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豪 蔡丹敏 劉小妮
摘 要:通過調查廣東某民辦高校學生拖延行為,了解其拖延現象特點并提出相應對策。采用Aitken拖延問卷調查443名該校大學生,研究結果:1.男女生在拖延行為上差異不顯著。2.不同年級的拖延行為差異顯著,其中大二年級拖延得分最高。3.家庭來源地和是否獨生在拖延行為上差異不顯著。4.不同專業在拖延行為上差異顯著。5.約有95.5%被調查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為。研究結論:1.大二年級是大學生拖延行為由低到高迅速增加的轉折期。2.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的拖延行為有不同的特點。
關鍵詞:拖延行為 民辦高校 Aitken拖延問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011-03
1 研究背景
在生活中,拖延現象普遍存在,如做事磨蹭、上課遲到、今日的事拖到明天做等等,拖延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困擾,比如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失去了一些珍貴的工作或者學習的機會,拖延還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長期拖延將會引發焦慮、內疚自責等負面情緒,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1],不利于心理素質的提升。
而最能反映拖延這種現象的就是拖延行為。拖延行為是“推遲既定任務的非理性傾向”[2],Solomon(1984)[3]等指出拖延是不必要地推遲任務以至于產生主觀不適體驗的行為。而大學是我們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所以大學生的拖延行為非常值得關注。
許多關于大學生拖延的研究都發現拖延行為在大學校園普遍存在,Ellis和Knaus(1977)估計95%的大學生在開始或完成一項任務時存在刻意的拖延,而70%的學生有經常習慣性拖延行為[4]。拖延之所以這么普遍,其中一個原因是拖延可以讓我們逃避,逃避繁重的工作、任務或壓力。
通過對廣東某學院學生拖延現象進行研究,了解民辦大學學生拖延現狀,可以為民辦高校的學生拖延行為的干預和指導提供參考依據和對策,提高他們對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和心理素質。
2 對象與方法
2.1 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廣東某民辦高校本科生,共發放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504份,回收有效問卷443份,有效率為87.9%。其中男生166人,女生277人;大一為114人,大二為151人,大三為97人,大四為81人。
2.2 研究方法
采用Aitken拖延問卷(API),Aitken拖延問卷是Aitken在1982年編制的一個用于評估大學生長期持續拖延行為的自評量表。由19個條目構成,采用5點計分法。該量表的中文版本在我國大學生中應用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5],采用α信度系數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顯示,本問卷的信度系數為0.816,具有較高的信度。
2.3 統計處理
將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錄入Excel2003,將數據導入SPSS17.0,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使用的統計方法是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大學生拖延行為狀況分析
由表1所示,大學生的拖延總分為50.92±9.69,最低分為23,最高分為82。
參考楚翹[6]等人的統計方法,對問卷題目得分進行深入分析,如果一份問卷有一題得分大于或等于4則記為1分,兩題則記為2分,以此類推,把大于或等于4的項目作為拖延表現的陽性項目。發現民辦大學生陽性項目得分最高為19,最低為0,平均分和標準差分別為4.993±3.404,陽性項目得分越高,拖延行為越多,程度越強。民辦大學生中20人(4.5%)陽性項目得分為0,沒有表現出拖延行為,其他的423人(95.5%)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為。
為了更深入了解該校大學生的拖延現象,統計得分高于4的拖延項目,排名前五的分別是:“我很愿意去參加一個關于如何改變拖延行為的研修班”(45.2%),“我常常會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拼命地趕任務”(44.3%),“我總是要在最后期限即將來臨時才會認真做這件事”(44%),“我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總是磨蹭很久”(42.4%),“當考試期限逼近時,我常發現自己仍在忙別的事”(37%),數據說明大多數民辦大學生非常想了解改變拖延的知識,后面的幾種拖延行為都凸顯了民辦大學生在時間管理方面做得不足。
3.2 不同性別大學生拖延總分的差異分析
從表2可知,男生的拖延行為平均分為51.012,標準差為9.629;女生的拖延行為平均分為50.866,標準差為9.743。男生與女生在拖延行為總分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t=0.153,p>0.05)。但是在“當有一個重要的約會時,我會提前一天把要穿的衣服準備好”,男生得分(2.69±1.225)顯著高于女生(2.29±1.119)(t=3.36,P﹤0.01);“我通常能按時上課”,男生得分(2.48±1.189)顯著高于女生(2.07±1.056)(t=3.690,P﹤0.01)。這兩種拖延行為男生都比女生明顯地拖延。
3.3 不同年級大學生拖延總分的差異分析
通過分析表3數據可知,不同年級之間的拖延總分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F=7.660,p﹤0.01)。經事后比較發現,大一的學生拖延行為的總分顯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P﹤0.01;大二的學生拖延得分最高,大一學生的拖延得分最低,并且大二的拖延分數顯著高于大一。
3.4 不同來源地及是否獨生民辦大學生拖延總分的差異分析
由表4可知,不同家庭來源地民辦大學生拖延總分分別為城市51.376±10.019,農村50.256±9.174。不同家庭來源地的民辦大學生在拖延總分上差異不顯著。(P>0.05)
由表5可知,獨生子女的拖延總分51.905±9.993,非獨生子女拖延總分為50.615±9.589,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拖延總分上差異不顯著。(P>0.05)
3.5 不同學科專業的民辦大學生拖延總分的差異分析
表6結果顯示,不同學科在拖延得分上差異顯著,(F=4.879,P﹤0.01)。經事后比較發現,理工類專業的拖延總分均顯著高于藝術類、文法類和管理類專業的拖延總分,藝術類專業的拖延總分均顯著低于財經類、外語類和人文類專業的拖延總分,文法類的拖延總分顯著低于外語類專業的拖延總分,管理類專業的拖延總分顯著低于外語類專業的拖延總分。理工類學科的拖延得分最高,藝術類的拖延得分最低。
4 分析與討論
研究發現,約有95.5%被調查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為,可以看出拖延行為相當的普遍。從排名前五的拖延行為上看,民辦大學生的拖延主要集中在做事情、完成任務和學業上,有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大學生拖延者往往缺乏規劃調控的能力:在任務的規劃上,他們沒有經過縝密的思考,按照一定科學的順序安排任務的執行,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或是隨機選做的“近便”原則做事,結果往往導致“頭重腳輕”、重要及緊急的事物被耽擱,任務的完成不成體系不夠完整等等不良后果,正是由于缺乏對任務組織規劃的能力,一些拖延者往往認為要完成的任務是巨大并且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產生了畏難心理,從而導致拖延[7]。
