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澎
摘要:在我國的中學音樂教學中,很多音樂老師認為流行音樂的音樂價值比較小,對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沒有太大的幫助,所有在中學生的音樂教學中,不應該加入太多的流行音樂知識。然而,伴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流行音樂比其他民族音樂更受中學生的歡迎。本文討論了流行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碰撞與交流。
關鍵詞:流行音樂 中學音樂教學 交流與碰撞
目前部分中學音樂教師對流行音樂存在認識誤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流行音樂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減少。與之相反,很多高雅音樂和民族樂占據了中學音樂課堂的主導地位。但很多學生喜歡流行音樂,那么,筆者將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對流行音樂和其他類型音樂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
一、流行音樂教學的現狀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材在對學生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材絕大多數都是來源于經典樂曲,或是意境較為高深的古典音樂曲目,而對于流行樂曲的涉及則非常少,甚至很多學校在進行音樂課教學的過程中,教材完全沒有對流行樂曲予以介紹,這樣的歌曲選擇不符合當代學生的音樂喜好以及對音樂的情境體驗。如果老師講課完全遵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那么就會使學生對音樂教學產生枯燥的厭煩心理,導致上課積極興趣不高,嚴重者可能會使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厭學情緒,傳統音樂課本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也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為中學音樂學習增添新的活力。
目前很多的中學音樂教師比較接受國內外的民族民間音樂,對于流行唱法的學習和了解比較少,在工作中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流行音樂。一些音樂教師對流行音樂的理解有偏差,認為這種音樂的藝術性不是很強,演唱方法也比較簡單,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怎么提倡學習流行音樂,即使是音樂教師的一部分,對流行音樂的存在,態度也很強硬,反對學生唱流行音樂。老師的這種教學態度,導致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根本沒有發展和傳播的可能性,嚴重的限制了流行音樂的進步。在課堂教育上,教師們仍然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教育主體,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時,仍然以民族音樂和美聲訓練作為主要的學習對象,特別強調音樂知識以及訓練技能的提高,課堂的主角成了教師,整個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表演,整個課堂中也只飄揚著老師一個人的歌聲。學生在課堂上成了被動的觀眾,沒有自己展示的機會,也沒有太多的課堂互動和實踐活動,這樣的上課方式沒有發揮出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缺乏情感體驗,與“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不符。這種沉悶的課堂氛圍,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枯燥無聊,不適合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二、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
音樂藝術在社會進步中不斷被完善和發展,流行音樂的演唱方式以及表演形式不斷被豐富,且更加的被大眾所接受,逐漸向成熟邁進,它的魅力不斷被凸顯出來。因此,我們不能只注重民族音樂的研究,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前面講到的流行音樂包括流行歌曲、流行器樂曲、影視歌曲、搖滾音樂和爵士音樂等。流行音樂的風格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歌詞朗朗上口,旋律簡單易學,語言生動,情感表達直接,學生很容易學習,歌詞好理解而且容易接受。如歌曲《同桌的你》《兄弟》《祝你平安》《朋友》等都與學生的生活很貼近實際,很多同學都會唱,這樣熟悉的歌曲會拉近同學之間的距離。
第二,流行音樂的音域比較窄,旋律簡單,容易傳唱。流行唱法的演唱主體是青少年,真聲為主,比較簡單,容易學習,通常練習幾個月就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水平,相比較民族音樂和美聲音樂學習起來就難,為想唱歌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捷徑,演唱歌曲給學生指定了方向,是學生的首選。
第三,流行音樂具有很多種風格,如:民謠風格的、輕柔自然的、高亢有力的、說唱敘事的、進行曲式的等。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對音樂的個性化需求,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音樂風格,最終使更多學生可以表現和創造音樂。
第四,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律動感和旋律感,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更多的經驗。
三、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旋律的欣賞
音樂欣賞不僅僅是對歌詞和歌曲所傳達的情感進行欣賞,還要對音樂旋律進行賞析。因為多數學生之所以會喜歡某一首通俗歌曲,是因為喜歡歌曲的旋律,歌詞朗朗上口。根據學生這個特性,老師可以從音樂的旋律入手,通過旋律使學生辨別音樂的好壞。并列舉學生喜歡的歌曲,引導學生學會對音樂旋律的欣賞。首先向學生播放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這些歌曲的旋律大體相似,但存在細微的差別。先讓學生針對這些不同版本的音樂展開思考,最后告訴學生這些旋律之間的差別。通過這些新穎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通過多次的練習,學生便會逐漸發現其中的細微差別和層次感。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利用流行音樂作為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起點,比其他民間樂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除此之外,通過大量的音樂鑒賞,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演唱者的情感變化,并提高自己對音樂綜合鑒賞能力和音樂素質。
四、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歌詞的欣賞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流行音樂歌詞理解不是很透徹,主要原因是音樂老師對流行音樂歌詞理解存在偏見,認為流行音樂歌詞藝術價值不是很高。然而流行音樂的歌詞也是作詞家辛苦的勞動成果,其中的藝術價值不比其他音樂差。音樂老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特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同時也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而言,可以提高對音樂歌詞的分辨能力,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例如:《春天里》“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發,沒有信用卡沒有她,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可當初的我是那么快樂,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橋下 在田野中,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如果有一天 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 在那時光里,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 這春天里。”整首歌詞唱出了當時一個人比較孤單、無所依靠,生活比較狼狽的樣子,但是即使這樣什么都沒有,為了自己的夢想,他還是選擇繼續抱著自己的吉他在大橋下、在田野中唱著自己喜歡的歌謠,即使沒有人欣賞,也要唱給自己聽。老師先給學生列舉這樣的例子,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著模仿,按照老師剛才的思路進行練習,并慢慢的學會深層次的歌詞賞析,并判斷歌詞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培養學生對歌詞的鑒賞能力,為后期的音樂學習打好基礎。并在練習中不斷總結和思考,為什么有些歌曲過了那么久,現在人們聽起來還是那么悅耳動聽,深受人們的喜愛,這樣深入的思考有助于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五、指導學生鑒賞通俗音樂文化
與其他音樂一樣,流行音樂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生學會欣賞流行音樂文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音樂知識。例如:《精忠報國》這首流行音樂類型的歌曲,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學生也都很喜歡,并且其中的歌詞給人的感覺很有氣勢,具有很強烈的愛國情懷。老師可以以此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聽了這首歌就會覺得渾身充滿力量和俠骨柔腸。在欣賞了這首歌曲后,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們對整首歌曲展開分析,讓學生們真正的明白歌曲當中對于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以及保家衛國的思想情懷;在對《亞洲雄風》這首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并通過細致的分析,是學生們明白音樂背后,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民族復興所帶來的光榮和自豪感,這些文化內涵與精髓,能夠讓學生對通俗音樂的了解變得更深,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們能夠明白流行音樂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這種文化層面的音樂內涵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文化鑒賞技巧,對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
六、結語
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并認真利用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現狀,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為了使學生對音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老師可以以流行音樂為例引導學生學習音樂鑒賞,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音樂素養基礎的時候,再引導他們學習其他的音樂。當學生習慣之后他們也會自己去尋找一些比較復雜的音樂進行鑒賞和學習。
參考文獻:
[1]陳中慧.如何完善通俗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樂,2014,(11).
[2]韓艷.通俗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碰撞與交流[J].通俗歌曲,2014,(06).
[3]趙新輝.通俗音樂與初中音樂教學的碰撞與交流[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07).
[4]程麗萍.淺析通俗音樂在音樂課堂中的教學[J].現代企業教育,2013,(12).