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苗苗
摘要:從當前形勢來看,世界上不少國家為了鼓勵出口,都實行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從歷史淵源上看,不同于發達國家,中國的出口信用保險起步較晚,相對落后,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據此,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根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以此推動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的進步,促進出口貿易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出口信用保險;問題;對策
出口信用保險是承保出口商在經營出口業務的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風險或進口國的政治風險而遭受損失的一種信用保險,是國家為了推動本國的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非贏利性的政策性保險業務。最近幾年,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發展較快,成就可喜。然而,和世界上的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出口信用保險不僅相對落后,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
一、當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現狀分析
(一)保險基金規模較小
2011年前,中國信保建立有出口信用保險風險基金,資金總額約為5億美元,款項來源為財政部。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根本無法滿足出口發展的實際需要,與中國信保的承保規模大相徑庭,十分不符。根據相關規定,風險基金充足率的最低標準為5%。但是從中國信保的實際情況來看,截至到2004年年底,其未了責任就超過了100億美元,遠達不到5%的最低標準。如果將因政策導致的虧損掛賬納入衡量因素,那么根本無法達到該項標準。雖然當前中國信保已通過政策的頒布與出臺,以及采取各項有效舉措,在很大程度上為風險基金提供了較大保障。然而,從實際結果來看,當前的風險基金補充機制仍然存在較大漏洞和弊端,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相關出口保險公司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基于推動中國信保繁榮發展,使風險基金充足率更加合理的視角,理應對當前的風險基金補充制度進行不斷完善。
(二)評估渠道來源不夠多元化
當下,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熾化階段,大多數出口企業為了提高企業效益、提升貿易額、爭取到更多訂單,都會傾向于選擇賠賬類(OA)進行結算。然而,它嚴重依賴于國外買家信用風險評估機制。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信保獲得的有關風險的資訊主要源于外國資信渠道和相關企業。他們提供的資訊報告常常出現信息缺失的現象,有的時候甚至與出口公司提供的買家資訊存在較大沖突,或與其他調查機構提供的報告完全不一致。從根本上說,我國信保尚未建立客觀、可行、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作為結果,相關出口公司獲得的國外買家風險資訊不夠精確,不能對其他國家的其他買家進行準確、合理的風險評估,也就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銷售政策。
(三)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普遍不高
當前一段時間,雖然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發展勢態良好,然而根據相關報告,其出口信用保險外貿支持率仍然較低,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遠遠低于韓國外貿支持率的140%,日本的50%和英國的45%。
(四)出口信用保險費率和賠付率居高不下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短期和中長期的險費率分別為0.8%和4.9%,而且居高不下,遠遠超過了全球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出口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例如非洲和南美等的費率更是超過了2%。根據政府相關部門的統計結果,中國出口公司的利潤率停留在5%的水平,而與此極不協調的是居高不下的保險費率。在此背景下,不少公司基于對企業效益的理性判斷,望而止步。從整體上看,當前中國的高額的保險費率極大地加大了企業的經濟負擔,不利于中國出口貿易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當前中國的出口信用保險賠付率也居高不下。僅從2012年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賠付率竟然達到了115.3%。雖然在后面的接連幾年中,賠付率都有所下降,但是從總體來看,仍然處于較高水平。尤其是2014和2015年,因受金融危機影響,賠付率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就會發現,賠付率之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居高不下原因在于,出口信保規模不夠,而且集中在幾個規模較大的保險標的上,作為結果幾乎無法分散風險。這一現象帶來的后果就是,出口信保企業無法大幅擴展其經營規模,為各類保險項目的開發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嚴重地制約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的長遠發展。
(五)開展業務種類極不協調
具體來說,中國的出口信保大部分為短期信保的相關業務,其他業務不僅相對較少,而且就是已經開展的業務也十分不完善。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達國家大部分為中長期信保業務,而且政府對其進行大力扶持,予以投資。具體數字顯示,中國的短期險增幅迅速,中長期險發展較慢,增幅有限。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的多項信保業務,例如投資及擔保業務都尚未或則和剛剛開展,開展時間短,經驗不足,經辦業務數額規模較小,比例較低,無法達到既定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出口信保的繁榮、平衡發展。
二、改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的相關對策
(一)提高財政扶持力度
從本質上看,出口信保隸屬政策性保險的范疇,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理應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黨中央政策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各級政府必須建立并不斷完善相應的風險補償基金,對其進行大力扶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出口公司相關的保費支出予以補貼,做到政策的始終如一,而且能夠根據出口企業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時調整政策,使政策始終保持合理、客觀、可行。與此同時,針對出口國家的不同和具體出口產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補貼比例。
(二)使出口信保費率更加合理
如前所述,當前從中國國內出口貿易的實際形勢來看,信保費率明顯過高。對此,應該使出口信保費率保持合理,以此使政策導向功能得到有效發揮。特別是對那些能夠大量解決就業問題,提供眾多就業崗位,而且融資手段受限的規模較小的企業,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理性扶持。一方面采取各種可行措施,在整體上使費率下降,另一方面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靈活調整定價政策,對那些賠付率低的出口公司給予更低的費率。
(三)對出口企業相關的產品進行深入研究
從整體上看,要想實現對境外風險的有效監測,出口信保企業一方面可利用風險監管手段予以檢測,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海外資信評估機制完成相關操作。與此同時,還可以和有關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獲取完善的服務和其他各項支持。具體來說,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允許企業根據信保證明差額核銷獲得退稅優惠。第二,買斷型保險融資收匯進行出口收匯聯網核查,最終達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匯率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的目的。要想做到以上幾點,就必須調動中國信保、媒體和商業協會的力量,徹底地貫徹落實出口信保的相關政策。
(四)推動出口信保業務的市場化
當前,從世界其他各國的出口貿易情況來看,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推行了信保業務的市場化。部分專業的信保企業經營項目比較靈活,免于國界的制約,甚至能夠承保部分政府組織無法開展的業務。根據發達國家推行信保市場化的經驗可知,該種做法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滿足了出口企業的實際需求,促進了出口貿易的發展。對此,中國必須努力學習相關國家的優秀經驗,建立并完善出口信保業務的市場化,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大力扶持經營完善的商業保險機構,在資信業務等方面首先推行市場的運行方式。
三、結語
出口信用保險對于進出口貿易具有保駕護航的作用。在當前國際金融動蕩的背景下,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業務,能夠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海龍,楊匯潮,江生忠.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作用研究[J].保險研究,2013(10).
[2]林斌.出口信用保險政策調整對我國外貿出口影響的動態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3(08).
[3]何慎遠,李斌,龐淑娟.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對出口促進作用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05).
[4]王靜.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J].國際經貿探索,2010(02).
[5]谷祖莎.對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分析及發展思考[J].商業研究,2005(08).
(作者單位:青島市黃島區珠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