但是,拖延行為在性別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具體的一些拖延行為上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國內的多數研究基本一致,魏源[8]的研究認為,男女生在拖延行為上無顯著差異是因為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人際影響作用,拖沓懶散也有所感染。
本研究得出大二的拖延得分最高,且年級在拖延總分上差異顯著,大一的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幾個年級。與國內一些研究結果不一致,說明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別的學校學生拖延行為的特點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在大一需要學習的專業課程不多,主要學習公共課程,學習相對輕松,而到了大二專業課程的數量驟增,學生學習的壓力也較大,學生在心理上沒有適應,很容易造成拖延行為的發生。另外,有部分學生在大二的時候當上了干部或者參與了較多的第二課堂活動,占據了他們的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些原因有可能導致他們的拖延行為。龐維國[9]指出大二是我國大學生作業拖延從低到高迅速增加的轉折期,可能原因是大一學生還在維持高中的學習習慣,而大二學生一味放松了對自己作業要求和缺少老師的監督,導致作業拖延的增加。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工作者應該重視不同年級的拖延特點,特別是大一到大二的轉折期。而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已經完全適應了大學生活,相對來說拖延行為沒那么嚴重,而且他們面臨著考證、考研、實習和求職等諸多不可拖延的事務。
本研究還發現,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拖延行為差異顯著,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拖延總分顯著低于除管理類和文法類的其它專業,而理工科的拖延總分則高于其它專業。原因可能是理工科的學習難度較大,理論性強,學業任務比較繁重,影響了他們的拖延行為,而藝術類專業的拖延總分最低可能是由于藝術學科的學習和其它學科的學習和考核方式不一樣,藝術類學科沒有那么注重文化課的學習,而且藝術的創作講究靈感,不能拖延。另外,是否獨生子女和家庭來源地不同的民辦大學生在拖延得分上都不顯著,也與馬欣怡(2011)[10]等人的研究一致,證明學生的拖延行為比較普遍。
5 建議與對策
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大二年級是大學生拖延行為由低到高迅速增加的轉折期。第二,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的拖延行為有不同的特點。
根據結論,從學校、老師和學生的角度提出對策。對于學校,第一,可以對課程設置進行調研,然后對大一和大二的課程設置進行適當的調整。第二,定期開展各類有關于拖延行為的專題教育,讓學生對于拖延行為有更深刻的了解,對于拖延行為所帶來的后果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從而對如何克服拖延行為有一個具體的規劃。第三,學校可以針對不同年級開展關于克服拖延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譬如定期開展一些關于拖延的團體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健康課等,針對大一到大二拖延行為的增長趨勢,大一和大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次數可以多一點。
對于老師,第一,布置的學習任務應該要有趣,并且要對學生提出具體清晰的要求,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學習拖延[11]。第二,對于學習動機不強而導致拖延的學生,老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有趣的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要克服拖延,關鍵還是要從學生自身出發。第一,給自己確立的目標必須是務實的、具體的、可操作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目標[12]。例如,以過四級為例,正確的目標不是籠統的一句“我要過四級”,而是“我今天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背20個單詞,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做一篇英語閱讀,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要堅持如此”。第二,做好時間管理。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難以執行自己的時間計劃,因為我們缺少自控力。所以,最好找一位同伴做監督。第三,獎勵自己為克服拖延所做的努力,這也是心理學所說的正強化,通過獎勵來強化自己的行為。第四,如果你的拖延行為比較嚴重,并因此感到焦慮和煩躁,則可以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相關的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
參考文獻
[1] 包翠秋,張志杰.拖延現象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4):129-132.
[2] PhyTA,et a1.Parenting and procrastination: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parenting style and self-worth in early adolescenc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271-285.
[3] Laura JS,Esther DR.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 correlat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4(31):503-509.
[4] Ellis A,Knaus W J.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J].New York: Signet Books,1977:69-138.
[5] 陳小莉,戴曉陽.Aitken拖延問卷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1):22-24.
[6] 楚翹,肖蓉,林倩.大學生拖延行為狀況與特點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8):970-972.
[7] Michelle Patrick Cook.(2006).The influence of piror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load theory on instructional design[J]. Science Education,90(6):1073-1091.
[8] 魏源.大學生拖沓行為與不良人格傾向的關系[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1):29-31.
[9] 龐維國.我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現狀與成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30(6):59-65.
[10] 馬欣怡,等.大學生拖延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5):675-680.
[11] Ackerman,D.S,&Gross,B.l“My instructor made do it: Tak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rastin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05(27):5-13.
[12] (美)簡·博克,萊諾拉·袁.拖延心理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