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波
摘要:實現中高校教師專業化是我國教育行業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在分析我國師范院校舞蹈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舞蹈教師專業化所面臨的問題,指出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應包括專業道德、專業技能、理論水平、組織能力以及專業自主等方面的內容,并提出了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完善師資培訓制度、建立新型考核模式以及采用反思教學等措施以促進師范院校舞蹈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專業化 教師 舞蹈 教育
教師這一職業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系人類社會古老而永恒的職業活動之一。中國古人認為,即使在尚未開化的年代,教學就已經是人類的重要活動,故有“伏羲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神農氏制耒耜,教民農作”的說法。到了唐代,專門的教學活動已經比較發達,對教學的認識也更有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樣準確精彩的描述。但受小農經濟的影響,我國教師一般由有文化的人兼任,在古代,中了秀才便有設館授徒的資格,而在現代,上了大學即可為人師的觀念也普遍存在。直到20世紀下半葉,受西方教育改革思潮的影響,我國才開始提倡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因此,我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可說任重而道遠。
另一方面,由于國內教育體制特殊,高考考試科目的設置往往可影響到中小學教育的基本格局。受高考制度的影響,我國對中小學學生考核的重點系語言以及科技知識,而舞蹈等藝術長期以來都列為非考試的科目,導致學校也將其作為輔助甚至娛樂性質的學科進行教學,在師資與教學經驗的儲備方面都相對薄弱,對中小學舞蹈教師專業化的研究更是處于萌芽階段。而師范院校是專門培養中小學舞蹈教師德搖籃,故而高校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技能”“求實創新”等專業情操的提升,將影響我們一代代少年兒童。相比其它專業,如何借鑒相關經驗以推進師范院校舞蹈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其任務更為艱巨,也更顯急迫。本文將從如何促進教師自身發展這一角度對師范院校舞蹈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師范院校舞蹈教師專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般認為,所謂教師專業化,系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根據這一概念,我們師范院校舞蹈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至少還存在以下障礙:
(一)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理論研究薄弱
由于音樂舞蹈的專業特殊性和我國各大音樂院校注重專業技能的系統化以及表演方面的培養影響,使我們師范院校教師也向之看齊,加上我們的教師基本上畢業于各大音樂院校,受其影響較大,對教育理念、文化素養和理論研究則重視不夠。以前,小學舞蹈等課程往往由非專業教師兼任,只要完成基本訓練課和比賽任務就達到目的。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這一現象目前已有所改善,很多學校已設定了專職的藝術教師崗位,而面向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專業在高校也已經逐步開設,但由于很多高校舞蹈教師大多畢業于各類音樂院校及非師范專業學校,所受的教育與訓練大多系成人化的專業舞蹈,對小學舞蹈的特點、小學生心身發展的規律以及認知能力等理論知識相對貧乏。而由于其學歷層次也不高,工作后很難開展對舞蹈教育的相關研究,容易形成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局面。因此,師范院校舞蹈教師專業人才缺乏、理論研究薄弱的情況已成為實現其專業化和學科建設一大障礙。
(二)師資保障體制有待完善
師資的引進、培育與考評機制對教師團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師資的引進與培育上,學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能強、學歷高,獲獎多和科研成果上,對舞蹈教師教育關注較少。而在科研方面又和其他學科一樣要求,眾所周知,音樂舞蹈類人才大部分都重技能輕科研。而在外出深造、晉級評優等方面,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向其他容易出成果的學科傾斜,隨對舞蹈學科師資建設有所關注和投入。但給人感覺只是學校完善學科建設而已。但對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沒有真正認識,使舞蹈教師地位的邊緣化,職業榮譽感進一步降低。長此以往,往往導致其進取心喪失而成為專業化的阻礙。因此,如何改善教師的引進、培育與考評方式,從制度上為舞蹈教師提供保障,是實現其專業化的必要條件。
(三)專業信念淡薄,專業情操有待提升
人才缺乏與體制的不完善系阻礙舞蹈教師專業化外部原因,而專業信念淡薄與專業情操的喪失則是其內在因素。由于社會普遍(包括部分舞蹈教師)認為舞蹈只是一種娛樂性質的課程。故大部分教師專業信念淡薄,在舞蹈教學方法上采取一種隨波逐流的態度。上課時按部就班,缺少挑戰傳統、銳意創新的勇氣,很少對教學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更鮮有人能針對舞蹈教學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構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同時,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舞蹈教師社會地位偏低,使其職業榮譽感、責任感與事業心也隨之下降。更一些教師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喪失了專業操守,為迎合家長的需求與奪取獎項,不顧小學生身體與生理發展的規律,對孩子高、難、專的舞蹈要求而進行技能式教學,給學生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我國小學舞蹈教師專業化建設的內容
