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數學概念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學生掌握小學數學知識的基礎,影響著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是否學好數學概念關系著學生能否培養好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息息相關。所以,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準確有效地掌握數學概念,運用合理正確的教學方法,做好概念教學工作。
1.要直觀形象的引入概念
一般情況下來說,學生在學習一個概念的時候是先感受學習對象,然后經過分析、綜合,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最后才會形成概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比較簡單的階段,他們對于具體事物的感知會明顯高于抽象事物和概念,所以,他們的認識過程一般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在引入數學概念的時候,一定要給學生創建一個比較具體的形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所要學習的內容和概念,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由于學生在之前已經接觸過有關直線、線段和平行相交之類的概念了,在學生的腦海里已經形成這樣的基礎和印象,在學習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和工具給學生展示,啟發學生去思考和想象,經過不斷地分析和觀察,可以得出一些有關這些圖形的特點和共性。
2.利用習題延伸概念內涵
每一個數學概念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延伸含義,在這個概念適合的范圍內都可以用它來進行定義和論證,通過概念來進行運算,得出結果。在概念教學中,老師在學生對概念進行理解的基礎上要設計多種習題來進行訓練,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以及綜合等方式,掌握題目的規律和思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解釋,把概念理解得更透徹,更明了。通過多角度、多方面以及對相似的概念進行對比和深化,掌握概念的本質意義,幫助學生利用好概念的延伸和內涵。例如,在教學“統計”的時候,由于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復雜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統計的各個定義和統計方法,所以在學生基本上了解所學內容之后,老師要注意多設計一些數學習題來鍛煉學生,讓學生回顧和運用所學的知識,經過練習之后,把不會的和運用錯誤的知識顯露出來,經過老師指導和點撥之后,徹底掌握和熟悉所學到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把已經學到的知識吸收和鞏固,還能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舉多得。
3.利用知識遷移構建知識網絡
所謂知識網絡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要加深對一些基本數學概念的教學和講解,也就是那些在知識體系中運用最多、最關鍵同時也是最普遍適用的概念,例如,加減法的概念、乘除法的概念和差概念等,那些越是基本越是簡單的概念,它的適用范圍越廣,意義越深刻。只有掌握好這些基本概念,才能使知識產生遷移,學生學習起來才能更加容易。第二,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之間是存在聯系的,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概念進行對比,弄清楚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只有掌握了概念之間的聯系才能讓知識網絡清晰化,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統一。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聯系起來,它們都是四邊形,有共同的特點,但是它們又有區別,有各自的特點和屬性,在學習的時候,老師要指導學生將這些知識點聯系起來,對四種不同的圖形進行分析和比較,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在以后復習的時候也更省力。
4.加強訓練,學會運用概念
新課標要求老師教會學生使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這樣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可以很熟練地背出概念的內容,但是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卻無從下手,不會運用所學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學會概念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運用概念,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源于生活,最后也要運用到生活中去,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多給學生創造實際練習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作用,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找規律”這一節時,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通過觀察找出問題中的規律,然后解決數學問題和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問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設置一些規律問題,或是在實際生活中找一些有關規律的實際例子。只有這樣,才能把所學到的知識不斷地運用和拓展,在錯誤中不斷地糾正和思考,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正確把握所學知識的內涵和意義,能夠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對于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勇于發現和思考的精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必須采取正確得當的方法幫助學生真正地掌握數學概念,學會運用數學概念,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數學概念的教學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涵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