀行在2014年推出了“微信銀行”,交通銀行在2013 年推出了“交博匯”金融產品,中國建設銀行在2012年推出了“善融商務”金融產品,基本實現了手機銀行業務功能或者電子商務平臺業務功能,獲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
三、借助互聯網平臺,及時高效滿足客戶需求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方面都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但是由于體制等多種原因影響而對客戶需求較為麻木,而互聯網金融卻趁機而起,用貼心的服務和創新的產品贏得了客戶,占據了市場份額。針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應該要借助互聯網平臺來重新贏得客戶的滿意和信任,對現有業務進行鞏固,對新型業務進行創新,以便能夠對客戶需求予以高效滿足。招商銀行就是國內目前在互聯網金融方面起步較早的商業銀行,其借助于多年積累下來的信用優勢,在2013年 9月推出了P2P 網絡貸款平臺,拓展了其在P2P 市場的份額;中信銀行為了對其跨行收單、NFC 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新型業務的市場占有率,于2014年推出了“異度支付”業務,集生活增值服務、支付轉賬服務等多種業務于一體,涵蓋了交通罰款代繳、在線購買保險、在線購買演出門票、在線購買電影票、手機充值、游戲充值、在線購買彩票、在線購買機票等功能,用戶只要通過“異度支付”業務就能夠在1分鐘之內用手機購買電影票;用戶只要通過“異度支付”業務就能夠在和朋友聚餐之后,用手機輕松一掃朋友手機屏幕上的二維碼,就可實時完成“AA制”付款,無需拿出銀行卡;用戶只要通過“異度支付”業務,輕輕搖一搖手機,就能夠買下五注雙色球彩票……,能夠為廣大客戶最大限度提供跨銀行、跨支付平臺的生活化服務及普惠金融服務,此外,“異度支付”業務的辦理門檻較低,中信銀行的金融商城用戶、移動銀行用戶、個人網銀用戶可以直接登錄,不需要再另行注冊;而其他商業銀行的客戶也可以使用中信銀行的“異度支付”業務,只需要手機號即可注冊使用,可以在全網實現跨行支付,無需開通手機銀行或者網銀,只要你手持的是銀聯卡,那么就能夠實現實時互轉,且免收手續費。類似此類的創新型業務品種還包括“直銷銀行”(北京銀行)、“互聯網金融技術創新實驗室”(中國農業銀行)、“民生電商”平臺(中國民生銀行)等。 可以明顯看出,商業銀行若能夠借助互聯網平臺,及時高效滿足客戶需求,那么必將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結語
總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商業銀行務必要加強自身的經營與管理改革,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卓,徐榮貞.民間資本與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基于 P2P 網絡融資新模式[J].會計之友,2012(21).
[2]汪興隆.非不能也 實不為也——駁“大中型商業銀行天然不適合小微企業金融服務”[J].武漢金融,2012(09).
[3]李廣明,等.P2P 網絡融資中貸款者欠款特征提取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1 (01).
[4]何娟,沈迎紅.基于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云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07).
[5]張超.國內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3.
(作者單位:濟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