教師專業化是一個關系到社會保障制度、教育體制、辦學理念以及教師發展等各個層面的系統工程,且各層面之間相互影響,關系錯綜復雜,但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專業能力,加強專業道德與專業情操,拓展專業知識與專業視野,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斷走向成熟。因此,其核心無疑是如何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從這一角度而言,小學舞蹈教師專業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專業道德
教師一向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國古代即有“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說法,教師的專業特性首先以道德要求為基礎,故培養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專業化的前提條件。恪盡職守、誠實守信、謙遜抑己、公平公正、熱情和藹等人格和職業道德品質可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師德往往溢于教師言表之中,對學生心靈與品格塑造有難以估量的作用。舞蹈作為一門以身體動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科,教師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之力尤為重要,只有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才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因此,要實現舞蹈教師的專業化,首先必須注重師德的培養。
(二)專業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對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實現教學創新都至關重要。目前的小學舞蹈教師一般來源于藝術學校,他(她)們受到長期的專業培訓,有良好的舞蹈表演與才藝展示技巧。但舞蹈的表演與才藝展示注重的是舞者的自我表達,而舞蹈教學則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更多地注重如何溝通、交流與互動,最終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小學舞蹈教師面臨著如何有效地將“所知”轉化為“所教”的任務。一般而言,這一任務包括如何嫻熟地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成功地完成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后輔導、教學點評與教學研究五方面的內容。每一位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的水平,就必須結合教學技能發展的規律,在上述五個方面不斷探索與創新,達到教學技能專業化的目的。
(三)教育理論水平
舞蹈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而是一個與學生溝通、互動以及相互啟發的過程。因此,作為舞蹈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生理與心理發育的規律,并對人類的認知理論有較深刻的理解。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對以“研究教學的現象、問題,揭示教學的一般規律”,并“利用和遵循規律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技術”為目的教育教學理論有相當程度的研究。受學歷與專業背景的影響,大部分小學舞蹈教師實踐水平較高而理論水平相對薄弱,這一現象已成為制約舞蹈教學改革的瓶頸。因此,要實現小學舞蹈教師的專業化,如何提高理論水平,實現其教學理論水平的專業化,便成了不能回避的問題。
(四)班級領導和組織能力
舞蹈教學是一個教學、訓練和教育的綜合過程,相比其它文化課程,在教學場所、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學生可能要頻繁走動,隊形經常變動,授課形式要不斷變化……因此,教師的班級領導和組織能力尤為重要。在課堂上,領導與組織能力強的教師可做到成竹在胸,面對復雜多變的課堂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可實現教學各種因素與環節的有機地連接,最優化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而駕馭能力差的教師可能會應課堂復雜多變而缺乏自信,導致教學環節紊亂,并最終在學生心目中喪失權威性。可以說,教師班級領導和組織能力的高低是小學舞蹈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五)專業自主決策權
教師是否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決策權,是學術自由和教師專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教師而言,只有對教學理論有深刻的理解,對教學技能有充分的自信,教師才敢于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制定相關的教學與進行教學實踐。而對教育制度而言,只有充分尊重教師的自主權,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的體制,才稱得上成熟與完善。小學舞蹈教師的專業自主權體現在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訓練內容、選擇教學方式、編排舞蹈、制定考核指標等方面。只有在上述方面有較高的自主權,才能避免因循守舊的老路,不斷推陳出新。
三、推進我國小學舞蹈教師專業化的途徑
我國小學舞蹈教師的專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要實現小學舞蹈教師的專業化,最重要的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整體水平。針對目前小學舞蹈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樹立終身教育理念
“終身教育”的思想由朗格朗于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上正式提出,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教師以教書育人為職責,按理應成為終身學習的先導。但目前,由于國內小學屬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范疇,舞蹈又屬于輔助性課程,小學舞蹈教師沒有升學的壓力,其競爭意識相對淡漠,導致舞蹈教學方法陳舊,內容單一,甚至出現一個舞蹈組合教上數年不換的情況。因此,要實現小學舞蹈教師的專業化,首先應打破“一朝藝成便終生受用”的思想,將自身素質的提高看做一個動態過程,樹立終生教育的理念。
(二)完善師資培訓制度
樹立終身教育理念,讓教師從思想上了解終生學習的重要性。而要貫徹這一理念,則需要相應的制度支撐,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就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長時間單一的教學方式會固化人的思維與行動。教師思想上的惰性,往往也是因很少接觸外面的新思想所致。因此,如何完善師資培訓制度,使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推進教師專業化重要途徑。就小學舞蹈教學而言,與高校舞蹈學以及教育學專業的合作,成立固定的教學培訓基地,利用高校咨詢發達,理論研究水平高的優勢,不斷提高小學舞蹈教師的水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在高校這樣一個更具開放性,更具前瞻性的教學環境的熏陶下,教師既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又可把自己所從事的小學教育放在“教學鏈條”中的一環中去思考,更深刻地體會到小學舞蹈教育之目的與任務,從而在教學技能與理論水平兩方面均得以提高,達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之目的。
(三)建立“學—教—研”一體化的考核模式
除了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模式,也是落實“終身教育”理念的另一有效方法。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考評教師的指標。這一考評方式促使教師致力于教學而忽略了自身理論水平的提升。但舞蹈教學并不是一個孤立的體系,也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授課行為。只有從理論上明白少兒生理與心里發展的規律,深刻認識到教學手段與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相符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才能遵循客觀規律,做到不徐不疾,達到以舞蹈藝術促進小學兒童心身健康發展的目的。而讓教師外出學習以及參與教學研究,可促使教師接觸與了解舞蹈專業與舞蹈教學的新動態,不斷深化、完善以及更新自己的教學理論體系,從而借鑒、吸收甚至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合理的教師考核制度不但要追求教學效果,而且應將教師的培訓以及研究納入考評體系,建立“學—教—研”一體化的考核模式。
(四)善用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包括對課堂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以及因課堂交流而產生的“課堂機智”的反思與總結,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通常被新進教師所采用。實際上,這一方法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總結教學中的長處,也可促使經驗豐富的教師實現自我突破。比如,在小學舞蹈教學過程中,因學生初諳人事,其頑劣調皮常常會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而其天真活潑也會給教師帶來驚喜與啟發。如果舞蹈教學過程中能善用教學反思,積累日常的點滴,將逐步實現實踐經驗的系統化與理論化,使教學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所謂“思之則活, 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促進其專業化成長,值得在小學舞蹈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實施。
上述四方面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通過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時刻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可讓教師知自己之不足,明白不斷鉆研的必要性;通過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可改善我國小學教師學術水平普遍較低的狀況,為教學研一體化提供前提條件;而教學研一體化又可為自覺參與培訓提供內在的驅動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有更專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目前,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共同趨勢。但在國內,不論在理論認識還是在教學實踐上,我國小學舞蹈教師的專業化還是一個新的課題。鑒于目前我國小學舞蹈教師的總體水平,其專業化發展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教師本身、相關的教育研究者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僅僅從如何提升教師水平這一層面上對舞蹈教師專業化進行簡單了論述,要推進這一過程的進程,還需進一步從學理、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基金項目: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省級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本科層次復合型小學舞蹈教師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2009(417)。
參考文獻:
[1]趙中建.美國80年代以來教師教育發展政策述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9).
[2]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06).
[3]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01).
[4]梁忠義,羅正華.教師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熊耕.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制度的特點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